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強化降壓降低卒中複發風險,長胖降低漸凍症風險……

不想錯過界哥的推送?

叮!您收到一封來自駐大腦前線特工的最新情報!

本文提要:

  • 強化降壓降低卒中複發風險

  • 150萬人的研究顯示,胖子患漸凍症的風險低

  • 血漿總tau蛋白水準與卒中風險相關

駐大腦前線特工

高血壓是腦卒中最普遍的危險因素,有效控制血壓是預防卒中的重要乾預措施。自收縮壓血壓乾預試驗(SPRINT研究)結果發表以來,關於血壓目標的設置爭論不休:SPRINT的結果表明,相比將收縮壓(SBP)水準控制在140mmHg以下,強化降壓——也即SBP目標小於120mmHg更能有效預防血管事件的發生;但是,僅美國指南在2017年將血壓控制的目標調至130/80mmHg以下,大多數專家、學者 對強化降壓在心腦血管病的一級預防中仍持謹慎態度。值得注意的是,SPRINT試驗的納入標準排除了既往卒中患者。因此,有卒中病史的病人,理想的血壓目標應是什麼?怎樣的血壓目標能幫助預防卒中複發?這個問題仍然未知。

近日,發表在JAMA Neurology期刊上的一項來自日本的RESPECT研究(Recurrent Stroke Prevention Clinical Outcome Study)評估了有卒中病史的病人進行強化降壓是否會比標準降壓更加有效地減少卒中複發。

該研究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隨機臨床試驗,第二部分為薈萃分析。

在第一部分中,總共有1263名在過去3年內出現卒中的患者(平均年齡67.2歲,69.4%為女性)被隨機分配標準降壓治療組(將BP控制至小於140/90 mmHg(n = 630)或強化降壓治療組(將BP控制至小於120 / 80mmHg)(n = 633)。卒中發生在1個月內的患者被排除在外。

參與者在入組時的平均基線血壓為145.4 / 83.6mmHg。共有1257名(99.5%)參與者完成了為期為平均3.9年的隨訪。在整個隨訪期間,標準降壓治療組的平均血壓為133.2/77.7 (95%CI, 132.5-133.8/77.1-78.4)mmHg, 而強化降壓治療組的平均血壓為126.7/77.4 (95%CI, 125.9-127.2/73.8-75.0)mmHg。主要結果事件是卒中複發(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

隨訪結束時,共有91人複發卒中。標準治療組的卒中複發率是2.26%,強化降壓組的卒中複發率是1.65%。同標準降壓治療相比,強化降壓治療並未顯著降低卒中的複發率(風險比[HR],0.73; 95%CI,0.49-1.11; P =0.15)(見下圖)。

圖示:橫坐標為隨訪時間,縱坐標為卒中累計發病率,深藍色和橙色線條分別代表標準降壓治療組和強化降壓治療組的卒中累積發病率,該卒中定義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次要終點事件出血性卒中在強化降壓組在強化降壓組有所下降,而缺血性卒中複發率、缺血性卒中亞型複發率和死亡率均類似。不良反應發生率在兩組也類似。

隨後,該研究團隊將他們的該項研究與既往的有相似研究目的的三項隨機臨床試驗研究彙集在一起進行了薈萃分析。

結果發現,相比標準降壓治療,強化降壓治療可有效降低22%卒中複發風險(相對危險度RR,0.78; 95%CI,0.64-0.96; P = 0.02; 絕對風險差異ARD,-1.5%; 95%CI,-2.6%至-0.4%; 需要治療的數量,67; 95%CI,39-250)(見下圖)。

圖示:上圖分別展示了該研究和之前三項隨機臨床試驗中得到的結果,以及最終薈萃分析的結果。

因此,雖然這項隨機臨床試驗並未發現強化降壓治療可顯著降低卒中的複發率,但是最新的這項薈萃分析支持將目標血壓控制在130 / 80mmHg以下能更有效地預防卒中複發。

駐大腦前線特工

肥胖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許多愛美人士為了保持苗條身段,就算體質指數(BMI)處於正常水準,也會想方設法燃燒卡路裡,希望瘦成一道閃電。在臨床中,醫生也會經常建議患者管住嘴,邁開腿。

但是,世間萬物,有時還真是令人捉摸不透。比如,你去翻閱醫學典籍,常常會發現,有些因素雖是某些疾病的危險因素,但是卻是其他疾病的保護因素。比如,之前,我們報導過的一項研究發現,肥胖的腦出血患者有更低的死亡率。那麼,這種肥胖悖論是否在其他疾病也存在呢(相關閱讀:脂肪並非一無是處,腦出血患者竟能靠肥胖續命?)

近日,發表在Neurology期刊上的一項研究調查了BMI、體重變化和肌萎縮側索硬化(ALS,也稱漸凍症)風險之間的關係。

該研究收集了1963-1975年之間挪威150萬居民的資料,在平均33年(最多54年)的隨訪期間確定了2,968例ALS病例。結果發現,在典型的ALS發病年齡階段,高BMI與低ALS風險相關,這種相關性在兩種性別中均存在。總體而言,BMI中每增加5個部門,罹患ALS的風險比(HR)為0.83(95%CI 0.79-0.88)。在隨訪的前10年,隨著BMI的增加,罹患ALS風險增加;但是在隨訪的第十年後,在整個觀察期內罹患ALS風險幾乎呈線性下降,50年後為HR 為0.69(95%CI 0.62-0.77)。若將體重增加分為四個區間,與體重增加最少的參與者相比,體重增加程度最高的參與者罹患ALS風險更低(HR 0.63, 95%CI 0.44-0.89)。

因此,該研究發現,在隨訪數十年後,高BMI和體重增加均與較低ALS風險相關。若從初次獲得BMI數據算起,BMI和ALS風險之間的這種關聯可持續到第50年。

駐大腦前線特工

一提起tau蛋白,大家可能第一時間就想起癡呆,似乎tau蛋白是癡呆的專屬品。畢竟血漿總tau水準升高與癡呆風險有關。

但是,如果你了解tau蛋白的表達位置和它的功能的話,你就會發現,tau蛋白可能並不是癡呆的特異性標誌物。tau蛋白在神經元中表達,參與穩定微管並協助軸突維持和運輸。如果神經元出現損傷,則可能導致tau蛋白漏入腦脊液和血液。

我們知道,卒中也可以導致神經元損傷。那麼,血漿tau蛋白與卒中風險的關係如何呢?

近日,發表在Annals of Neurology期刊上的一項基於社區的前瞻性研究便評估了血漿總tau水準是否可以作為卒中風險的生物標誌物。

該研究共納入2794名參與者,平均隨訪了8.3年。結果發現,若將人群中血漿總tau水準分為5個區間,在校正年齡,性別和卒中危險因素後,與具有最低區間的血漿總tau水準(Q1:0.12-3.02,部門:pg/mL)的人群相比,具有最高區間血漿總tau水準(Q5: >4.95-106.75, ,部門:pg/mL)的人群的卒中風險增加(見下圖,第五區間Q5相比第一區間Q1的危險比HR2.01; 95%置信區間CI,1.32-3.08)。

既往研究發現,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發生後第7天,血漿總tau水準達到峰值。此外,血漿總tau水準升高與卒中嚴重程度,較差卒中預後和較大梗死體積有關。

而該研究則首次表明,在社區人群中,較高的血漿總tau蛋白水準與卒中的風險有關。

參考文獻

[1]Kitagawa K, Yamamoto Y, Arima H, et al; Recurrent Stroke Prevention Clinical Outcome (RESPECT) Study Group. Effect of standard vs intensive blood pressure control on the risk of recurrent strok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and meta-analysis. JAMA Neurol. published online July 29, 2019.

[2]Pase, M. P., Himali, J. J., Aparicio, H. J., et al, Plasma total‐tau as a biomarker of stroke risk in the community. Ann Neurol. 2019.

[3]Ola N, Haakon E. M, Hein S, et al. High BMI is associated with low ALS risk. Neurology Jul 2019, 93 (5) e424-e432.

本文首發: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