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吳三桂不開關,清軍也能從燕山孔道奇襲入關?皇太極活著都不敢想

編者按:網絡上很容易看到這種觀點,認為崇禎自盡之時,清朝的兵威已經不可戰勝,即便吳三桂不開關,大清八旗也將從燕山孔道入塞,打垮李自成,事實是這樣嗎?

在吳三桂勾結清朝之前,洪承疇確實曾經向多爾袞獻上取道燕山入關的計劃,並被多爾袞采納。但這一計劃更加類似網絡上吹噓的“子午谷奇謀”,如果真的實施,多半要成為笑談。

▲明清兩朝“名臣”洪承疇

我們且看洪承疇提出的計劃原文:“況流寇初起時,遇弱則戰,遇強則遁,今得京城,財足志驕,已無固志今我大清國兵強,已歷三十年,普天畏懼。今出師已越數日,嗣後入關裡程遠近,行軍急緩,我等不知,惟念賊設營於關隘,俟我軍行抵前,定畏懼逃匿,並知曉燕京緊要,遼東不可久留。賊首乃陝西人也,其必怕大清國兵力而西遁長安,賊之騾馬不下三十餘萬,晝夜兼程,可行二三百裡,一旦聞我軍訊,必焚其宮殿府庫,及我軍入關即整馱而西行,一二日後,即追逐不得。及我軍抵京,賊已遠去,財物悉空,逆惡不得除,士卒無所獲,亦大可惜也。今宜計其道裡,限時日,輜重在後,精兵在前,出其不意,以薊州、密雲近京處疾行而前。賊若遁走,即行追剿,賊若仍坐據京城以拒我,則伐之更易。如此庶逆賊撲滅,而神人之怒可回,更可收其財畜,以賞士卒,殊有益也。行軍先後快慢,想必王已估算,萬不可預先估定。初明之守邊者,兵弱馬疲,猶可輕入,今恐賊遣精銳,伏於山谷狹處,以步兵扼路而我軍皆屬騎兵,不能履險,故宜於騎兵內選步兵,立於高處,從二至三路處覘其埋伏,俾步兵在前,騎兵在後,比及入邊,則步兵皆騎兵也,孰能禦之?此可無憂無慮。若沿邊仍複空虛,則接踵而進,不勞余力待我軍抵三河、通州後,若賊兵迎戰,即全殲之,若畏懼不戰,死守京城,則我軍不宜留守東路,亦不可久留南路,宜增兵至京城西端及西北端,再於京南陸續設營,每日偵探勿絕,庶可斷陝西、宣府、大同、真定、保定諸路,以備城外來攻,則馬首所至,計日功成矣。流寇十餘年來,用兵已久,所獲甲器馬畜甚多,不能與大軍相拒,亦未可以昔日漢兵輕視之也。用兵大計,王必熟籌,故鄙之讚言,諒無滯礙。”

以上觀點有幾個中心點,一、如果清軍入關較慢,李自成必然恐懼逃走,二、為了殲滅李自成,需要將輜重留在後方,精兵在前,急速從密雲、薊州入關,並提防闖軍在山谷中埋伏,入關之後,如果闖軍迎戰,就全殲之。三、如果闖軍固守京城,就令逐步趕來的更多軍隊移動到京城西南方向,切斷闖軍退路。

▲大順騎兵

很顯然,洪承疇嚴重輕視了農民軍的戰鬥力,他的觀念還停留在自己鎮壓農民軍的時候。事實上,闖軍中的五六萬核心精銳的單兵戰鬥力和八旗以及關寧軍基本在一個水準線上,而《南明第一猛將:前有豬隊友後無援兵,李定國如何陣斬清軍名王》更已經提及,西營李定國部的單兵戰鬥力很可能還要高於八旗。而且,如果我們分析一下燕山孔道的地形,就會發現洪承疇的計劃具有致命的破綻。

▲山海關

假設吳三桂沒有開山海關,那麽多爾袞入關只能走密雲(由古北口入)或者薊州(由喜峰口入)。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在封建時代的運力和補給能力限制下,古北口或者喜峰口能夠容納的單次出兵量大概是三萬人左右,包括後金歷次入關劫掠也是如此,人數多了就必須分道走。在此前,曹操出兵盧龍塞(喜峰口)征烏桓,兵力不過三萬,必須以少打多,康熙征噶爾丹,以福全率3萬人出古北口,常寧率2萬人出喜峰口,結果時間差導致兩部未能起到夾擊的效果(詳見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上下五千年》騙人?複盤烏蘭布通之戰,哪有清軍火炮大破駝城》)。

由於燕山孔道地形崎嶇艱險的特性,洪承疇提出的“輜重在後”也確實是必然的選擇,但這也意味著清朝將放棄其通過孔有德等三順王組建起來的火炮優勢,其優勢僅僅在騎兵數量了。而且,闖軍騎兵也並不少。《明史·流賊傳》記載“列馬三萬,名三堵牆。前者返顧,後者殺之。戰久不勝,馬兵佯敗誘官兵,步卒長槍三萬,擊刺如飛,馬兵回擊,無不大勝。”即李自成部擁有三萬騎兵。洪承疇也認為李自成擁有“騾馬不下三十餘萬”,也即對上闖軍,清軍並沒有對抗明軍時那麽大的騎兵數量優勢。

相比易行的遼西走廊,古北口、喜峰口不僅距離遼東地區遙遠,又多山巒阻隔,即便對於畜力豐富的清朝來說,後勤壓力仍然是驚人的。從實力而言,清朝骨乾力量是八旗滿洲兵5-6萬,蒙古八旗2萬餘,三順王所部漢軍及烏真超哈火器部隊一萬人左右,雖然全面動員(包括征召察哈爾、土默特等蒙古盟友的兵員)可得戰兵15-18萬,但可靠的野戰力量不會超過九萬。在入關之前,由於資源有限,清朝雖有漢軍數萬,但裝備訓練絕大部分都非常差。

相比之下,李自成雖然擁兵數十萬,但可靠的野戰力量僅有精銳5-6萬人,這裡確實有劣勢。李自成急需時間去整合消化投順的前明軍,以及訓練更多有力的野戰部隊,這樣軍事力量才能超過清國,但吳三桂的降清使得真實歷史上他沒能得到這個時間。

▲皇太極畫像

然而假設吳三桂不開關呢?皇太極生前就認為,如果拿不下山海關,寧肯不入關。他是覺得古北口、喜峰口劫掠尚可,以此入塞佔領土地,風險極大。事實上,姚念慈先生也認為皇太極之初次入關,幾乎遇險於遵永。1644年,皇太極已死,多爾袞軍事才能遜於皇太極。關於洪承疇提出的取道密雲和薊州的計劃,如果吳三桂不開關,後金實施此計劃,未嘗不是自蹈險境。筆者以為,此計劃與子午谷奇謀大抵相仿,以闖軍為夏侯楙爾。

後金軍以精兵在前,考慮到古北口喜峰口狹窄的限制,其先頭精兵不過一二萬人,即便闖軍埋伏不成,在其進入平地之後接戰,以五萬之老營當一二萬後金軍,以逸待勞,豈能不重創之?而一旦重創其一部,其他各部氣沮,必然回師,不敢再入。

▲闖王李自成

而如果闖王能獲捷,則內部各勢力震於其聲威,必將俯首接受整合。那時候闖王之局勢,還要好過篡周之後的趙匡胤,蓋北遼佔據燕雲之地利,而後金隔絕關外,威脅實不及契丹北遼。而南明之戰鬥力,又不及南唐,可慮者唯大西而已。

由此看來,吳三桂的獻關之舉真是影響了明末清初的歷史走向。蓋李自成如果能阻清國於關外,清國無法獲得擴張紅利,必然會漸漸失去銳氣和侵略性,即便李自成不足以平定天下,自然有後續的雄傑取而代之。而吳氏開關,就導致清國能夠突破燕山險隘的限制,徹底發揮出其戰爭實力,壓過了尚未完成整合,內部不穩的李自成。相反,如果李自成完成了對中國北方的整合,那作為一個新興政權,至少不是清國所能打垮的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azaz7391,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