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昨天末伏結束,什麼是伏,怎麼計算三伏?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每年出現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

「伏」可稱「長夏」,「伏」是五行家對季節的另類安排,其中「伏」為「土」。「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春、夏、秋、冬四季被五行家冠以木、火、金、水,一年五季春、夏、長夏、秋、冬,由秋到冬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循環。但是由夏到秋則不然,火克金,金不敢出來。就要潛伏一段時間,「潛伏」就是「伏」的本義。

按我國陰曆(農曆)氣候規律,前人早有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頭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每年立秋日及其後兩天如果出現庚日,中伏就為十天,否則為二十天,所以,大多數年份中伏都為二十天,相應地,大多數年份三伏都是四十天。 

舉例:2018年三伏天時間表:

  2018年初伏10天: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

  2018年中伏20天: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

  2018年末伏10天: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

人們常用「熱在三伏」這句話來形容盛夏的氣候特點。這種說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秦代,就把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叫做伏天了。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