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人中風危險全球最高,首批90後已成高發人群,預防刻不容緩!

中國人中風危險全球最高

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全球25歲以上的人中,1/4 有中風風險,而中國人風險最高。這意味著,第一批90後已經是中風(腦卒中)高發人群了。

這項名為《1990~2016年區域、國家和全球終身中風風險》的研究由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開展。研究人員根據 2016 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首次評估了全球25歲以上人群的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終身累積風險。

39.3%

中國人中風危險世界第一,慢性病患者多是主因

就全球而言,2016年,從25歲開始的中風終身風險為 24.9%。不同區域和國家的風險各有差異,中風風險最高的三個地區分別是東亞(38.8%)、中歐(31.7%)和東歐(31.6%),風險最低的地區是 撒 哈 拉 以 南 非 洲 東 部(11.8%)。而更驚人的是,中國人的中風風險全球最高,鋼彈近39.3%,位居全球第一。

世界銀行曾發出警告:「慢性病在中國已進入高增長狀態。」從2003 年到 2013 年中國的慢性病患病率10年增長了10倍。慢性病患者已近3億,超重和肥胖患者3.5億,高血壓患者超2億,高血脂有近1億多人,糖尿病患者達到9240萬人。

另外,多年來中國煙草一直保持了七個「世界第一」:煙葉種植面積第一,煙葉收購量第一,捲煙產量第一,捲煙消費量第一,吸煙人數世界第一,煙草利稅第一,死於吸煙相關疾病人數第一。

截止到2015 年,中國吸煙人數已超過 3億。全國14億人,按男女比例各半計算,男性公民約7億,其中約15%為16歲以下青少年。如此,超過16歲男性公民數量大約6億,3.5億表示過半數的男性公民都吸煙。

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介紹,腦卒中的危險因素主要有8個,分別是:高血壓、房顫、吸煙、高血脂、糖尿病、很少體育活動、超重或肥胖、卒中家族史。8個危險因素如果有3個以上,就屬於腦卒中高危人群。

不難看出。中國嚴峻的慢性病防控形勢,導致腦卒中的發病率居高不下,成為腦卒中世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

24.9%

25歲起終身中風危險增加,誘因是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

全球範圍內25歲起的終身中風風險從1990年的22.8%增加到了2016年的24.9%,其中男性為24.7%,女性為25.1%。從疾病種類看,缺血性中風風險為18.3%,出血性中風風險為8.2%。此次研究針對的是25歲以上人群首次中風發作風險,這是第一項將研究對象年齡降至25歲的中風風險研究。

根據《中國家庭健康大數據報告》顯示,與2013年數據相比,2017年一線城市白領中高血壓患者平均年齡下降了約0.8歲,慢性病患者呈現年輕化趨勢。

目前我國主流城市的白領亞健康比例鋼彈76%,處於過勞狀態的白領接近六成,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比例不足3%。白領女性容易受到婦科、心腦血管疾病的威脅,男性也會面臨猝死、過勞、癌症等問題。

中國社科院《人才發展報告》指出:七種職業有過勞死的危險,如果中國知識分子不注意調整亞健康狀態,不久的將來這些人中的2/3將死於心腦血管疾病。

王隴德表示,當下價值取向多元化,很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與行為十分流行,尤其是越來越多的年青人沾染上並逐漸形成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方式與行為,如飲食不健康、缺少運動、吸煙酗酒、睡眠不足或過度、精神壓力大等。面對排名第一的國民死亡原因,公眾需提高警惕,尤其要認識卒中8大危險因素。

這些因素分為可控和不可控兩大類。一部分危險因素是不能控制的,如遺傳因素、種族因素、腦卒中家族史均會增加後代的腦卒中危險;但是可防可控的因素佔大部分,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

41.1%

中國男性中風危險最高,高血壓是重要誘因

儘管從2016年的數據來看,全球男、女性中風風險沒有顯著差異,但研究結果顯示,按性別劃分,區域和國家差異也很大。

在21個地區中,男性中風風險最高的地區在東亞(40.6%),女性中風風險最高的地區分別在東歐(36.5%)和東亞(36.3%)。而中國男性中風風險最高(41.1%),拉脫維亞的女性中風風險最高(41.7%)。

男性發病率高,可能與男性對健康的重視程度不及女性,不良生活方式較多,如吸煙、酗酒等,承受的生活壓力也較大有關。

《柳葉刀》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全球每十個發生腦中風的人中,就有九人由十個危險因素所導致。其中,高血壓是最重要的可控制因素,是降低全球腦卒中負擔的重要靶標。

如果控制高血壓,可減少48%的中風;

如果增加體力活動,會減少36%的中風;

如果飲食健康,結構合理,將會有19%的中風可預防;

如果戒煙,12%的中風就會減少;

如果房顫等控制好,可防9%的中風;

如果糖尿病控制好,4%的中風可減少;

管好飲酒,可減少6%的中風;

學會釋放壓力,也可防6%的中風,管好血脂,會減少27%的中風;

這項研究傳遞的一個重要資訊是,在很大程度是中風是可預防的。

高血壓的發生,不良生活方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看通過改變超重;膳食、高鹽、低鉀、低鈣;長期超量飲酒;吸煙;缺乏體力活動;長期精神緊張等來控制高血壓的發生。

10個網球

健康飲食有助預防中風

王隴德說,預防腦卒中,從調整生活方式上來說,最重要的無非兩件事:合理的吃和健康的動,此外就是心理平衡。

飲食方面,水果是非常好的健康食物,但很多人把吃水果的順序搞錯了,不少人習慣吃完飯再吃水果。其實,即便水果是低熱量食物,如果飯後吃,也會淤積在體內。在飯前吃水果,反而可以幫助減少對高熱能食物的攝入。

至於食物的攝入量比例,王隴德院士經常向大家推薦「十個網球」原則——每天主要攝入的食物量保證在十個網球大小,其中:肉不超過一個網球大小;主食(米、面、穀類等)相當於兩個網球大小;保證三個網球大小的水果;不少於四個網球大小的蔬菜。

運動方面,鍛煉身體好像很容易,但是堅持下來很難,很多人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在行為學上就是一個習慣問題,堅持3周就能初步形成習慣,堅持3個月就能形成穩定的習慣,堅持6個月就能形成牢固的習慣。

有效的體育鍛煉有三方面的要求:第一是頻度,每周至少3次;第二是時間,平均每天要達到半小時以上;第三是強度,一定要使心臟得到鍛煉,最簡單的演算法就是心率達到170-年齡。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 編輯 || 燕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