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導致心律失常的病因是啥?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療

心臟的功能是通過收縮和舒張來推動全身的血液循環,而心律失常往往會使血液循環受到影響。但是,如果出現心律失常,那麼對血液引起的循環影響反應是比較少的。

心律失常的病因

首先人類的心臟跳動的頻率,和鐘錶及機械性的物品是不同的,心臟跳動經常會因為身體原因,不停的調整跳動的速度及強度。如果偶爾出現一次早搏發生,那麼心臟當時的血液搏出量可能會減少一點,同時在經過了一個代償的時期之後後,第二次的早搏出現的頻率,可能比第一次心臟搏動更加的有力,那麼就很快把第一次早搏的時候,少搏出的血液快速補充滿。

所以說如果一分鐘內有幾次早搏的患者,他心臟的血液的排出量一般都是很正常的。正常的人類情緒穩定的情況下,心率為每分鐘60~100次,如果比這個心律低的叫心動過緩,比這樣的頻率高的叫心動過速。如果心臟的心率比每分鐘四十次低,以及不高於每分鐘140次時,那麼心臟跳動後的排血數量,是沒有多少改變的。因此,這樣的心律失常通常都不是必須要治療的。

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療

心律失常的治療一般需要看疾病癥狀的嚴重程度。一般有人早搏都能夠感覺到不適,但是也有人只是呈現出心率較慢一些的情況,稍微頭暈,也有患者出現心率加快就覺得非常心慌。針對這些患者,使用藥物能夠減緩疾病的癥狀。但是,使用抗心律失常的藥物通常都會有毒副作用的出現。因此是否決定用藥、用什麼葯、用多大劑量時,應該全面地權衡利弊,從得和失兩方面考慮。

首先應考慮在藥物以外想辦法調整。比如盡量保持生活規律,避免勞累和情緒波動,戒煙、戒酒等。一般只有當早搏次數超過每分鐘5次,自覺癥狀又較重,經上述調整後仍無好轉時,才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治療。

對於過緩性心律失常(即每分鐘心率低於40次),如竇房結病變或各種傳導阻滯,如果是屬於新出現的或時有時無的,說明有好轉的可能,應抓緊時間找醫生治療。如已成定局,心率又特別緩慢,有長時間的間歇,引起明顯頭暈或昏厥等癥狀,則宜安裝心臟起搏器,以保平安。心率每分鐘在50次以上,無明顯癥狀的,可再觀察一段時間,暫時不做治療。

可見,心律失常者是否需要治療,應由醫生進行全面分析,區別對待。患者切忌自作主張,隨便買葯服用。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冠心病學堂」獲取更多健康知識資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