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筋膜是眾多疼痛的根源

筋膜是機體中最普遍的一類組織。它無處不有,是機體的基礎結構。它充滿整個身體,以至於可成為每個細胞四周最接近環境的地方。筋膜不僅給予機體內部的和外部的形狀,也為機體如循環、神經和淋巴系統等所有的其他系統提供支架結構。因此筋膜被認為是軟組織的「骨架」。

筋膜的本質與組成

筋膜是一類結締組織,結締組織除了筋膜還有其他表現的形式,如腱、韌帶、腱膜和疤痕組織。在不同的地方結締組織也有著不同的名稱:腦和脊髓周圍的是腦膜;骨周圍是骨膜;心臟周圍是心包;腹腔內表面的是腹膜;在皮下層包圍整個身體和封閉肌肉和肌群的叫筋膜。

結締組織:為機體提供結構並將機體構成一個整體的一類組織。是由少量的細胞分散在纖維、固體、半固體和液體基質中形成的,結締組織分為5種類型,即疏鬆結締組織、緻密結締組織、軟骨、骨、血液。

筋膜:包含著兩種特殊類型的結締組織,即疏鬆結締組織(淺筋膜)和緻密結締組織(深筋膜)。

淺筋膜(疏鬆結締組織):是皮膚下面表面的筋膜。毛細血管和淋巴管穿行於此,這層還有很多神經通過,皮下脂肪與其相連。淺筋膜不僅能儲存多餘的水分和代謝物,還能儲存體內激素、神經遞質的分解產物和其他化學物質。

深筋膜(緻密結締組織):包繞單個肌纖維、纖維束和整塊肌肉的筋膜,以及將肌肉連接到骨的肌腱和將骨連接到一起的韌帶。是更堅韌和緻密的物質,大片的深筋膜將身體分成幾大部分,如腹腔。深筋膜也將肌肉和器官界定。覆蓋並包繞心臟的是心包,襯在胸腔內面的是胸膜,它們都是特殊的深筋膜。

筋膜的構成:由三種基本成分構成:流體物質「基質」和兩種蛋白質「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這三種成分決定著筋膜的流動性、強度和彈性。

基質:

是筋膜中的主要成分,由粘多糖構成。基質是一種膠體,這就意味著它可以在液體和固體之間來回變動。基質可以以固態、半固態或液態形式存在。當這種基質由液態轉為膠質時,肌筋膜變得發緊。如果不經過治療很難使這種基質再次轉換為液態。

基質的黏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3個因素:溫度、運動、水合運動

當身體在運動,產生了熱量,這就使得基質更加偏向於液體狀態。筋膜組織中的流體越多,肌肉擴展的餘地也就越大。體育鍛煉能使人保持靈活性,其部分原因就是該效應的結果。沖完熱水澡後,感覺很舒服也與此效應有關。缺乏運動能使基質變得稠厚粘滯。人們在久坐或久臥之後,會感覺身體僵硬。

膠原蛋白質:

在基質當中,存在著像篩網一樣的膠原蛋白質,它是一種繩狀蛋白質,基本作用是提供強度和支撐。

氫是膠原蛋白中的基本成分,它可以把膠原蛋白中的兩條相鄰的分子鏈牢固的結合在一起。這就使它成為極度堅固的網路,它的抗拉程度甚至超過了鋼纜。韌帶和肌腱中含有高度濃縮的膠原蛋白,使他們能夠牢牢的將骨骼和肌肉結合在一起。

膠原蛋白除了為肌筋膜提供強度外,它的親和力還能使筋膜像塑料薄膜一樣黏合在一起。相鄰的肌肉會發生互相粘連的情況就是由於這個原因造成的。

彈性蛋白

分布在筋膜組織中膠原蛋白網中的另外一種蛋白質,它比膠原蛋白有更強的彈性。彈性蛋白給筋膜帶來了更大的伸展性,並使筋膜可以隨著肌肉的收縮和擴展,改變自己的形狀。

筋膜就像是一個裝滿果凍的氣球外皮,它具有響應內部變化、伸展和成形的能力,但同時具有很大的抗拉強度,能夠容納內部大量的液體,並賦予它們形狀。筋膜如同人的身體裡面又穿了一件緊身衣,緊緊包裹著身體,起保護作用,但如果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筋膜攣縮的話,就會導致各種各樣的疾病。

筋膜的功能如下:

1.組成和支持作用:使機體和各組成部分有一定的形狀,並將各部分固定在一定的部位。

2.限制作用:通過提供牢固的界限,增加肌肉的強度,移出筋膜的肌肉明顯變弱。

3.引導和塑性作用:剝去骨膜的損傷的骨在相稱的界限內不會癒合。

4.包容和分隔作用:筋膜包容並引導體液,有利於防止感染的擴散。

5.為分支的系統提供內部結構:支撐循環系統和淋巴系統的管道和毛細管,同時支撐神經系統繁多的分支。

6.使結締組織再生:筋膜含結締組織細胞(成纖維細胞),它專門滿足增厚結締組織的需要。幫助修復腱、韌帶並形成疤痕組織。

反過來講,治癒筋膜並恢復功能也可能引起麻煩。包裹的組織像蜘蛛網一樣圍繞著損傷的組織,筋膜可能在本應保持遊離的結構間形成粘連。隨著軟骨的沉積、肌肉內部結構會發生改變(纖維變性),從而導致疼痛和運動受限。這樣的組織隨著時間逐漸變硬並收縮,因此使矯正治療增加了難度。

肌筋膜:一類包繞肌肉組織的深筋膜,這一術語有時專用於包繞肌肉的筋膜,以及有時用來指肌肉和筋膜整個部門。肌筋膜暗示了束縛在一起,代表肌肉組織與伴隨其結締組織網間無法分離的特性。

健康的肌筋膜可以承受相當程度的壓力和牽張力,也可以放鬆。

肌纖維的功能是主動縮短,或者收縮以帶動骨骼運動,而它的拉長則是被動的。肌肉被包裹著它的筋膜所約束,肌肉長期收縮,相應筋膜收縮,被壓縮的筋膜所形成的軟外殼限制了肌肉纖維的擴展,並因此而使被壓縮的肌肉保持了被壓縮的原有狀態。這就是肌肉為什麼持續緊張的原因!因此治療肌肉,還要治療筋膜。

觸發點所引起的疾病

人體疼痛80%是因激痛點所引起的肌肉結節和肌肉緊繃帶——引起牽涉痛。肌筋膜的疼痛觸發點是一個受累骨骼肌上能夠激惹疼痛的位置,通常可以在此位置上摸到一個緊拉的帶條索樣結節,觸壓時疼痛;並且能引起遠處的牽涉痛、壓痛和交感現象,包括臨床上所涉及到的許多頭頸、軀乾和四肢的疼痛。

一塊受累的肌肉常有幾個不同的固定疼痛點,每一個疼痛點有自己固定的觸發牽涉痛區域。一個原發疼痛點可觸發另一個鄰近疼痛點, 肌筋膜觸發點疼痛又稱為肌筋膜疼痛綜合征,常引起腰背痛、頸肩痛、腰腿痛以及關節周圍痛的一個常見的慢性疼痛病。

筋膜的作用機制

在病理情況下,筋膜可瀦留膿液,限制炎症擴散。因血管和神經都沿著肌間或肌群之間的筋膜間隙行走,這對於診斷血管神經及肌的病變,有很大的幫助。

筋膜都是有連續性的,包裹器官、血管、神經、肌肉等所有組織,這是最為關鍵的一點。筋膜就好像一件編織的毛衣,拉動毛衣上任何地方的一根線,都會引起離此處較遠地方的變形。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說骨骼的變形和歪斜是由筋膜的炎性攣縮、粘連及變性等引起的,也由於筋膜在整個身體內是連續的,一些身體內部器官的不良癥狀問題,同樣可以通過對相關筋膜的調理和治療得到緩解和解決。

滑膜囊

滑膜囊為封閉的結締組織小囊,壁薄,內有滑液,多位於腱與骨面相接觸處,以減少兩者之間的摩擦。有的滑膜囊在關節附近和關節腔相通。滑膜囊炎症可影響肢體局部的運動功能。

腱鞘

腱鞘是包圍在肌肉腱外面的鞘管,存在於活動性較大的腕、踝、手指和足趾等處。腱鞘可分纖維層和滑膜層兩部分:纖維層又稱腱纖維鞘,它位於外層,為深筋膜增厚所形成的骨性纖維管道,它對肌肉腱起滑車和約束作用;滑膜層又稱腱滑膜鞘位於腱纖維鞘內,是由滑膜構成的雙層圓筒形的鞘。腱滑膜鞘分為臟層和壁層,臟層包繞肌肉腱,壁層緊貼腱纖維鞘的內面。臟、壁兩層之間含少量滑液,所以肌肉腱能在鞘內自由滑動。若手指不恰當地作長期、過度而快速的活動,可導致腱鞘損傷,產生疼痛並影響肌肉腱的滑動,臨床上稱為腱鞘炎,為常見多發病之一。腱滑膜鞘在骨面移行到肌肉腱的兩層滑膜部分,稱為腱系膜,其中有供應肌肉腱的血管通過。

因此,筋膜實際上是人體除了皮膚以外的又一道防護系統,凡肢體軀乾的每一個微小的精細運動,都離不開筋膜的參與運行,其既具有潤滑肌肉運動的功能,減少肌肉與肌肉之間的相互摩擦,又有保護肌肉過度運動和緩衝肌肉受到外來壓力和暴力衝擊和刺激的作用;其結構雖扁薄如紙,但所承受的壓力與功能任務卻巨大,換言之,筋膜由於運動頻繁、勞動強度過大而極易損傷。

筋膜炎發病機制探討

皮膚衛外(第一防線),筋膜衛內(第二防線)。筋膜炎,實際上是人體防禦系統對外作用力(第二道感受器官)的一種自然反應。當第一道防線(皮膚)接收了外來衝擊力後,直接將資訊傳至第二道防線(筋膜)並做好充分準備,全面抵禦外來衝擊力對轄區內的肌肉和骨骼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和創傷,即筋膜通過自身分泌的少量潤滑液和緊張素來調節防衛功能。一般的外力不會造成筋膜損傷,當外力超出筋膜的承受能力而又不能代償時,即筋膜自身發生勞損和創傷,如筋膜局部撕裂、出血、水腫、纖維蛋白沉積增多、局部增厚,導致筋膜彈性減退而變僵硬,甚至完全喪失防衛功能。

由此可見,臨床上所有肌肉勞損,均可認為是先有筋膜勞損,導致肌肉勞損,最後才會導致肌肉的纖維硬化、變僵和攣縮。由於筋膜的勞損和功能減退,其自身的舒縮功能受限,製約了轄區的肌肉和肌群的運動,久之也勢必造成肌肉、肌群及其肌腱的功能減退和勞損。而肌肉的勞損則進一步加重了筋膜的負擔,加重了筋膜的損傷。即產生一系列的臨床綜合癥狀。

筋膜損傷

筋膜炎可分為兩大類,淺與深層其臨床表現和檢查卻大不一樣,淺層筋膜炎臨床多以局部疼痛為主,定位較明確;而深層筋膜炎多為脹痛性質,患者多定位不清,多有牽拉痛和放射痛,如在頸腰部則表現為輕中度的神經樣痛。

臨床觸診也有明顯的區別:如為淺層者則輕壓局部即有痛感,或有皮囊樣感,或皮下有硬結存在,或皮膚彈性較好(局部肌緊張度增高);如為深層者(指腰臀部)則需重按壓才能觸到痛區或有硬結存在,有壓痛及放射痛。

肌筋膜軟組織受傷後,即可繼發骨膜及纖維性炎症,引發部份骨質增生,白細胞浸潤,產生無菌性炎症,從而引起局部結締組織病變粘連,造成缺血缺氧狀態,直接影響到神經末稍,產生疼痛。疼痛又引起肌肉保護性痙攣,一旦疼痛痙攣形成惡性循環,無菌性炎症會進一步加重,導致局部周圍組織疼痛機制加劇。

一個熟悉解剖的臨床醫生,可通過手感,結合「望、觸、叩、切、問」等法,就能綜合分析而得出初步判斷。當然還有很多筋膜炎同時合併肌肉勞損的病變,這是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肌筋膜損傷後出現疼痛:

局部肌筋膜損傷、牽拉,使肌肉組織內壓增高.致使肌束的毛細血管被擠壓,造成局部代謝物質的堆積,局部肌細胞缺血、缺氧而導致疼痛。

常見筋膜炎

臨床上較常見的筋膜損傷主要是慢性勞損,自上而下:頭直肌筋膜炎、項韌帶筋膜炎、胸鎖乳突肌筋膜炎、岡上肌筋膜炎及斜方肌筋膜炎等,肩胛間區的菱形肌筋膜炎、肩胛區的岡下肌、小圓肌、大圓肌筋膜炎,腰背部的棘突上筋膜炎、椎旁韌帶筋膜炎、豎直肌筋膜炎、胸腰筋膜炎、腰髂肋肌筋膜炎、髂脊上筋膜炎、骶髂關節囊後筋膜炎、臀部各塊肌肉筋膜炎及各個部位的滑囊上筋膜炎等。

哪些因素導致筋膜損傷

導致筋膜損傷發炎的因素很多,如急性損傷或創傷性筋膜勞損、慢性筋膜勞損、持續疲勞運動筋膜勞損、長期睡眠不足所致的肌筋膜勞損、習慣性不良姿勢肌筋膜勞損、自然退變所至的筋膜勞損,疾病性筋膜炎如風濕、類風濕病所至的滑膜囊筋膜炎、強直性脊柱炎所至的肌筋膜炎或硬化症,甚至連外感風寒所至的全身筋骨痛也是全身筋膜發炎的一種應急性反應。其他內分泌失調也能導致筋膜勞損如糖尿病性骨關節筋膜炎病等,其臨床癥狀不太典型。

大面積筋膜損傷發炎:

主要是指胸腰筋膜炎,有些病例病程較長,腰背痛或腰腿痛幾年或十幾年,經過多方系統治療,均無明顯好轉,呈進行性加重,經檢查發現,患者腰曲變直或輕度駝背,背腰部皮膚和肌肉彈性增高、甚至連同患側臀部的皮膚和肌肉彈性增高,觸之可有一個或多個硬結和硬塊、壓痛及放射痛,這就是大面積或廣泛性筋膜炎的臨床特徵,這類患者,往往同時合併有頸或腰椎間盤突出,使病情更加複雜化,臨床上有相當一部分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例經手術切除後,癥狀緩解不大,或根本無緩解,基本都屬於這一範疇(風濕、類風濕、早期強直性脊柱炎病除外)。

深層筋膜炎:

(1)寒冷:這是最多見的原因。寒冷地區、寒冷季節、冷風侵襲引起腰背血液循環發生改變,血管收縮、缺血、瘀血及水腫,造成局部纖維組織發生炎症變化,並隨氣候改變而加重或減輕。

(2)潮濕:是另一種多見的原因。在潮濕環境中,因皮膚代謝功能失調,特別是排汗功能降低,引起皮下及筋膜處血液流速減緩,從而導致微血管充血、瘀血、滲出,形成筋膜纖維織炎。

(3)慢性損傷:由於各種慢性勞損性因素,反覆作用於腰背部,導致腰背部軟組織張力增高,出現微小的撕裂樣損傷,形成本病。

(4)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工作姿勢單一持久等均可誘發本病。

(5)風濕症、痛風:某些病毒感染時易伴發本病。

(6)長期處在冷氣機環境中而從事單一的勞動者。

本病的主要特點是:

(1)瀰漫性疼痛患者多主訴腰背部、臀部瀰漫性疼痛,以兩側骶棘肌外緣及髂脊上方7cm處及骶髂關節部位,腰方肌在第1、2、3腰椎橫突及第12肋止點部位常為疼痛的引發區。在引發區某點受壓後,可引發該點周圍或反射區疼痛、壓痛及肌緊張等。

晨起時疼痛劇烈,輕度活動後可減輕,勞累後疼痛加重。

(2)觸診時,可在腰背部摸到大小不等的結節或索條狀物。結節大者直徑達5~6mm,為橢圓形扁平物,多位於骶孔及骶髂關節附近;小結節直徑為2~3mm,多位於腰骶筋膜上距中線1~2cm處。

(3)多有明確的誘發因素,如寒冷、潮濕及勞累等。

(4)普魯卡因封閉性治療,可使疼痛減輕或消失。

腰背部肌筋膜纖維織炎發病後,疼痛可持續數日或數周後可自動緩解,不留痕跡,但易複發。有時可造成深部筋膜出現裂隙,使下方的脂肪組織突出而形成「筋膜脂肪疝」。本病一般不會產生嚴重的併發症及後遺症。

總之:無論人體的肌源性或腱性筋膜軟組織因靜力、外力受傷,或者因周圍環境、溫度與寒濕的影響,其結締組織病變粘連,產生無菌性炎症,造成缺血缺氧狀態都會直接影響到神經末稍產生疼痛,一旦疼痛和痙攣形成惡性循環,無菌性炎症就會進一步加重,導致局部和周圍組織疼痛加劇。

(1)寒冷:這是最多見的原因。寒冷地區、寒冷季節、冷風侵襲引起腰背血液循環發生改變,血管收縮、缺血、瘀血及水腫,造成局部纖維組織發生炎症變化,並隨氣候改變而加重或減輕。

(2)潮濕:是另一種多見的原因。在潮濕環境中,因皮膚代謝功能失調,特別是排汗功能降低,引起皮下及筋膜處血液流速減緩,從而導致微血管充血、瘀血、滲出,形成筋膜纖維織炎。

(3)慢性損傷:由於各種慢性勞損性因素,反覆作用於腰背部,導致腰背部軟組織張力增高,出現微小的撕裂樣損傷,形成本病。

(4)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工作姿勢單一持久等均可誘發本病。

(5)風濕症、痛風:某些病毒感染時易伴發本病。

(6)長期處在冷氣機環境中而從事單一的勞動者。

本病的主要特點是:

(1)瀰漫性疼痛患者多主訴腰背部、臀部瀰漫性疼痛,以兩側骶棘肌外緣及髂脊上方7cm處及骶髂關節部位,腰方肌在第1、2、3腰椎橫突及第12肋止點部位常為疼痛的引發區。在引發區某點受壓後,可引發該點周圍或反射區疼痛、壓痛及肌緊張等。

晨起時疼痛劇烈,輕度活動後可減輕,勞累後疼痛加重。

(2)觸診時,可在腰背部摸到大小不等的結節或索條狀物。結節大者直徑達5~6mm,為橢圓形扁平物,多位於骶孔及骶髂關節附近;小結節直徑為2~3mm,多位於腰骶筋膜上距中線1~2cm處。

(3)多有明確的誘發因素,如寒冷、潮濕及勞累等。

(4)普魯卡因封閉性治療,可使疼痛減輕或消失。

腰背部肌筋膜纖維織炎發病後,疼痛可持續數日或數周後可自動緩解,不留痕跡,但易複發。有時可造成深部筋膜出現裂隙,使下方的脂肪組織突出而形成「筋膜脂肪疝」。本病一般不會產生嚴重的併發症及後遺症。

總之:無論人體的肌源性或腱性筋膜軟組織因靜力、外力受傷,或者因周圍環境、溫度與寒濕的影響,其結締組織病變粘連,產生無菌性炎症,造成缺血缺氧狀態都會直接影響到神經末稍產生疼痛,一旦疼痛和痙攣形成惡性循環,無菌性炎症就會進一步加重,導致局部和周圍組織疼痛加劇。

例:下肢久痛病灶在腰臀

example

腰臀肌筋膜炎是一種急性或慢性無菌性筋膜炎症。多見於中老年人,常有受涼、受濕或過勞史。其主要癥狀是腰和臀部疼痛。腰痛急性發作病人不能翻身,不能平臥,活動十分困難;臀痛急性發作者,病人不能久坐、不能下蹲,行走十分困難;腰和臀疼痛同時急性發作者,病人痛苦異常,改變體位都感到巨大困難和痛苦。各種疼痛形成複雜的臨床癥狀,診斷十分困難(偶可伴有大腿的牽涉性痛疼,常誤為腰椎疾病)。急性發作後少數可獲癥狀完全消退,多數還會遺留疼痛,隔數月或數年後會再次發作,甚至常有持續性腰臀部疼痛。慢性者常為持續性腰臀部疼痛,不能久坐或久睡,否則疼痛加劇,難以忍受。

其診斷要點為:

腰臀肌筋膜炎局部壓痛點常較顯著,多在病變肌肉的起止點處;

有些急性期病人可見病變部位皮膚增厚及皮下水腫,水腫範圍約為手掌大小。當撚拎皮膚可見橘皮樣改變,此為本病特徵性表現。亦可檢出皮膚與筋膜明顯粘連;

少數慢性病人皮膚彈性減弱,按之凹陷,嚴重者會發生筋膜鈣化,鈣化塊可成片或散在出現。

★本病治療方法很多,理療可不同程度的緩解癥狀或暫時消除癥狀,但常易複發。中藥貼劑療效滿意,愈後不易複發,但療程較長。

★對有筋膜鈣化或病情嚴重,痛苦甚劇,失去工作能力的重症患者,應手術切除病變組織,分離粘連。單純性腰肌筋膜炎只需作腰部軟組織松解術,對腰臀肌筋膜炎者,應同時作腰部和臀部軟組織微創針刀松解術。

文章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