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護肝、抗肝炎草藥——溪黃草

抗肝炎草藥——溪黃草

走在溪邊田間,經常發現溪黃草的身影,別看它小小的一株草,卻有大大的功效,它是民間慣用的抗肝炎草藥,而且對於廣東地區潮濕的回南天、雷雨頻繁的龍舟雨天,導致的人體濕氣困重,具有清熱利濕之功。於是,溪黃草就成了廣東人煲湯、煲涼茶的常用藥。

正品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線紋香茶菜的乾燥全草,俗稱熊膽草、黃汁草,為五邑地區常見的本地中草藥,《五邑本草藥圖譜》內有記載。常生於溪谷濕地、村落附近田邊、水溝邊或林中潮濕處;廣東省以陽山、饒平、潮州等市縣栽種較多。其性寒、味苦,歸肝、膽、大腸經。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散瘀之功效,用於濕熱黃疸,腹脹脅痛,濕熱泄瀉,熱毒瀉痢,跌打損傷等症。

鑒別

原植物:

為多年生纖弱草本,下部常匍匐生根,並有球狀塊根;莖方柱形,高15-50cm,最高可達1m,具4溝槽,被短柔毛。葉對生,紙質,卵圓形或闊卵形,揉之有黃色液汁,長1.5-5cm,有時可達8cm;頂端鈍,基部楔尖、闊楔尖、圓或微心形,邊緣有圓鋸齒,兩面被分節的短毛,下面密生褐色腺點;下部葉的葉柄通常與葉片等長或較長,上部葉的葉柄短。秋季開花;花白色或粉紅色,兩性或雜性,排成頂生、多花、長7-20cm的圓錐花序,總花梗通常長1cm左右,末次分枝呈蜴尾狀彎卷;苞片生於花序下部的呈葉狀,生於花序上部的小;花萼鍾狀,長約2mm,外面疏生念珠狀長柔毛和很密的紅褐色腺點,萼簷齒狀5殘裂,二唇形,上唇3齒較小;花冠長6-7mm,疏生黃色腺點,冠管直,簷部二唇形,上唇反折,4圓裂,下唇闊卵圓形,扁平;雄蕊和花柱均長伸出。小堅果卵狀長橢圓形。

中藥飲片:

全草呈青灰色,長30-50cm。莖呈四棱形,被短毛。葉對生,多皺縮,完整葉片潤濕展平後呈卵狀橢圓形,長3-8cm,寬2-5cm,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粗鋸齒,葉脈背面明顯,有短毛,紙質,水浸後以手指揉之,手指可被染成黃色。老株常見枝頂有聚傘花序。氣微,味微甘,微苦。

醫院科室醫生排名,最新視頻健康資訊,請關注「大咖醫」各大平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