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哪些人不宜長期「曝光」?

夏日驕陽似火,給人們帶來很多問題,比如防曬問題,這對於愛美人士和特殊人群尤其重要。本文就日光帶來的美容和疾病問題做一簡單介紹。

1、日光普照大地,沐浴萬物,為何會對人們有害?

日光根據波長的不同可分為紫外線、可見光及紅外線等。首先,最短的為紫外線,不同波長的紫外線生物效應不同。波長180~290nm稱短波紫外線(UVC),波長290~320nm稱中波紫外線(UVB),波長320~400nm稱長波紫外線(UVA)。波長越長其穿透能力越強,UVA可輕易到達真皮至真皮深層。大部分UVB主要由表皮吸收,損傷表皮,僅有很少的部分能達到真皮上層。UVC主要在角質層和表皮上層被吸收或反射。日光到達地面的大部分是大於290nm波長的紫外線,這部分紫外線由於能量較小,對人體一般沒有損傷,但對一些耐受力差,對紫外線過敏的,或長期接受紫外線照射的人就會發生日光性皮膚病。

2、日光對皮膚都有什麼作用?

日光對人們來說是把雙刃劍。皮膚科醫生常利用日光來治療皮膚病,如小兒補鈣、銀屑病,甚至一些皮膚淋巴瘤。但是,令我們矛盾的是,醫生每天還要囑咐一些患者預防日光的損害,如曬傷、光老化和日光誘發的皮膚腫瘤。曬傷主要由中波紫外線照射後引起的皮膚炎症反應,長波紫外線隻起到加強作用。曬傷的輕重隨光線的強度、照射時間、膚色的深淺和人體對紫外線的敏感性而不同。一般在日曬2~3小時後在曝露部位出現瀰漫性紅斑,自覺燒灼感,重則出現水腫性紅斑和水皰。

光老化和光致癌是長期日光,尤其是紫外線照射對皮膚的結果。由於UVA能夠穿透真皮深層,目前認為UVA是皮膚光老化的始作俑者。光老化的特徵是針對紫外線的慢性炎症反應,如出現日光彈力組織變性、日光性雀斑樣痣、雀斑、膠樣粟丘疹等。而光致癌通常發生在光老化的皮膚,目前認為紫外線照射是發生皮膚黑素瘤和非黑素瘤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可能的機制是引起DNA損傷,導致基因突變,出現惡性轉化。

3、那些人不宜長期「曝光」?

以下疾病受日光暴曬後加重或惡化:紅斑狼瘡、皮肌炎、黃褐斑、痤瘡、酒糟鼻、類天皰瘡、天皰瘡、毛髮紅糠疹、單純皰疹等。

以下患者盡量避免日曬:慢性卟啉病、白化病、著色性乾皮病、白癜風、Kingdle綜合征、種痘樣水皰病,以及紫外線過敏,如日光皮炎、多形日光疹、光化性癢疹、日光性蕁麻疹等。

另外一些藥物(胺碘酮、奎尼丁、伏立康唑、灰黃黴素、呋塞米、氫氯噻嗪、萘普生、吡羅昔康、氯丙嗪、喹諾酮類藥物如環丙沙星、四環素類藥物如多西環素等)、植物(主要是含有呋喃雙香豆素的植物,如灰菜、紫雲英、小白菜、莧菜、薺菜、蘿蔔葉、油菜、芥菜、甜菜、馬蘭頭、菠菜、豬毛菜、萎陵菜、刺兒菜、馬齒莧、萵苣、蕎麥、槐花、榆葉、紅花草、無花果)、菌類(木耳、竹枝寄生菌)、中藥(荊芥、防風、沙參、獨活、前胡、小茴香、仙鶴草、竹黃、白蘚皮、白芷、補骨脂、芸香、毛茛、龍芽草)、動物(田螺、竹虱)也應警惕,可引起相應的藥物日光性皮炎、植物日光性皮炎和田螺日光性皮炎等。

多形日光疹

需要注意的是,日光性皮膚病常表現為,如日光性皮炎、多形日光疹、慢性光化性皮炎、光線性類網織細胞增生症等,從炎症到淋巴增生性疾病逐漸惡化。還有日光性角化皮膚鱗狀細胞癌等上皮細胞腫瘤的病變。

慢性光化性皮炎

4、怎樣預防及治療日光損傷?

日光敏感或特殊人群,應避免烈日曝曬,錯時外出。外出時應撐傘,戴寬邊帽,著長袖衣衫,戴墨鏡。駕車的人士注意左側手臂或面部防護。

防曬劑是外用製劑,通過物理化學的方式,如反射、吸收或二者聯合的方式減少紫外線對皮膚的損傷。防曬劑不僅可以預防日曬引起的急性皮膚損傷,也可抵抗紫外線誘導的免疫反應、光老化、皮膚癌。在露出部位的皮膚上,曝曬前10~15分鐘塗布防光劑,如SPF15或30/PFA++的防光乳液。

曬傷或輕度的日光性皮炎局部可外用爐甘石洗劑、氧化鋅油或5%二氧化鈦霜等。對較重者可內服維生素B、煙醯胺、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等,能吸收部分長波紫外線。嚴重的疾病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5、市場上哪一種防曬劑最好?

好的防曬劑應能光譜的防護UVB和UVA,最理想的是提供均衡的、同等的防護功能。此外,應具有高度耐受性、穩定性、舒適性,還要兼顧美觀的要求。為防止氧化損傷,目前還提倡在防曬劑中添加抗氧化劑。

好的防曬劑有以下屬性:對人體無毒性,盡量不吸收或吸收非常微量,光穩定性,遇光不分解或不產生有毒產物,存留度好,防護作用時間長,浸浴或出汗仍能存留而不需反覆多次塗抹,最重要的是安全性,如果對某一種防曬劑過敏,應注意裡面是否含有容易致敏的的成分。各個品牌都有各自側重的方向,醫學護膚品裡防曬劑要求更為嚴格,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們心中要有防曬意識,特殊人群盡量少暴露於日光中!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