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雨水養生重在健脾暖胃

雨水節氣,冬寒未盡,雨水增多,早、晚時分濕氣與寒氣重。特別是今年立春以來,南方地區,陰雨不斷,許多地方都破了歷史上同期下雨天數最多的紀錄。

天寒、雨多、風大,容易發生肝膽脾胃疾患、浮腫、春困疲乏、出血、小便黃赤等問題,脾虛濕困者更易出現以上癥狀。現代人的生活由於水泥地、橡膠鞋的隔絕,缺少土氣的滋養,脾胃本虛。再加上雨水節氣之後,一方面由於肝氣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脾胃更易虛弱;另一方面,隨著降雨有所增多,寒濕之邪最易困脾。早春時節如何做好個人保健養生工作?

本網記者就此特意採訪了江西省傳統中醫中藥研究會理事長、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腎病內科主任中醫師王茂泓。王主任提醒,早春時節要重視養護脾胃,宜用薏苡仁、赤小豆等淡滲之物,再加生薑等升發之品。

1.飲食養生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強弱是人之壽夭的關鍵因素。故早春時節,在飲食上要少食酸味食物,否則會使肝火更旺,傷及脾胃。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補益脾胃,如扁豆、薏苡仁、春筍、韭菜、香椿、油菜、豌豆苗、薺菜、山藥、芋頭、蕃薯等。此外,可多吃生薑等溫性食物;應少吃黃瓜、冬瓜等寒性食品,它們會阻礙春天體內陽氣的生髮。但也要少食牛羊肉、狗肉、鵪鶉、雞、海魚、蝦等食物。如果濕困脾胃,出現食欲不振、腹瀉等症,可服芡實蓮子薏仁湯。

2.自我按摩

穴位或腹部按摩也不失為保養脾胃的好方法。穴位可選足三裡或中脘,按摩或艾灸均可。腹部按摩是以肚臍為中心,兩手掌重疊在腹部,先按逆時針再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各100次左右,既可促進消化,也有助於腹部的保暖,健脾祛濕。若出現消化不良、胃痛、胃脹等情況,可在背部至陽穴點壓按摩3~5分鐘,效果良好。

另外,還要預防「倒春寒」。所以,要注意保暖——「春捂」,其中背部、腹部、足部的保暖最為重要。背部及足部的保暖可預防感冒;腹部保暖有助於預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瀉。體質平和者可選擇薏仁泡茶飲、薺菜煮粥喝。脾虛者推薦春生健脾粥:以小米、糙米、花生初芽、赤小豆初芽、核桃、薏仁、葵花籽、扁豆、板栗熬煮成粥之後,隨個人口味加入紅糖或鹽即可。

專家簡介

王茂泓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腎病內科主任中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江西省傳統中醫中藥研究會理事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第八屆活血化瘀專業委員會腎病專家委員會委員。曾獲2015年江西「最美醫生」、「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工作者」、首屆「白求恩式好醫生」提名獎、「第三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等稱號。善於運用傳統中醫方法治療各種內傷雜病及疑難病症;尤其擅長診治急性腎炎、慢性腎炎、缺血性腎病,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腎衰竭、原因不明的蛋白尿、血尿以及腎虛、脾虛為主的各種內傷雜病。

本文作者:世界醫療網(江西)報導組 劉正輝

值班編輯:張獅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