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苦瓜和尚”石濤書畫的筆法特點

筆法或個人風格,是鑒定書畫的主要依據。鑒定者必須多看實物,從研究、掌握石濤書畫的筆法、構圖、款、印等諸多因素入手,找出其中的規律來。

石濤的山水畫,早期受梅清的影響,景物奇秀,用筆方折居多,皴法糾結,景色蒼渾,人稱“細筆石濤”,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他39歲作《山水冊》,就是他早年的代表作。此後他又以大自然為師,先後遊歷了黃山、華嶽、廬山、天台山、長江、洞庭湖、西湖等名山大川,從取之不盡的大自然中汲取營養,豐富創作。此外他又泛學了諸家筆法,尤其吸收了元代倪瓚、黃公望、吳鎮、王蒙“四大家”,以及明代的沈周、陳洪綬等人的長處,逐漸形成豪放巨集博、瀟灑狂逸、蒼莽奇異的藝術風格而稱雄畫壇。談到他的山水畫用筆,曲盡飛澀、徐疾、粗細、乾濕之妙,如中鋒、側鋒、逆鋒、散鋒、順逢、尖筆、禿筆、枯筆、濕筆、破筆、圓筆等都有,但主要有中鋒細筆、側鋒粗筆,以及剛性、柔性用筆等。從傳世之作看粗筆多勾皴山石,細筆多勾剔蘆草、松竹之類,而剛性用筆多見於折帶皴,柔性用筆多見於披麻、解索皴。石濤的山水畫筆法,如按物象分,又有叢樹、山石、房舍、煙雲、流水之別。

以下按分類詳述:

叢林:石濤畫樹木,多畫平頭樹,故宮所藏《石濤山水冊》中有他自題曰:“慣寫平頭樹,時時易草堂,臨流獨兀坐,知意在清湘。”從他眾多傳世之作看,的確有許多樹木的畫法,其結頂多作“平頭”。石濤畫的松樹,得法於黃山,大致有兩種畫法:其一,是平坡之松,松乾多挺直,松針較寬,短促出筆略帶圓弧形,六七筆成一組,具自然生態之趣。其二,懸崖高山之松,松乾多以斜出取勢,盤曲瘦硬,松針細長剛勁,用墨乾而濃,給人以蒼勁畸形之感,多得益於黃山。畫雜樹,其樹乾行筆古拙,枯筆之後多用濕墨破暈,點葉墨色較重,粗闊點中往往有細勾的夾葉,“大都以寫石之法寫之”。

山石:石濤畫的山石,或用流暢而凝重的中鋒線條,或用乾毛而松柔的側鋒線條先勾出山體的輪廓和脈絡,然後用不同的皴法,如解索、荷葉、披麻、折帶和拖泥帶水皴進行皴染,以表現山巒的凹凸和體積感。皴法雖多,但總的筆性是屬於董源、黃公望一類的柔性筆調,基本不用像斧劈一類的剛勁皴法。畫遠山不用淡墨染,而用濃墨潑染,以增加前山的明亮感,這是其他畫家所沒有的。

流水:石濤畫的湖水、山泉等,具有靜止、微動、洶湧澎湃的不同姿態,主要有三種表現技法:

1、遠處或無風之水,多留空白,不畫水波;

2、微波流動之水,多用細筆中鋒,線條流暢輕柔;

3、波濤洶湧之水,用略側中鋒線條,細密、起伏有致地勾出,再用淡墨烘染,以表現水的遠近和動勢。

煙雲:石濤畫的雲霧,多吸收黃山三大奇觀之一--“雲海”的精髓,特別強調煙雲的動感和氣勢,基本有三種筆法:

1、勾雲法:用中鋒線條,靈活勾出煙雲,具有流動的氣勢和美感,如故宮博物院藏《采石圖》;

2、漬雲法:即利用山體、樹木本身的水墨漬出雲態,具有縹緲蒼茫的藝術效果,多用於大段的煙雲;

3、染雲法:用淡墨濕筆烘染出雲感,雖沒有具體的筆觸,卻給人以迷蒙,煙雲滿紙之感,且多表現晨霧和煙雨之景。

石濤的山水畫,如按年代講,還有早、中、晚的變化:

早期,從16-38歲(1657-1679年),為石濤讀書、遊歷和求藝的奠基時期。此時他從武昌沿江東下,飽覽江南名勝,不僅開闊了眼界,而且為創作積累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山水圖》冊,紙本,墨筆,共十開,描寫安徽黃山一帶風光,筆法清新秀逸,渴筆乾墨處似程邃。其中一開仿米芾、高克恭,其他各開多法倪瓚和黃公望。一開最早紀年“丁末”(1667年),石濤時年26歲,為初創階段之作。又如他繪《山水人物圖》卷(故宮藏),根據畫中自題,分別作於公元1664、1668、1677年,即從23-36歲時之作,歷時13年之久(中間肯定有停作之時)。全卷共分五段,分別繪石戶農、披蓑翁、湘中老人、鐵腳道人和雪庵和尚等。畫風工細秀逸,稚嫩之氣流於畫面,是一幅代表石濤個性特徵的早期佳作。

中期,從39-50歲(1680-1691年)為石濤繪畫蛻變期,此時創作有三種風貌:其一,與宣城時創作較接近,即多用乾筆枯墨,畫風恬澹。其二,水墨淋漓、汪洋恣肆的畫風,如作於44歲的《潑墨山水圖》卷等。其三,風貌較為細致,勾線細潤,皴擦極少,俗稱“細筆石濤”。畫風從新安畫派化出,又從黃山的實景中吸取營養,形成筆墨老到精練,氣勢磅礴的藝術格調。代表作品有46歲(1687年)作《細雨求松圖》和《搜盡奇峰打草稿圖》(故宮藏)等。

晚期,從51-66歲去世(1692-1707年),是他的繪畫創作高峰期。所畫山水,筆法恣縱,淋漓痛快,粗獷處濃墨大點。縱橫恣肆如急電驚雷;細微處慎密嚴謹,定無虛下。他敢於突破前人的陳法,如用赭代墨皴擦山石,用石綠作米點,用藤黃、胭脂作雜點描繪灼灼的桃花,都是前人從未用過的方法。這些特色為鑒定石濤的畫提供了風格依據。代表作品故宮藏《清湘書畫稿圖》卷、《采石圖》軸、《橫塘曳履圖》軸、《雲山圖》軸等。

石濤的山水畫構圖,新穎多樣,出奇製勝,極盡含蓄隱現之妙。如他畫的《雲山圖》(故宮藏)打破了一層地、二層樹、三層山的“三疊式”和“景在下,山在上,雲在中”的“兩段式”構圖俗套,而是用“截取法”從中間局部取景。圖中只見彌漫的雲山,不見山腳,而山頂也似露非露隱約其中,突出了煙雲的氣勢。他又善於採用一水兩岸式的自然分疆法,使畫面有動有靜,虛實結合,意趣無窮。有時他也用“之”字形的全景式構圖。從石濤的觀點看來,構圖不光是經營位置的形式問題,而且包含了作品意境。

石濤的山水畫,墨色很講究。用色則朱砂、赭石、花青並施。和墨則濕、乾、淡、濃兼有,用濃墨濕筆畫梅、竹、荷花等,“野氣”十足。

總之,石濤的畫,筆法靈活多樣,恣肆大膽,構圖新奇,意境深邃,體現出很高的藝術造詣。與此相反,偽作的石濤山水畫則運筆輕飄,筆墨粗俗,賦色汙濁,間或出現“皮匠刀”醜態,甚至把作假者的用筆習慣帶到畫中來,從而為鑒定石濤的畫提供了許多可靠依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