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在精神病醫院的實習報告——我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相處的11天


小編:周雲騫,心理顧問師,社會工作師,MBTI性格分析師、考拉讀書會發起人。

手把手教你心理學入門從小白到達人,做自己的心理醫生。

了解考拉讀書會的朋友們都知道,我們最近任命了8位副會長,共同發起了一個《共享讀書心理創客——北斗星計劃》,開闢了10個心理讀書創客欄目,其中有一位奇人馬半仙,她是我們主創團隊裡唯一一位對超心理、神秘學癡迷到真有點「半仙」程度的負責人。她是個很有趣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小小年紀,已經非同凡響。如果你看完這篇她在考拉讀書會的處女作《精神病醫院的實習報告》,對她這個人,對她研究的領域非常感興趣的話,歡迎點擊了解更多,加入我們心境障礙親歷者自愈聯盟——考拉讀書會,選擇她做你的導師。


見習人:馬半仙,應用心理學系學生

見習地點:通江安康醫院

見習時間:2018.2.1—2018.2.12

見習目的:主要了解精神病的種類、癥狀以及治療手段(藥物和心理治療)。結合課本所學知識應用於臨床實踐來更好的理解理論知識。消除固有偏見,重新認識精神病患者。開拓視野,提高協作能力。

見習內容:起初我對於精神病醫院是帶著有色眼鏡的,不可控因素太多,患者隨時可能發病,醫護人員甚至可能面臨著人身安全……當然最後還是懷著忐忑好奇的複雜心情到了傳說中的「第二監獄」精神病醫院。

剛到醫院我就被醫院的設施布局給震撼了,精神病院不同於普通醫院,病房的走廊出口是用兩道鐵門牢牢鎖住的,男女患者的病房是分區的,裡面的患者也是可以抽煙的,但他們不能使用手機。

進一步了解發現,醫院對患者有嚴格的作息時間安排。每天七點起床後分樓層到樓下洗漱,少數患者是需要護工的幫助。接著自覺地排隊在後院拿早餐,在這期間所有的護士都會在場保證他們所有人都能吃到飯。飯後他們回到自己的房間,大約一個小時之後,護士拿著葯挨個到病房給病人送葯並監督他們把葯吃了。中午之前剩下的時間他們大多都選擇在自己的房間度過。十一點就開始午餐了。午餐後他們會回到房間睡個午覺,兩點的時候護工會引導他們去後院活動,但由於醫院的規定和條件,可提供給他們的娛樂設施很少。當氣象較好的時候,護工會引導、幫助他們洗頭髮,洗澡。護士們會到後院給病人送葯偶爾也會分發一些水果零食。醫生也會到後院進行常規檢查,觀察病人服藥後的反應,詢問病人的身體情況。四點半就開始晚餐時間了。全部病人用完餐吃完葯後就都回到病房休息,由於藥物的安定作用大多數病人躺在床上也就睡著了。晚上九點值班醫生會去查房,觀察病人的情緒狀態,與病人談話了解他們的病情和需要,查看他們的睡眠情況。每天都按部就班,形成規律。

這裡面的患者大多是精神分裂症,也有部分的抑鬱症、躁狂症和癲癇患者。我有幸跟著醫師進入病房區近距離接觸精神病患者。

打開好幾道鐵門,刺鼻的怪味,獃滯的目光,他們有的姿勢怪異,有的漫無目的的來回走動。也有一部分「活潑」的,看到醫生進來了就跑過來圍著醫生問他們什麼時候能回去,他們的家人什麼時候來接他,能不能藉手機給家人打個電話……而醫生們似乎已經形成固有回答說你們好好吃藥,等你們病情好轉了家人自然會來接你們。

在醫生的講解下,結合專業知識我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了一些治療精神病類的藥物。精神科藥物主要分為抗精神病葯、抗抑鬱葯、抗焦慮葯、抗躁狂葯以及鎮靜催眠葯等。抗抑鬱藥物和抗精神病葯佔據精神科葯市場的80%。抗抑鬱葯主要分為五類,有單胺氧化酶抑製劑(MAOI)、選擇性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製劑(NARI)、選擇性5-HT再攝取抑製劑(SSRI)、選擇性5-HT及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製劑(SNRI)和其他類如植物葯和中藥類等。目前廣泛使用的主要是帕羅西汀(賽樂特)、氟西汀(百憂解)、度洛西汀(欣百達)和文拉法辛(怡諾思)等;抗精神病葯主要分為兩類,典型性精神病葯和非典型性精神病葯,後者多為多巴胺受體阻斷劑(SDAs),是目前市場主流的藥物,如阿立呱挫(安律凡)、奧氮平(再普樂)、齊拉西酮(卓樂定)等。新葯開發也多是圍繞5-HT、DA和NA等受體蛋白及亞型靶點開發基本上都是小分子物質。當然這些藥物往往會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椎體外系反應,遲發性運動障礙,帕金森綜合症,主要表現為頭暈、頭痛、麻木乏力、獃滯、睏倦、噁心嘔吐、腹瀉、震顫、不能靜坐、視力模糊等。

在這期間,我對其中幾個病人印象比較深刻。

一位是四十三歲的抑鬱症女患者,單從外表看像是五十多歲了。由於甲減,有些肥胖,她多數時間是躺在床上的,當然集體到後院活動的時候她也是一個人坐著,面無表情,一坐可以是好幾個小時,和他人以及世界隔絕。在醫生的推薦下,我有幸和她聊聊天,剛開始我們也只是嘮嘮家常,隨著她對我的信任增加,她告訴了我她的病因、困擾以及需求。她三十歲的時候就患上了抑鬱症,但那時並沒有引起足夠的意識,也不知道自己是得了抑鬱症。直到她發現自己幾乎對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興趣,自己事情做的越來越少,思考的越來越少,感知的越來越少,就好像整個人已經沒什麼價值了。好在她的丈夫非常愛她,他們輾轉各地求醫,花掉全部積蓄,丈夫意外癱瘓,她的病情卻也不見好轉。這對這個本不寬裕的家庭,無疑是雪上加霜。她多次陷入絕境,自殺對她來說似乎是最好的解脫。她是被她二嫂送進這家醫院的,前一天在她的強烈要求下她和她的家人通了電話,但她二嫂認為是她把她丈夫給害了,認為她是她們家的災星。她一邊向我訴說著一邊止不住地流淚。她告訴我她晚上根本無法入睡,自責、內疚、焦慮通通襲來。抑鬱讓她筋疲力盡,消耗掉她幾乎全部的時間和精力。我本著共情的基本原則安慰她,告訴她這些不是她的錯,只是一個意外而已,讓她不要內疚。但我知道我的話對她來說毫無分量,顯得那樣蒼白無力,此時我深刻意識到自己的專業知識是多麼貧瘠。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困擾她們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對一些事實的偏執,他們會對一些事實超乎常人的在意。我想二嫂的這些話就像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她最終喪失生的希望。在第二天中午,醫生還沒上班。但她完全失控了,她癱坐在椅子上臨近牆壁使勁用頭撞牆,醫護人員趕緊到場製止她,四個護工將她抬到空曠的地方用手銬控制住,她嘔吐了好幾次,她嘗試念佛經讓自己穩定下來,而此時我體會到了深深的無力感,我甚至開口不敢說話,因為我害怕因為我的某一句話會影響她的情緒,我唯一能做的只有陪伴吧,坐在旁邊等著她慢慢穩定下來。我做不到真正理解她內心的感受,我想一個沒有患抑鬱症的人是很難理解抑鬱症患者內心的掙扎吧。

迄今,抑鬱症的病因並不非常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等諸多方面都對此有影響。根據專業知識抑鬱症患者中樞神經系統突觸間隙內的單胺類神經遞質(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濃度偏低或功能下降。亞倫·貝克,一位抑鬱領域首屈一指的研究者,提出了認知定勢理論。貝克主張,抑鬱病人有不同類型的消極認知,稱為抑鬱的認知三合一:對自己消極的看法,消極的當前體驗,對未來消極的看法。抑鬱病人傾向於把他們自己看做是在某些程度上沒有能力的有缺陷的,對當前的體驗做負面的解釋,並且相信將來會繼續給他帶來痛苦和困難。這種負面思維的模式使所有的體驗變得陰沉黯淡,造成抑鬱中的主導癥狀—意志癱瘓。抑鬱者一般屬於固定性思維模式,擅長於歸因,即是為一件事情的成敗找理由。當一個人失敗了,他把原因歸咎於環境,成功時,把原因歸為自己,那麼他逐漸獲得習得性樂觀;另一種是當一個人成功了,他把原因歸為環境,失敗時,把原因歸咎於自己,那麼他就會逐漸獲得習得性無助。抑鬱者多是屬於後者。他們下意識的培養自己的挫敗感,忽視自己的成就感和價值感,一件事情的失敗他們會拚命的找自己的錯誤,哪怕錯誤本身不在於他們自身。抑鬱者努力掙扎時,得到的是環境的消極氛圍和挫敗感,不努力時,則會飽受抑鬱的折磨和痛苦,他們就一直在這種惡性循環中掙扎。抑鬱對於他們來說就像陷入一片沼澤地,越用力想要擺脫,結果適得其反越陷越深,越陷越深,最終無力掙扎。要改變這種境況,除了藥物的治療,還要轉變思維模式才行。

另一個是一位癲癇性分裂樣精神病的十八歲男孩兒,癲癇性分裂樣精神病指的是通常會在癲癇抽搐控制之後,會出現幻覺以及妄想等精神病性的癥狀。通常認為發病的年齡越小,發作就會越頻繁,也會較容易有智能障礙出現,例如記憶力減退,並且計算、理解、分析和判斷能力都會有所減退。在後院活動的時候他主動過來和我聊天,他向我講述了他的故事。由於癲癇性精神障礙他的學業成績不好,家人的不理解,同學的欺侮,導致他小學沒畢業就輟學了,他曾多次自殘,他還給我看他手臂上殘留的傷痕。最嚴重的一次是前一年他從三樓跳下導致膝蓋粉碎性骨折,他的父母就將他送到醫院了至今還未痊癒,行動很不便。他向我講起他的父母時神情充滿了厭惡,他絕望的看著我說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出去。而我深知除了對他不幸的遭遇表達同情之外也並不能起到任何實質性的作用。我盡量給他講述我看到的美好世界、多陪他聊聊天、滿足他的需求,讓他慢慢放下對父母的怨恨,堅定信念好好治療,然後早一點出院去過幸福美好的生活。

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伴有幻想和妄想,在他們的世界裡,思維變得沒有邏輯性,概念之間的聯繫遙遠而沒有明顯的模式。他們就像做了一個很長很長的夢,對夢裡的事情深信不疑,他們醒不過來我們也很難進去。被送進這裡面的大部分精分患者都是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他們被家人嫌棄隔離,被社會嘲笑歧視,甚至有些患者已經很久很久都沒有複發了,他們的家人卻因為不能承受外界異樣的眼光或是不想承擔贍養的責任並沒有接他們回家的打算。我想對於他們來說這種冤罪殺機感遠比疾病本身可怕的多吧。

見習總結:

我們都知道精神類疾病治癒率很低,他們的思想、行為、情感本就不受控制,現在卻連身體也被束縛在這樣一個封閉的地方。高高的圍牆,冰冷的鐵門,幾乎沒有娛樂方式,藥物的治療也讓他們精神萎靡。我想除了藥物的治療,應該給予他們更多心理上的安撫和關心。我希望醫院能夠再給患者提供一些娛樂設施和一些硬體設施,多開展一些活動或是比賽來提高他們的積極性,一些稍好的病人可以準允他們購進一些手工材料或是其他物品,讓他們在閑暇時間賺些生活費來提高他們的自我認同感和價值感。稍好的病人也可以照顧病情嚴重的病友以獲得報酬來減輕護工的負擔。定期請一些心理專家進行授課疏導他們,強製性要求家屬定期的探望陪伴。

在這不到兩周的時間裡,我學到了很多,不僅是專業知識,還有很多在書本上學不到的。當然也意識到自身的很多不足,比如專業知識的貧瘠、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這次經歷更加堅定了我在心理學專業學習的信念,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希望他們能早日康復。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馬半仙本人,關於精神障礙康復的知識,關於周雲騫和他發起的考拉讀書會,以及我們為精神障礙患者發起的《共享讀書心理公益創客——北斗星計劃》,歡迎點擊下方的了解更多。感謝您對精神衛生社工事業的支持。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