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年人養成5個好習慣,心腦血管不容易生大病,要牢記

人到了老年以後,除了容易耳聾眼花,腿腳不利索以外,其實最令人擔心的就是心腦血管疾病。因為這種疾病往往給生命安全帶來威脅,所以做好預防工作是很有必要的。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就要從生活習慣著手,建議老年人養成5個好習慣,心腦血管不容易生大病,請朋友們要牢記。

老年人如何預防心腦血管?

1、要注意身體的保暖 感冒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最大因素,另外居住環境的濕度以及溫度也是很關鍵的,如果溫度過低或者過高,對於心腦血管疾病的健康都造成影響,居住的室溫要控制在26℃左右。

2、合理的飲食 老年人的飲食原則應該是低糖、低脂肪、低鹽,飲食要注意清淡、均衡營養,可以多吃含有優質蛋白質食物高的食物,同時心腦血管疾病也適當的多吃瘦肉、魚類、蛋類和豆類等。每天攝入的鹽量不能超過六克,同時也要避免吃醃製食品、鹹菜,不能暴飲暴食,不能吃含糖量過高的食物,若是飲食不當的話就會給心臟帶來負擔。

3、適當的運動 每天要適當的進行運動,適當的運動可以提高身體的抗寒能力,而且促進了血液循環。但是在運動過程中,如果出現身體不適,應該立即停止,避免身體過度的勞累,盡量不要熬夜,做到勞逸結合。

4、保持心理的平衡 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及良好的情緒,這樣才可以讓免疫力處於最佳狀態。若是長期的悲觀情緒,容易導致患者的神經系統功能發生紊亂,從而影響了組織器官的失調,時間久了也會影響血酯的新陳代謝。

5、定期的去醫院做檢查 老年人至少每年去醫院做一次體檢,這樣可以檢測血脂、血糖以及血壓,如果已經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的疾病,患者每個月要去醫院做一次檢查,以免病情發生突變,並且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調整用藥。

心腦血管疾病在飲食方面有哪些禁忌?

1、遠離辛辣刺激食物 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要遠離生薑、辣椒、酒、煙、濃茶、濃咖啡等這些食物都會給心臟帶來負擔。要控制鹽的攝入量,少吃含鈉豐富的食物比如香蕉,不然會引發身體水腫。同時也不能一次性喝大量的水,不然會增加血容量,從而增加了心臟的負擔,當感覺到口渴時可以少量多次的飲用。

2、少量多餐的原則 患者不能一次性吃太多的熱量,不然就會增加了心臟的工作量,晚飯應該吃得清淡一些。當出現心力衰竭時蛋白質要控制在30克左右,不然就會增加心臟的負荷。因為心臟病患者血液循環功能受到了減退,所以胃腸道會出現淤血、水腫,從而影響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飲食方面要以容易消化為主,剛開始可以選擇流質、半流質飲食,然後再改為軟飯。

3、要供給充足的維生素和無機鹽 維生素c、維生素b1可以保護心肌細胞,為身體補充足夠的鈣,可以維持正常的心肌活動,鉀有利於保護好心臟,防止心律失常。使用利尿的藥物時,除了為身體補充鉀元素以外,也應該多補充鎂和鋅。

溫馨提示:老年人也要注意情緒上的穩定,避免受到刺激,注意身體的勞逸結合,飲食要以清淡為主,遠離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適當的進行運動,不能亂使用藥物,積極的控制血壓和血糖。

心腦血管疾病是比較嚴重的疾病,一般在中老年人群中發生率比較高,個別朋友因為發現不及時,很容易導致死亡。所以說,老年人一定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作息習慣,並且平時適當多運動。只有養成5個好習慣,才會保證心腦血管不容易生大病,所以牢記這些防病的正確做法,同時也要注意心腦血管疾病飲食方面的禁忌,做到少食多餐,不吃辛辣食物,補充維生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