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中醫帶你了解筋膜炎

什麼是筋膜炎

筋膜炎(fasciitis)又稱纖維織炎(fibrositis),是一個綜合的概念,為發生於肌筋膜的一種非特異性炎症。可發生於全身各個部位,多見於腰部、髂骨後脊及肩胛區域。對有些下腰痛患者在骶棘肌的表面或在髂脊肌附著處可捫及小結節,伴有疼痛及壓痛,有時也可以在臀部發現。臨床上所捫及的結節,實質上是一個局限性的脂肪結締組織,故又稱脂肪疝。這種結節可能刺激周圍神經末梢而產生局部肌痙攣和疼痛。多見於中年以上,尤其是長期缺少肌肉鍛煉和經常遭受潮濕寒冷影響者。本文介紹與骨科有關的背部肌纖維織炎和足底筋膜炎。

不同部位的筋膜炎的癥狀

腰肌筋膜炎

急性期患者腰部疼痛劇烈,有燒灼感,腰部活動時癥狀加重,局部壓痛較顯著,多在病變肌肉的起止點處,有的病人體溫升高,血液檢查可見白細胞增高。急性發作後,少數患者可獲得癥狀完全消退,多數會遺留疼痛,或相隔數月、數年以後再次發作。

慢性病例表現為腰部酸痛,肌肉僵硬發板,有沉重感,常在氣象變化時如陰雨天、夜間、或潮濕地域時疼痛加重,每天晨起腰部酸痛加重,稍加活動可緩解,勞累後又加重。腰部壓痛廣泛,多無局限性壓痛,腰功能活動可正常,但活動時腰部發板,酸痛明顯。

項背肌筋膜炎

項背肌筋膜炎又稱項背纖維織炎或肌肉風濕症,一般是指筋膜、肌肉、肌腱和韌帶等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症,引起項背部疼痛、僵硬、運動受限及軟弱無力等癥狀。常累及斜方肌、菱形肌和提肩胛肌等。

本病的確切病因尚不十分明了,臨床觀察認為本病與輕微外傷、勞累及受寒等有關。

項背部急性損傷後,使肌筋膜組織產生炎症、水腫,粘連、變性,以後逐漸纖維化,形成瘢痕,使經絡氣血運行不暢而發為本病。長期的慢性勞損,如伏案低頭作業,使肌肉長時間過度緊張、痙攣,雖損傷輕微,病變部位小,但在肌肉筋膜組織中產生變性、肥厚,形成纖維小結而引起較廣泛的疼痛。

久臥濕地,貪涼或勞累後復感寒邪,寒凝血滯,使肌筋氣血運行不暢,經絡痹阻不通,可導致項背肌筋膜炎發生,故項背肌筋膜炎患者對氣象變化較敏感。

主要臨床表現:項背部酸痛不適,肌肉僵硬板滯,或有重壓感,向一側或兩側背部與肩胛之間放射。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晨起或氣象變化及受涼後癥狀加重,活動後則疼痛減輕,常反覆發作。急性發作時,局部肌肉緊張、痙攣,項背部活動受限。

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運動引起的慢性損傷,最常見的原因是經常長時間走路包括登山健身、徒步旅行、逛商店等活動,連續走上幾天,就很容易引起足底的慢性損傷,從而導致足底筋膜炎。另外,鞋跟太硬造成對足跟的壓迫,也能引起足底筋膜炎。經常穿高跟鞋也會加重足底的損傷。

足底筋膜炎常見於:

①患骨刺的中老年人:由於足底筋膜長時間被骨刺磨損,從而造成慢性損傷性炎症。

②長期喜愛運動的人:如馬拉松運動員、登山運動員等,反覆踩地的動作增加了對足底筋膜的刺激。

足底筋膜炎多是單腳發病,除了足跟疼痛外,另有10%的患者感到足弓或前足疼痛。足底筋膜炎的患者最痛苦的是在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當腳剛接觸地面、準備站起來的一瞬間,疼痛非常劇烈,簡直可以說是痛徹心肺。這是由於足底肌腱一整夜沒有機會得到伸展,在下床起身時受到猛然牽扯,所以馬上就痛到極點。

筋膜炎——「易得難治」

目前,對於確診筋膜炎,在臨床上尚未有明確的診斷手段,大多數是依靠醫生的經驗來判斷是否患病。如果醫生沒有豐富的經驗或者有力的證據確診筋膜炎時,很容易出現誤診的現象,把其他疾病診斷為筋膜炎。

在筋膜炎的治療上,由於筋膜與肌肉不同,沒有豐富的血管供血,治療起來十分麻煩。但患者還是要樹立正確的治療觀念,積極配合治療。在中醫治療上,採用過內服外治的方法,內服具有除濕、祛寒、溫腎的中藥,並且結合針灸、刮痧等外治療法,幫助通經活絡、舒筋通絡,以緩解筋膜炎帶來的疼痛。同時,患者也可以結合的光療、熱療等物理治療的方法來改善病症。同時,在治療期間也要減少勞動量,注意勞逸結合。

此外,對於這種「易得難治」的疾病,關鍵還是要從根源上進行防範。平時要注意均衡工作,避免過度勞累,同時也要堅持合理的運動,增強體質,減少患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