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當代山水畫名家崔振寬

20世紀中國水墨畫的變革基本可以劃分為兩大類:一是以徐悲鴻、林風眠等人為代表的西法中用、中西合璧類;另一類則是扎根於民族傳統的“自內於外”類。崔振寬的水墨藝術在第二類中屬於借鑒、沿襲前人方法而更進一步。長安畫派對於陝北風景描繪已是佳作層出,而崔振寬筆下的黃土高原也總是有新的面貌。

崔振寬先生,是一位頭上沒頂官銜、身上不負俗氣、胸中隻藏山水、手中唯有畫筆的質樸而又勤奮的藝術家。五十年來,他孜孜不倦,默默耕耘,踏遍了祖國的千山萬水,能夠耐得住一切寂寞,實實在在做學問,潛下心來搞研究。在他的畫中,北方的溝壑疏林、庭院農舍,都來自於實地寫生,但在他心中最美的風景還是家鄉苦澀的窯洞和遼闊的黃土地。

崔振寬的山水畫,筆墨蒼潤,線條抒情,情境皆具,蒼潤的用筆、抒情性的線條既有西北的地域特點,又體現了畫家深厚的中國水墨傳統素養。崔振寬在深究傳統筆墨和黃賓虹的“五筆”、“七墨”的基礎上,致力於山水畫的革新和筆墨純粹的表現力,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獨特的表現黃土高原的線型體系和漸具符號性的藝術風格,這就是以骨法用筆作為自己的基本寫畫手段,將書法性用筆引入畫中,以不同形式的線條組織完成畫中的平面分割,進而結構畫面整體的視覺圖像。借助於焦墨的質感和力度對山水構成的各元素進行創造和表現,使之更加具有藝術感染力和想象空間,也具有很強的視覺效果和耐人尋味的意境。

崔振寬的繪畫中最具標誌性的特點當屬他使用了大量的焦墨,郎紹君曾談及“焦墨就等於一個人把自己逼到絕路上再找一條活路,畫焦墨如果局限在一種形似,就變成了素描,而且還沒有素描豐富,這樣的焦墨就沒有出路。”“出路”便是加以“非理性的”、“情緒的”、“自我的”東西,使之“活”起來。

崔振寬除了焦墨還有色調,常常加以赭、綠,這種赭、綠不是加水的用法,而是乾的赭石,乾的墨綠。濃墨搭配墨綠的點、線密密麻麻布滿整個畫面,似是茂盛濃密的巴蜀山林,其中掩映著古樸的建築,寫生、抽象意味兼具,趣味橫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