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胃食管反流病從中醫分型辨治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食管引起的一種疾病。40~60歲為發病高峰年齡,男女發病無明顯差異。

熱擾胸膈證

【病證表現】

1.主要癥狀 胸骨後燒心、反酸、胸膈煩熱。

2.辨證要點 口乾欲飲水、舌質紅、苔黃、脈浮或數。

3.可能伴隨的癥狀 口苦、或噁心、或嘔吐、或胸中疼痛、或口臭,或大便乾結。

【治則與選方】 清宣鬱熱、和胃製酸。可選用梔子豉湯、瀉心湯與戊己丸合方。

肝鬱胃熱證

【病證表現】

1.主要癥狀 胸骨後燒心、反酸、胸膈煩熱。

2.辨證要點 口乾、急躁易怒、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或數。

3.可能伴隨的癥狀 噯氣、或脅脹、或胸骨後燒灼樣疼痛、或口苦、或面頰紅赤、或大便乾結。

【治則與選方】 疏肝清熱、和胃降逆。可選用丹梔逍遙散與左金丸合方。

脾胃瘀熱證

【病證表現】

1.主要癥狀 胸骨後燒心、反酸、胸膈煩熱。

2.辨證要點 夜間痛甚、噯氣頻繁、舌質紅、苔薄黃、脈澀或數。

3.可能伴隨的癥狀 噁心、或嘔吐、或疼痛固定、或痛如針刺、或大便乾結。

【治則與選方】 清瀉胃熱、化瘀通絡。可選用白虎湯、瀉心湯、失笑散與左金丸合方。

【處方用藥】 石膏50g 知母18g 大黃6g 黃連18g 黃芩10g 五靈脂12g 蒲黃12g 粳米18g 吳茱萸3g 甘草6g

【服用方法】 先以水浸泡方葯約30分鐘,然後用大火煎藥至沸騰,再以小火煎煮40分鐘;大便乾結者,大黃煎煮約15g;1日1劑,分3次溫服,6劑為1個療程,需用藥10~15個療程。

【配伍技巧】 若熱甚者,加梔子、竹葉,以清瀉鬱熱;若噯氣者,加旋覆花、代赭石,以降瀉濁逆;若瘀甚者,加三棱、莪術,以活血化瘀;若反酸者,加烏賊骨、瓦楞子,以和胃製酸等。

【藥物功效】 方中石膏、知母,清瀉胸膈鬱熱。大黃、黃連、黃芩,清熱燥濕,導熱下行。五靈脂、蒲黃,活血化瘀止痛。吳茱萸通陽散結,兼防寒葯凝滯。粳米、甘草,益氣和中,兼防寒葯損傷胃氣。

中虛濕熱證

【病證表現】

1.主要癥狀 胸骨後燒心、反酸、胸膈煩熱。

2.辨證要點 倦怠乏力、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或數或弱。

3.可能伴隨的癥狀 面色萎黃,或噁心、或嘔吐、或不思飲食、或胃脘脹痛、或心下痞滿。

【治則與選方】 清熱燥濕、健脾益氣。可選用半夏瀉心湯與戊己丸合方。

中虛夾瘀證

【病證表現】

1.主要癥狀 胸骨後燒心、或反酸、吞咽不利或困難。

2.辨證要點 倦怠乏力、舌暗紅或紫、苔薄白或膩、脈澀或弱。

3.可能伴隨的癥狀 形體消瘦、或面色不榮、或不思飲食、或倦怠嗜臥、或心下痞滿。

【治則與選方】 健脾益氣、活血化瘀。可選用桂枝人蔘湯與生化湯合方。

脾胃虛寒證

【病證表現】

1.主要癥狀 胸骨後疼痛、或反酸、胃脘脹滿。

2.辨證要點 倦怠乏力、舌質淡、苔白或膩、脈沉或弱。

3.可能伴隨的癥狀 形體消瘦、或泛吐清水、或不思飲食、或胸中畏寒、或不喜冷食。

【治則與選方】 溫陽散寒、健脾益氣。可選用桂枝人蔘湯與吳茱萸湯合方。

痰瘀擾胸證

【病證表現】

1.主要癥狀 胸骨後疼痛、或反酸、胃脘脹滿。

2.辨證要點 痛如針刺、舌質淡、苔白厚膩、脈沉或澀。

3.可能伴隨的癥狀 形體肥胖、或夜間痛甚、或肢體困重、或頭沉頭昏、或胸悶、或咽中不利。

【治則與選方】 醒脾化痰、活血化瘀。可選用桂枝茯苓丸與二陳湯合方。

陰虛痰熱證

【病證表現】

1.主要癥狀 胸骨後灼熱、或悶痛、或反酸。

2.辨證要點 五心煩熱、或胸骨後沉悶、舌紅少苔、或苔厚膩、脈細或滑。

3.可能伴隨的癥狀 口乾咽燥、或口乾不欲多飲、或肢體困重、或頭沉頭昏、或盜汗、或大便乾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