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投90億美元研發阿爾茨海默症新葯失敗,試驗數據最近已公開

在過往的健康快報中,向大家報告的多是些激動人心的消息,比如某種疾病的發病機制研究有了新發現,或者成功地找到了對付疾病的新方法。但今天要報告的是一件令人痛心的消息,著名葯企禮來公司近期透過《新英格蘭雜誌》鄭重宣布,投資90億美元研發費用的阿爾茨海默症治療新葯研究三期臨床試驗失敗,並發表了相關試驗數據。

阿爾茨海默症,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老年癡呆,是一種漸進性發展的中樞神經系統致死性退行性疾病,是威脅老年人生命的殺手之一。隨著病情進展,患者會出現記憶障礙、認知功能喪失、失去日常生活能力、行為改變、甚至認不出親人。從發病情況看,2015年時全球患者4680萬,預計2030年將達到7470萬,2050年將突破1.3億。我國2010年患者為540萬,據估測現在已經超過800萬。從發病趨勢看,低收入國家患者增長速度更快。在疾病致死因素中,發達國家中阿爾茨海默症排在心血管疾病及癌症之後,位列第6。

阿爾茨海默症目前沒有可靠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運用膽鹼酯酶抑製劑等來改善認知和記憶障礙。醫學界的觀點是如果患者處於臨床前期或只有輕度認知障礙,是可以通過早期治療延緩或阻止病情發展的。但是,多數患者在確診的時候,已經處於中晚期,神經細胞已壞死,就沒有逆轉的可能。

隨著很多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阿爾茨海默症患者也不斷增多,這對患者的身心是摧殘,對家庭和社會也是巨大的負擔,隻從經濟角度看,以美國為例,預計到2050年時因阿爾茨海默症相關的負擔就會達到每年1兆美元。濟世情懷和天量的市場潛在價值是促成藥企巨額投入研發治療藥物的背景。

實際上,2016年底禮來公司就宣告新葯研發的3期臨床試驗失敗,當時市值約900億美元的公司股票應聲下跌了14%。但是,相關數據並沒有公布。透過此次發表的論文,我們可以看到,禮來公司研發的藥物是針對β澱粉樣蛋白的單克隆克體,共有2129名患者進行了80周的隨機、雙盲、對照試驗 ,其中1072人服用安慰劑,1057人服藥。結果是安慰劑組與服藥組的癥狀改善沒有顯著差異。吃和不吃差不多,證明這葯對治病沒多大用。

禮來公司新葯研發的失敗,帶來的衝擊是很大的,這動搖了此前對阿爾茨海默症的認識基礎,因為此前的主流觀點是β澱粉樣蛋白是導致阿爾茨海默症的禍首,是這種蛋白在大腦中形成了異常的斑塊,引發了疾病。此外,還認為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導致了神經纖維纏結,也是相關發病機制。但也有研究認為,阿爾茨海默症也許是人類為長壽付出的代價。

在2017年時,有科學家宣布在黑猩猩中發現了阿爾茨海默症跡象,理由是在猩猩大腦中也發現了β澱粉樣蛋白斑塊。英國的科學家則通過對海灘擱淺死亡的海豚的研究發現,海豚大腦中也有β澱粉樣蛋白和神經纖維纏結,他們認為海豚與人類對阿爾茨海默症的易感性是獨特的,關鍵是胰島素作用發生了改變,這種改變延長了生育期後的壽命,但可能帶來糖尿病及阿爾茨海默症,也就是說這是為長壽付出的進化代價。因為有了胰島素抵抗,從而獲得了類似於熱量限制產生的壽命延長效果,但是也為大腦帶來了蛋白斑。

通過禮來公司砸下巨資的失敗,我們可以看出疾病研究和新葯研發的曲折與艱辛,也相信,就算輸了金錢和精力,也擋不住科學對生命的探索,相反,這或許會激發出更多的熱情和投入。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製作,以科學與人文視角多維度觀察生命健康,包括醫事、史話、日常、展望、心理、房內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巨集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