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年為何又是40天的「超長三伏」?你知道怎計算的嗎

今天(7月17日)是入伏日,也是「頭伏」的第一天。從今天起,進入最熱的三伏天。

同去年一樣,今年的『三伏天』同樣是40天。7月17日交初伏,7月27日交中伏,8月16日交末伏,8月26日出伏。

為什麼今年三伏又是40天?三伏是怎麼計算的?確立伏天有什麼根據嗎?

三伏的計算方法

「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

初伏,為十日,從夏至日後第三個庚日始(稱入伏),是真正伏天的開始。

中伏,一般為十日到二十日,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開始,到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前一天結束。

末伏,為十日,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後一伏,俗稱秋老虎。末伏早晚較涼快,白天陽光依然劇烈。

三伏的計算關鍵要看「三庚日」。

三伏的日期是從夏至日後數到第三個庚日是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為末伏。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有5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今年夏至到立秋之間恰好又有5個庚日,分別是:6月27日庚寅日、7月7日庚子日、7月17日的庚戌日、7月27日的庚申日、8月6日庚午日,然後8月7日立秋。所以,同去年一樣,今年又是一個有40天的超長三伏天。

150年入伏日期統計有規律可循

資料顯示,通過對1900~2050年入伏和中伏天數的統計,可以看出以下規律:

1,入伏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間;

2,中伏20天的可能性較大,會出現連續幾年都是中伏20天的情況;

3,中伏10天的可能性較小,中伏10天的情況至少過2年出現一次,不會連續幾年出現;

4,入伏在7月16日之前的,中伏都是20天;

5,入伏在7月20日之後的,中伏都是10天;

6,入伏在7月17日的,中伏多數是20天,極少數是10天;

7,入伏為7月18日的,中伏半數是20天,半數是10天;

8,入伏在7月19日的,中伏多數是10天,極少數是20天。

9,出伏日期最早出現在8月16日(1997年),最晚出現在8月28日(1911年)。

這些中華傳統文化是老祖宗們實踐和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珍貴一頁,值得弘揚傳播和繼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