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胡希恕運用經方辨治痤瘡!純乾貨(值得參考)


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經方治療面部痤瘡,不是專病專方,不是以病因論治,而主要依據癥狀反應進行辨證論治,即臨證根據患者的癥狀特點,先辨六經,繼辨方證,辨方證時結合病因辨證,治療做到方證對應而治癒痤瘡。

下面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個案例

案 1

患者女,29歲,乾部,2012年11月18日求診。額部、面頰散在丘疹,大如綠豆,色鮮紅,破潰後留有疤痕,反覆發作。伴呃逆反酸,大便塘,月經量淡,舌質紅,苔白厚膩脈滑。半年來求治無效,多方皆以清熱解毒利濕為葯。辨為半夏瀉心湯合赤小豆當歸合方證。處方:半夏21g,黃芩10g,黃連6g,乾薑10g,黨參10g,赤小豆15g,當歸12g,生薑10g,大棗10g,甘草6g。水煎服,日1劑。

5劑後複診:額面部丘疹色淡,伴胃骯部脹滿,暖氣後減輕,大便塘緩解,舌質淡,苔白膩,脈緩。辨為茯苓飲合赤小豆當歸合方證。處方:半夏12g,陳皮15g,黨參10g,枳實10g,茯苓15g,炒白朮15g,赤小豆15g,當歸12g,生薑15g。

服12劑諸症消失,顏面光滑潤澤,隨訪未發。

案 2

患者,女,23歲,大學生,2013年2月25日求診。額部、下領部瀰漫性丘疹,如麻粒大,色淡紅,面部晦暗,多有疤痕殘留。伴口乾,汗出,惡風,手足涼,失眠,煩躁,大便乾結,3d1次,時有腹痛,月經時來加重,伴頭暈,經色暗有痕血塊,舌質淡暗,苔薄白膩,脈細。多年求治未見明顯療效。辨為桂枝加龍牡湯、柴胡桂薑湯、當歸芍藥散合方證。處方:桂枝10g,白芍10g,生龍牡各20g,柴胡12g,黃芩10g,乾薑10g,天花粉15g,當歸12g,赤芍10g,川芎6g,生白朮12g,茯苓15g,甘草6g。水煎服,日1劑。

5劑後複診:額部、下領部丘疹色淡紅,面部仍晦暗,惡風、口乾、便乾、失眠、煩躁基本消失,四肢已溫,腹痛如前,頭暈,月經未潮,舌質淡暗苔白膩,脈細。辨為當歸芍藥散合桂枝茯苓丸方證。處方:當歸12g,赤芍10g,川芎6g,生白朮12g,茯苓30g,澤瀉10g,桃仁12g,牡丹皮12g,桂枝12g。

服15劑諸症消失,面色潤澤,月經正常,隨訪未發。

體 會

痤瘡是一種青春期常見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現為粉刺、丘疹,好發於富含皮脂腺的部位,面部較為常見。後世醫家辨治本病採用五臟辨證,往往療程較長療效不盡滿意。

案一首診中「呃逆,反酸,疹紅,舌質紅,脈滑」辨為上熱,「大便塘,苔白厚膩」辨為下寒上熱下寒,屬厥陰寒熱錯雜半夏瀉心湯方證,馮世綸教授指出「本方適用於上熱下寒見嘔而腸鳴者,方證屬厥陰病證。

「綠豆大丘疹,破潰後留有疤痕」屬有太陰赤小豆當歸散方證,馮教授指出`本方養血祛瘀,治諸瘡有癰膿惡血,方證屬太陰病證,複診中「胃骯脹滿,暖氣後減輕,大便塘舌質淡,苔白膩」屬太陰證茯苓飲方證,胡希恕先生註解本方「治療胃虛停飲之胸悶、心下痞者,加半夏則效尤捷;

案二首診中「惡風,汗出,失眠,煩躁」屬太陽桂枝加龍牡湯方證,胡老指出「本方治療桂枝湯證而煩躁不安證候者」,「手足涼,口乾,大便乾結」屬厥陰證柴胡桂薑方證,本方證是半表半裡虛寒厥陰證,以四肢厥冷,口乾及口苦,大便乾,小便不利為主證,「腹痛,頭暈,經色暗有痕血塊,舌質淡暗,苔薄白,膩脈細」屬太陰證當歸芍藥散方證,胡老指出「本方治療瘀血性腹中急痛證,其人或眩冒,或小便不利,而有血虛證候者,複診中仍為太陰夾瘀證,桂枝茯苓丸加重活血化瘀利水作用,胡老指出「無論男女因有瘀血而下血,或其他出血證,大多宜本方。大多邪反應的部位可能在表、半表半裡、裡,臨床上痤瘡患者癥狀雖繁多,但病性不出六經,運用辨方證治療本病,療效顯著。馮世綸教授曾贊胡老運用經方的「三辨」為入仲景之門的簡便法門,其理明、其法真、其效顯。

上述藥方僅供參考,如需使用請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是劉醫生,個人微信:housheng68 有問必答!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