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醫界豐碑·建國70周年 | 王琳:婦科裡的「鐵女人」

「《醫師報》融媒體記者 宋箐 ,王琳:婦科裡的「鐵女人」,[605].醫師報,2019-07-18(23)」

她擅長婦科常見病、多發病,在婦科腫瘤診療、宮頸病變方面更有其獨到之處,她具有較獨特的手術操作技術, 無數次成功的挽救了重症患者的生命,她用自己精湛的技術和一絲不苟的精神為全疆廣大患者服務了30餘年,她就是新疆自治區人民醫院婦科主任王琳教授。

不負所學 才能對得起家鄉患者

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其時代特色。王琳選擇從醫既是偶然也是必然,高考結束後,她家人與老師均建議她選擇醫學專業,在當時的人看來,只有學習好的人才會去學醫,而且醫生這個職業很崇高,救死扶傷。醫生有「鐵飯碗」「金飯碗」,在從醫的過程中,還可以得到病患家屬以及同行的尊敬,有了這樣的認知,王琳就聽從了父母和老師的建議,走上了醫學之路。

20世紀80年代末,王琳從蘇州醫學院畢業後回到了她的家鄉——新疆,自此開始她的婦產科事業。王琳是幸運的,在她剛工作時,就遇到了兩位對她影響頗深的帶教老師,分別讓她學會了怎麼對待工作,怎麼對待患者和同事。一位帶教老師對王琳非常嚴格。那時醫院的醫囑都是手寫的,王琳又剛從內地回到新疆,兩地在病歷和醫囑書寫上並不一樣,因此王琳得重新學習,在這位帶教老師的嚴格要求下,王琳很快就上手了。「從那時開始我嚴格要求自己,這讓我受益終身。」王琳說。

另一位老師的帶教方式完全不一樣,處處體現了老師對學生的愛護。「她常常會問我今天怎麼樣?是否吃飽了飯?換季時衣服是否穿足了?」王琳回憶道,她非常善良,也特別細膩。她給患者治療完後,那些患者來看她時都發自肺腑的感激。「那時我的性格比較內向,我就在想能不能變得開朗些,和患者打好交道,用自己的醫術讓我的患者認同我。」經過與患者30多年的打交道,王琳有了自己的經驗,她說,只要善良地對待所有人,即便也會被別人誤解,但大多數人都能理解你。

「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肯定要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工作,這樣才能不負所學,對得起來找我的患者。」這三十餘年來,王琳就是秉著這樣的想法,立足本職,兢兢業業,逐步完善自己的技術,為廣大女性解除病痛。

精細發展 爭奪婦科話語權

今年是建國70周年,王琳指出,在這70年中,婦科得到了快速發展。手術治療從重創到微創;治病理念從治病到防病;健康需求從只要活著到要求有生活質量。同樣,從王琳30多年來在醫院婦科的切身經驗也可以看到婦科領域翻天覆地的變化。王琳介紹,醫院婦科這些年來主要有五大變化:第一,婦科疾病的診治理念發生變化,如手術。第二,現在所有治療首先要考慮的是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不再是「壞的東西」就直接切掉。第三,重視婦科腫瘤的篩查。第四,公眾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有位患者告訴我,她希望70歲時健步如飛,可以週遊世界,而不是只能躺在輪椅上被人推到院裡曬太陽。」第五,重視疾病的長期管理。

學科發展好了,才有話語權。作為科主任,王琳非常重視婦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她強調學科的精細化發展,做精做細了,就有話語權。她說,「當你專註一件事情時,你才能把它做好。眉毛鬍子一把抓,不一定能當好大夫。」在人才培養方面,王琳非常重視年輕醫生的培養,並鼓勵她們做科研,去參加醫學社會團體,去學術會議上發聲,去亮劍,去代表科室去發言,這對醫生本人、醫院、科室來說都是一件好事。人才培養,梯隊建設也將是王琳接下來的工作重點。她介紹,未來我們將細化科室每個人的專業,並給他們制定相應的計劃,包括開會學習,做研究,發表論文等。同時對有副高職稱的醫生,科室將會根據他們的意願,安排他們到北京協和醫院、西南醫院等處學習。此外,她還特別重視科室護士的健康教育,她認為護士的護理在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可以起到查缺補漏的作用。她常說,人與人的不同在於所處的平台不一樣。她為自己能站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這個平台感到驕傲。她愛護這個高大上的平台,並願意為這個平台的發展去做出自己的努力。30餘年來,她時刻不忘反饋這個平台,用她的行動踐行著內心深處的承諾。

回顧這多年的職業生涯,王琳說再給她一次選擇她還會從事婦科。在王琳的朋友圈裡,婦科的這群醫生被大家戲稱為「鐵女人」,因為她們經常到晚上九、十點才下班,有時甚至手術到凌晨三四點才下班,工作繁忙得令人咂舌。王琳說,婦科裡大部分都是女性,在醫院承擔著繁重的工作,在家裡也承擔著重要的角色,是母親,是妻子,是女兒,大家都特別辛苦。「婦科有今天的成績,是靠大家一步一步乾出來的,一滴血一滴淚慢慢積累出來的。」

《醫師報》07月18日23版

往期回顧

編輯:霍元傑 審核:鄭真真 許奉彥

目前300000+醫生已關注加入我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