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複發性口腔潰瘍的中醫認識

複發性口瘡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粘膜病,屬中醫口瘡、口疳、口瘍或口糜之範疇。發病率高,一般認為發病率鋼彈20%,特殊人群中可鋼彈60%;雖有自愈傾向,但是易複發,治癒率極低。目前,現代醫學對此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治療上雖採用了鋅劑、免疫調節劑等多種新方法,但還未能找到可靠的具有普遍療效的治療方法。中醫治療複發性口腔潰瘍,安全,有效,複發率低。

一般認為口瘡的病因病機:因於火熱,責之心脾。口瘡其性多為火(熱),其主臟在心與脾胃,合血絡。

《內經》雲:「諸痛癢瘡,皆屬於心。」此即擇其要者而言,心屬火、主血,故其性為火,合於血絡。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口舌瘡候》曰:「手少陰,心之經也,心氣通於舌;足太陰,脾之經也,脾氣通於口;臟腑熱盛,熱乘心脾,氣上沖於口與舌,故令口舌生瘡也。」《醫學傳心錄》雲:「口瘡者脾火之遊行。」《證治準繩》雲:「心屬君火,是五臟六腑之火主,故諸經之熱,皆應於心」。舌為心之苗,心脈布舌上,若心火炎上,熏蒸於口,則口舌生瘡。可知五臟六腑之火皆可上應之於心,而致口舌生瘡,也即五臟六腑皆可令生口瘡,非獨心也。基於此,則口瘡病因病機之要已明,即其性為火(熱),舍於血絡,其主臟在心與脾,他臟之變亦可致之。

中醫辨證原則:局部整體合參,明辨臟腑。口瘡病因與火熱密切相關,故臨證要緊緊抓住「火」字,辨證應局部辨證與整體辨證合參,分虛實、辨臟腑。

局部口瘡的辨證以其局部形態、黏膜紅腫狀況、分泌物色澤及疼痛性質程度等幾方面來區分病變性質及所及臟腑。如實證口瘡多發病急,病程短,數量多,口瘡周圍紅腫突起明顯,瘡面大小不等,疼痛劇烈,進食尤甚等。虛證口瘡則多有發病緩、病程長、時輕時重、時發時止、數量少而分散、周圍紅腫輕微、瘡面大小不等、疼痛較輕等特徵。《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言:「口瘡實火者,色艷紅,滿口爛斑,甚者腮舌俱腫,脈實口乾。」明代陳功實於《外科正宗》言:「口破者,有虛火、實火之分,色淡、色紅之別。虛火者,色淡而白斑細點,甚者陷露龜紋,脈虛不渴;此因思煩太甚,多醒少睡,虛火動而發之。」此皆前人臨床積累所得,很有臨床參考價值。局部口舌之變乃臟腑氣血陰陽變化之外現,須知病本複雜,症有兼夾,單著眼局部之診則有虛實難辨,或模稜兩可之虞,而整體辨證乃可知其本真。

診斷時必參以舌脈兼症,方能辨證無誤,免於偏執,做到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整體辨證是中醫學的特點和優勢所在,臨證需於此處下功夫,各臟腑之病變特點必瞭然於心則其病位、病性易於判斷。如伴口渴口臭、心煩失眠、溲黃便乾、舌紅苔黃、脈滑數諸症則多為心脾積熱之變。如伴四肢不溫、面浮肢腫、口淡食少、小便清長、舌淡苔白滑、脈沉遲等症則其本為脾腎虛弱,其熱為標可知。他如陰虛火旺、升降失調、肺胃熱盛、氣血壅滯等皆可類推。總之辨證診斷之要在於分熱之虛實、詳辨臟腑,求其本真,有者求之,無者求之,不拘於一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