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頸椎不適伴隨耳鳴,上一組瑜伽放鬆功!

耳鳴--讓你受苦了

在耳鳴的時候,好像耳朵裡有一列一直奔跑轟鳴的火車。那種感覺能讓你幾近崩潰,能讓你為之失眠、憤怒、恐懼、心慌、頭皮炸裂、胸悶······但是又無能為力。

這樣的聲音時強時弱,時好時壞,好像把你的生活和工作完全擾亂了!

耳朵裡究竟出現了什麼?什麼原因導致了耳鳴?該怎麼辦呢?

今天我們分享這個課程,希望可以幫助到正在被耳鳴困擾的你。

耳鳴的原因

耳鳴的原因比較複雜,多因耳道聽覺系統出現異常,或頸椎問題,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引起。

耳鳴可單側或雙側,可持續性存在也可間歇性出現,聲音各種各樣,音調高低不等。

長期耳鳴會引起患者產生煩躁、焦慮、緊張、害怕或者抑鬱的情緒,而不良的情緒狀態可加重耳鳴,造成耳鳴與不良情緒之間的惡性循環,心理因素在耳鳴發病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耳鳴怎麼辦?

一:頸椎傾斜、反弓等原因可能引發耳鳴。

整體觀察脊柱,了解頸椎的問題。

可進行如下練習:

注意:

1、脊柱保持充分的延展。

2、跟隨呼吸,一點點地改變頸椎的伸展性。

3、每次活動頸椎時,要專註頸椎伸展的臨界點。

4、在整個練習中,一定要緩慢進行,覺察頸椎的感覺,不要憋氣。

5、如果有頸椎間盤突出和增生的人,避免進行頸椎旋轉的練習。

1、金剛坐或盤坐準備

臀部坐於腳跟上,若腳踝緊張,可在臀部和腳跟之間放一個墊子。脊柱向上伸展,略微小腹,穩定腰椎,坐骨向下沉,避免腰椎前曲凹陷或向後突出。肩膀放鬆,隨吸氣,脊柱自下而上伸展,尤其頸椎保持向上延展。

2、頸椎前後伸展練習

在頸椎向上伸展的同時,頭頂像頂一個碗一樣,專註在頸椎處。慢慢地吸氣,頸椎向前方伸,注意肩膀不動,下巴平行地面;

緩慢呼氣,脖子慢慢向回拉,感覺臉貼向後腦杓。

反覆練習3-5組!

3、頸椎上下伸展練習

隨吸氣,頭頸脊柱立直,呼氣,頭頸向下放鬆,伸展頸椎後側;

緩慢吸氣,頭頸立直;

隨呼氣,頭頸向上仰,大概30-45度角保持,關注頸椎前側。

反覆保持3-5個深柔呼吸,體會頸椎的感覺。


4、頭頸左右伸展練習

吸氣,脊柱伸展向上,頭頸回正;

呼氣,頭頸向左側彎,肩膀不動,左耳找左肩。

吸氣,頭頸回正;

呼氣,頭頸向左側彎,伸展脖頸右側,右耳找右肩;

反覆3-5組練習。



5、頸椎旋轉練習

配合深柔呼吸,脖子圍繞肩膀旋繞畫圈,轉動的過程中呼吸要放慢深柔,當感覺頸椎不適的時候要放鬆不可勉強。

3-5圈後再向相反方向轉動。


6、盤坐,立直脊柱,放鬆調息,關注頸椎

(1)意念引導

盤坐,雙手放在膝蓋上。為了保持脊柱立直,可在臀部下面放一個坐墊。

每次吸氣,脊柱從下而上伸展,感受一股力量沿著脊柱直達頭頂,稍懸息;緩慢呼氣,感受身體力量向下沉。然而脊柱始終伸展不懈怠,意念始終專註,感受身體的狀態,大概5-8組深呼吸。

(2)下頜收束加內懸息,感受耳朵

舌尖輕抵上側牙齒內側,雙唇放鬆,保持呼吸的同時,感受耳朵。

緩慢吸氣,慢慢地低頭,收束下頜,雙臂伸直,掌心下壓雙膝,聳肩,身體前傾,懸息保持,感受耳朵;

感受氣息懸不住時,頭頸緩慢立直,放鬆肩膀和雙臂;

緩慢呼氣,喉嚨自然內收,從喉嚨中發出深柔的打鼾聲(喉呼吸),氣息深柔放鬆,不要刻意。

調息,吞咽唾液,放鬆,感受耳朵。

呼吸調勻後,反覆5-8組練習。


(3)盤坐調息,持續地覺察耳朵

立直脊柱,舌尖輕抵上牙齒內側,放鬆地保持呼吸,若耳鳴不斷,可放鬆的感受耳鳴的聲音,體會耳鳴的節奏,讓它成為你聽到的很自然的聲音,一種存在中的發生。

不對抗耳鳴的出現,即便在這個過程中,反覆出現煩躁、心慌、焦慮,便試著感受跟隨耳鳴出現的情緒。

通過自我觀察,在自己的身體和內心之間創造一個敞開的流動的太空,在這個太空尋找內心的平衡點,並安住在自己身體和內心中反覆交錯出現的感覺。

註:對於頸椎的調理,還需要對身體進行更具體的評估和觀察,放鬆或強化相關肌肉組織。必要的時候,找老師做出專業指導和調整。

平時還要多做脊柱伸展功,比如貓式,虎式,靈動蛇式練習、以及脊柱扭轉練習。

二、內心壓力過大容易引發耳鳴;同時耳鳴引起更多的壓力,進一步加重耳鳴。

身體不舒服,是在提示身體疲勞或者精神緊張等原因,引起了身心內能量流通不暢,在身體中便以疾病的形式呈現出來。

耳鳴是因為上行氣不調和,如氣結不通、氣虛、氣行不固都會引發耳鳴癥狀的出現。而上行氣不調和,多因情緒波動大,心神難安,恐慌不寧引起。

在瑜伽中認為「心氣不二」。心為太陽,氣為光,心不穩定,便會引起氣行不合;同時氣結,氣虛又會進一步引發心念波動。所以調心即是調氣,調氣便可調心。

而在中醫中認為,心為君主,主神志、主血脈、屬火;腎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殖與生長髮育,主水,主納氣,生髓、主骨,開竅於耳,其華在發。

火上行,內心煩躁過多,會引起心火上浮;而腎主水,火大需水調和,若火過大,久而久之出現腎水不足,進而引發耳鳴。所以要想水火調和,就要先從情緒上調和。

耳鳴即是對身體問題的提示,也需要通過身體的不適訓練自己的內心。瑜伽中冥想和調息術練習,是有效的方法,但要長期堅定不移地練習。在練習中,要學會放下對治癒耳鳴結果的期待,學會和耳鳴平和相處,就是自我療育之路。

三、耳鳴背後潛藏著隱忍的憤怒和恐懼,以及表達和溝通的不和諧。

隱忍,是自我習慣的防禦方式,在和他人意見出現矛盾時,會自動出現對抗。長期對抗行為,會導致肩膀緊張、牙關緊扣、眉心緊皺等身體習慣模式,進而導致耳鳴、頭暈、頭痛等身體現象(上行氣不調和)。

或不願意溝通,以及溝通無法順暢,內心和外界環境不能和諧相處,長期內心掙扎。便會引發思慮過重,容易恐懼,患得患失,擔憂害怕等心理狀態。這是內心混亂的狀態,混亂會讓自己丟失辨別覺察能力。感覺看不到未來,看不清自己,走不出過去。然而混亂的出現也意味著需要重建身心平衡秩序,讓自己在長期迷茫恐慌的狀態中清理、放下、歸置、重新疏通生命的管道。

混亂源於固定思維的束縛,讓我們無法以及不知如何面對變動和無常,形成「不想聽、不想說」或者「不知如何表達、如何傾聽」的行為習慣。

那麼我們要學習敞開自己的心,跳出已知的範圍,面對更多未知的太空,從而做出全新的改變。

所以,在耳鳴背後的真相是:溝通和打開的方式需要調整。

那麼調整到方法是:練習在臨在中訓練和身體相處的能力,並且大膽面對未來和未知,建立身心的穩定支點!

生活是最好的訓練場所,每一個當下心靈都以不同的方式打開,在打開中,你願意和敢於看到時,療愈的奇蹟逐漸呈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