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物聚焦:陳思和、小白獲魯迅文學獎

上海書展即將開幕之際,上海文學界又傳來好消息:在剛剛公布的第七屆魯迅文學獎中,評論家陳思和以《有關20世紀中國文學史研究的幾個問題》獲得文學理論評論獎,上海作家小白以《封鎖》獲得中篇小說獎。

【獲獎者感言】

得知這一消息,我們第一時間採訪了兩位獲獎者,他們都在電話裡表示對自己能夠獲獎的驚訝。

陳思和說:“其實我已經過了需要鼓勵的年齡了。但獲知自己論文得到魯迅文學獎還是由衷的高興。我的論文是探討20世紀文學史現象的某些理論問題,能夠獲獎,更加堅定了我探索的信心。感謝上海作家協會的推薦。”

青年作家小白剛剛結束了多日來的郵輪遊玩之旅,歸來踏上堅實的土地的第一刻,就發現自己的手機上居然有一連串未接來電,這一刻,時差與海浪所帶來的暈眩立時驅散,接起電話的小白說:“實在沒有想到自己會獲獎,今年上海參評的作品裡有多位名家的作品,競爭實力十分強勁,我能得獎太意外了。”

【評委寄語】

魯迅文學獎評委之一、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孫甘露首先祝賀了陳思和與小白,也祝賀《收獲》雜誌和《上海文學》雜誌。“繼上一屆魯迅文學獎程德培、張新穎和滕肖瀾獲此殊榮後,上海的作家、評論家的作品本次總體上依然得到了文學界的關注和肯定。這是這些年上海文學創作、文學批評研究和文學出版領域辛勤努力的結果。這次的獲獎作品在思想性和藝術性等各方面均有深入的思考,也顯示出藝術風格上的創新性和多樣性。從我參與評審的中篇小說來看,對當下的文學創作也有著重要的啟示。”

【人物聚焦

陳思和教授曾任複旦大學中文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巴金研究、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研究、中外文學關係研究、當代文學批評等。他以一系列觀點新銳的學術成果,更新了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研究的視域。2005年被教育部評為首屆人文學科的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在獲獎論文《有關20世紀中國文學史研究的幾個問題》中,陳思和就中國現代文學史的概念範圍、“沒有晚清何來五四”、如何應對海外漢學以及大陸文學與台灣文學的關係等方面展開講述,提出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斷代的重新思考。

2014年,陳思和出任複旦大學圖書館館長之際,“夜光杯”曾專訪他,他說:不管在哪裡,都是知識分子的崗位。

——聊起過去,陳思和笑了:“也蠻巧的,我的人生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圖書館裡,現在又‘兜’回來了。”

——每談起教課,陳思和的眼睛就會放光。“這麽多年,我一直在一線上基礎課,教學從來沒有落下過。”

——“我以前就覺得,中文系課程設定不合理。現在的中學生接受的主要是應試教育,學的是很具體的東西,真正的閱讀並不多,人文學科的課程一上來就是文學史、文學概論,學生很難接受。作品都沒有讀過,怎麽講理論?”

——他經常說,知識分子就應該有回報社會的熱情,你們上大學讀書做的是“輸入”,如今還要做“輸出”。

上海新銳作家小白是位70後。最初,他在《萬象》雜誌上撰寫被戲稱為“風月考據”的藝術史隨筆,出手不凡,深受好評,引起許多人的好奇,後集結為隨筆集《好色的哈姆雷特》《表演與偷窺》。近年,他轉向小說創作,著有小說《封鎖》、《租界》、《局點》,聚焦於繁複多變的上海生活,特別是1949年的那個傳奇上海。中篇小說《特工徐向璧》獲第十屆上海文學獎,長篇小說《租界》被譯為英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荷蘭語,備受出版界矚目。

獲獎作品《封鎖》的時空設定為孤島時期的上海。漢奸頭目在寓所的爆炸中身亡。為追捕刺客,日軍封鎖了公寓,展開一場封閉式的恐怖調查,饑餓和恐慌籠罩著所有住客。一個腦洞大開的小說家為了自救,將筆下的神秘女人作為誘餌一步步 讓日軍信以為真,完成致命一擊……小說以考據式對歷史背景的還原,充滿懸念與反轉的神秘故事,塑造了一個魅力十足的上海。《封鎖》去年獲得第十一屆上海文學獎,如今,又在魯迅文學獎的眾多提名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殊榮。

《封鎖》是一個透風的故事。寫得很節製,不從故事走遠,不賣弄,編造得引人入勝,又動人惻隱之心。敘事節奏舒緩,又有種內在的緊張感,一切引而不發,直到最終,結局出人意料,精彩。——陳村

小白的上海有一種“魔性”,上帝與撒旦在這座城市博弈。——李敬澤

關於我們:

本公眾號乃上海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新民晚報》副刊《夜光杯》的官方微信,《夜光杯》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報紙副刊,在微信平台,我們將以全新的面貌繼續陪伴您。歡迎免費訂閱,我們將每日精選兩篇新鮮出爐的佳作推送到您的手機。所有文章皆為《夜光杯》作者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