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每天學一味中藥 | 墨旱蓮

【出處】《飲片新參》

【拚音名】Mò Hàn Lián

【別名】金陵草(《千金月令》),蓮子草(《唐本草》),旱蓮草、旱蓮子(《本草圖經》),白旱蓮(《履巉岩本草》),猢孫頭(《居家必用事類全集》),蓮草(《滇南本草》),墨鬥草(《醫學正傳》),墨煙草、墨菜、豬牙草(《綱目》),白花草、白花蟛蜞菊(《嶺南採藥錄》),墨記菜(《現代實用中藥》),野水鳳仙(《藥材資料彙編》),摘頭烏、滴落烏(《浙江中藥手冊》),水風仙草(《江蘇植葯志》),黑墨草(《廣西藥植圖志》),黑頭草、古城墨(《廣西中藥志》),水旱蓬、冰凍草(《湖南藥物志》),節節烏、跳魚草、假日頭花仔、繞蓮花、火炭草(《閩東本草》),金絲麻(《貴州植葯調查》),墨汁草(《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來源】為菊科植物鱧腸的全草。夏、秋季割取全草,除凈泥沙,曬乾或陰乾。

【原形態】

鱧腸(《唐本草》)

一年生草本。莖柔弱,直立或匍匐,高達30~60厘米,被毛。葉對生,近無柄,線狀矩圓形至披針形,長4~10厘米,寬0.8~2厘米,基部楔形,先端短尖或鈍,全緣或稍具齒,葉兩面密被白色租毛。頭狀花序,腋生或頂生,具花梗;總苞綠色,卵形至闊鐘形,苞片少數,2列,被小粗毛;花托扁平,有線狀鱗片,托上著生少數舌狀花及多數管狀花;舌狀花雌性,約2列,狹線形,發育或不發育,白色,全緣或為2齒裂,子房橢圓形而扁,管狀花兩性,全發育;花冠4淺裂,裂片卵形,外被疏毛,雄蕊4,葯圍繞花柱四周;子房橢圓形而扁,花柱柱狀,柱頭2裂。瘦果黃黑色,長橢圓形而扁,長約3毫米,頂端禿凈。揉搓其莖葉有黑色汁液流出。花期夏季。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長於田野、路邊、溪邊及陰濕地上。分布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主產江蘇、江西、浙江、廣東等地。

【性狀】乾燥全草全體被白色茸毛。莖圓柱形,長約30厘米,直徑約3毫米:綠褐色或帶紫紅色,有縱棱。葉片捲曲,皺縮或破碎,綠褐色。莖頂帶有頭狀花序,多已結實,果實很多,呈黑色顆粒狀。浸水後搓其莖葉,則呈黑色。氣微香,味淡微鹹。以色綠、無雜質者為佳。

【性味】

甘酸,涼。

①《唐本草》:味甘酸,平,無毒。

②《滇南本草》:性寒,味鹹。

【歸經】

入肝、腎經,

①《本草經疏》:入腎、肝、胃、大小腸。

②《得配本草》:入足少陰經血分。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補腎,益陰。治吐血,咳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刀傷出血,鬚髮早白,白喉,淋濁,帶下,陰部濕癢。

①《唐本草》:主血痢。針灸瘡發,洪血不可止者敷之;汁塗發眉,生速而繁。

②《日華子本草》:排膿,止血,通小腸,敷一切瘡並蠶瘑。

③《滇南本草》:固齒,烏須,洗九種痔瘡。

④《綱目》:烏鬚髮,益腎陰。

⑤《本草述》:療溺血及腎虛變為勞淋。

⑥《生草藥性備要》:治跌打傷,理酒頂,化痰,殺螆,止癢,乾水。

⑦《分類草藥性》:止血,補腎,退火,消腫。治淋、崩。

⑧《南寧市藥物志》:治目疾、翳膜。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3~1兩;熬膏、搗汁或入丸、散。外用:搗敷、研末撒或搗絨塞鼻。

【注意】脾腎虛寒者忌服。

【摘錄】《*辭典》

播放GIF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