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張作霖的東北軍工有多強大?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若論民國時代,多災多難的中國一樁提氣的業績,當屬奉系軍閥張作霖治下,東北大地強大的軍工業。

比起那個年代,中國大部分地區軍工業孱弱,基本軍用裝備全靠進口的慘淡處境,張作霖麾下的東北軍工,顯然是絕對的異類。如果說軍工業好似強壯肌肉,那麽下面三件事就生動說明,張作霖的“肌肉”有多發達。

一:成熟的軍工企業

雖然念書少,但比起同時代只知道買軍火的軍閥們,軍工產業的意義,張作霖卻一直門清。早在1916年時,他就草創了奉天軍械廠,三年後升級為東三省兵工廠。然後又是近十年苦心經營,終於將其打造成巨無霸:佔地三千二百畝,每年經費兩千四百萬銀元,擁有上萬台設備與八大工廠,巔峰時期工人多達五萬人,公認二戰爆發前,亞洲最大兵工廠。

另外還有奉天迫擊炮廠,這個完全引進英國技術的專業兵工廠,發展到1929年時,已經擁有產業工人1400多人,規模遠超國內其他炮廠。

而且這些軍工企業,也絕不是只有空架子。比如東三省兵工廠,不但每年享有巨額資金投入,其生產管理更是亞洲一流。“九一八事變”前,東三省兵工廠已掌握從日本火炮到德式炸藥等各類先進技術,無論是日製各口徑榴彈炮還是歐式槍械,都是敞開了造。其日產子彈多達40萬發,年產火炮一百五十門,步槍六萬多支,機關槍一千多挺。爆表的生產能力,還惹得眼紅的日本報紙發出驚呼:“東方第一”。

如果說東三省兵工廠“東方第一”的生產能力,還多是仿製外國軍火,那麽奉天迫擊炮廠,卻更證明了中國本土的研發力量。雖說最初還是仿製英國斯托克斯式迫擊炮,但奮起直追的奉天迫擊炮廠技術人員們,卻大膽進行了三次改良,將這款火炮升級出從82毫米到150毫米等各個款式,還開發出了威力更強的“瞬發炮彈”,適用於各類大小火炮。戰力早已超越“原版”。火炮,從此成為東北軍凶悍的重拳。

甚至,20世紀末時,風燭殘年的張學良,追憶起東三省當年軍火生產的盛況時,依然激動得兩眼放光:“東北軍最厲害的就是炮兵……東北軍的炮多……唯有東北軍的炮彈是自己造的。”如此盛況,本該撐起那時中國自強的筋骨,卻在上世紀末,空余一聲歎息。

二:雄厚的人才隊伍

比起不惜血本的軍工設備投入來,張作霖的另一個眼光,更遠遠超越國民政府的諸多“精英”們:人才培養。

當張作霖開始建立東三省軍工產業時,最大的困難不是缺錢,而是缺人,所以在人才引進上,張作霖也是花錢不眨眼,僅是奉天迫擊炮廠總監沙敦(英國著名火炮專家),就享有每月一萬五千英鎊的高薪。東三省兵工廠創立早期,外籍專家技師有一千五百人之多,來自德國日本瑞典等國,一線產業工人更是從上海廣州漢口等地砸錢“挖”來。由於花錢太狠,主理東三省財政的王永江都氣的憤然辭職。張作霖卻淡定:人靠譜,再多錢也值。

所以,東三省兵工廠能夠狂飆突進,迅速掌握並生產西方列強的先進軍火,就靠了這靠譜的人才團隊。

但張作霖更明白,“挖人”只能解決燃眉之急,培養人才卻是長久之計。於是中國20世紀最早的兵工學校,就在東北大地應運而生。整個學校分為“初中”“高中”“專業”三部門,針對兵工廠的不同需求培養人才。而後還成立了“科學研究會”,集中兵工廠最優秀的人才,研發學習當時全球最先進軍火技術,還辦雜誌普及軍火知識。

這番苦心,更在張作霖遇難後開花結果:東北易幟後,大批外籍專家和外籍技工因故離開東北,但遭受外籍人才流失的東北各兵工廠,其實早已實現了軍工人員本土化,生產和研發反而繼續紅紅火火——當時中國最優秀的軍工人才,幾乎都集中在東北。

三:深遠的影響

張作霖時代的東北軍工業,有多深遠的影響?首先有“發言權”的,就是日本關東軍。在以兵不血刃的方式佔領東北大地後,日本關東軍僅在東三省兵工廠,就繳獲了子彈300萬發,炮彈50萬發,機關槍2500挺,步槍15萬支,重炮250門,足夠武裝20萬日軍。另外還從奉天迫擊炮廠,繳獲迫擊炮2300多門。

就連親口下達“不抵抗命令”的張學良,說起這事兒都肉疼得哆嗦:“造重炮的機器剛裝好,就被日本人拿去了。”

原本肩負中華期望的東北軍工業,就以這樣冤罪殺機的方式,給侵華日軍來了次“大補血”。然後日本蹂躪東北的十四年裡,東三省兵工廠一度被日本恢復到上萬人的產業規模。給侵華日軍不停“輸血”,直到1944年,被美國飛機炸成一堆瓦礫。

但是,更見證張作霖時代東北軍工價值的,卻是其對新中國的更深遠影響:張作霖對東北軍工的精心建設,為沈陽打下了堅實工業基礎,張作霖時代培養出的軍工人員,很多更成了新中國的建設骨乾。托起新中國崛起的“一五計劃”裡,其許多重點建設項目,都是依托於東三省兵工廠的設備與人員建立起來。扮演重要角色的沈陽,更因此有了“東方魯爾”的美譽——張作霖時代,那一代人的強國夢想,終於在新中國變成現實!

參考資料:《張作霖、張學良與東北軍事工業 》、《口述實錄:張學良世紀傳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