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武夷岩茶沖泡小知識,適用於所有岩茶,泡岩茶,其實很簡單!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風蒲獵獵小池塘,過雨荷花滿院香,沉李浮瓜冰雪涼。

尋尋覓覓,在一個燥熱的午後,享受片刻清涼後,開始今日份額的岩茶知識分享。

沖泡,是岩茶界三大話題之一,與之並駕齊驅的,乃是「選購」與「儲存」。

關於沖泡的問題,回答了不下千百次。

岩茶要用什麼茶具、岩茶要用多少度水溫、岩茶怎麼泡、肉桂和水仙泡法一樣嗎……

第N+1次回答沖泡問題後,想著能給大家出一份沖泡攻略,適合所有岩茶沖泡的那類。

簡而言之,就是有了這篇文章,再也不用發愁岩茶沖泡。

搬起小板凳,我們開講了!

【茶器篇】

沖泡岩茶,選什麼茶具?

擺在茶友眼前的,有兩個選擇,一是白瓷蓋碗,二是紫砂壺。

以李麻花多年的沖泡經驗來選,毫不猶豫選擇白瓷蓋碗。

why?難道紫砂壺不好嗎?

非也!

紫砂壺具有收藏價值,適合把玩,未來還能更新成古董,用它泡茶看著特別高大上……細數其優點,有一籮筐。

然,紫砂壺有一個超級大BUG——毛孔粗大,會吸收氣味。

吸收氣味的功能,用來沖泡黑茶、普洱茶,妥妥的沒問題。

但是,泡岩茶,卻成了最大的絆腳石。

試想一下,素來以香氣著稱的岩茶,氣味被紫砂壺吸收了30%,還有何優勢可言。

反之,樸素無華的白瓷蓋碗,表面有一層透明光滑的釉,能將香氣都隔離起來,讓香氣物質全面保留,最後呈現出各類香型。

岩茶,用多大蓋碗沖泡?

最佳容量:110-120毫升,搭配8克岩茶。

這個容量下,茶水比例正合適,岩茶中的內在物質與水相融合,和睦相處,各類物質指標達到完美比例。我們喝到的茶湯,濃度恰當。湯水,不會過於濃烈,易不會太清淡。

部分茶友,只聽說白瓷蓋碗泡茶好,卻忽視了容量大小,選擇了150毫升、180毫升,甚至是200毫升的蓋碗。

但這些容量對於岩茶而言,都太大!如三寸金蓮穿上了42碼的鞋子,大大的不妥。

大蓋碗泡茶,簡直就是辣手摧花,能將陽春白雪的岩茶,泡出下裡巴人的口感。

【用水篇】

沖泡岩茶,用自來水可以嗎?

沒有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千萬別用自來水泡茶!

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隻八分耳。

自來水泡茶,堪比車禍現場,慘不忍睹。

即便是如牛欄坑肉桂、慧苑老叢水仙這類高級感滿滿的茶,也經不起自來水的摧殘。

自來水,經過氯化處理,水中易帶有雜質,容易有異味。

這些異味和雜質,是優質岩茶殺手,它會扼殺岩茶表現優秀的成分,讓能夠壓製茶多酚、咖啡鹼肆虐的物質降低活性,最後讓岩茶變得苦澀,失去原有的甘甜與稠滑。

沖泡岩茶,可用礦泉水、山泉水等水質較好一類。

選擇泡茶用水,請記住五大原則。

1、水質清

2、水味甘

3、水源活

4、水清冽

5、水體輕

沖泡岩茶,用多少度水溫?

毫無疑問,答案是100℃!

岩茶,勝在岩骨花香。

要讓岩茶充分體現其岩骨+花香的優勢,水溫不可少。

100℃沸水泡茶, 可讓茶葉中香氣高低的不同的沸點充分「運動」起來,散發出香氣物質。

在沸水沖泡下,岩茶聞著更香,能讓更多的香氣物質溶於水中。

若低溫沖泡,一些高沸點香氣物質無法發揮作用,使得香氣變少,聞著不夠香。

100℃沸水泡茶,能使茶葉中的物質充分釋放,最大程度調動岩茶的內在物質。

這些物質充分溶於水中,味道會更加充足,遒勁,有力,更好喝。

要是低溫泡茶,這些物質無法發揮作用,湯水薄,淡,無滋味。

如此,就無法體會都岩骨花香的美好。

【小物件篇】

為了岩茶能泡得更好喝,茶桌上有些必要的小物件,不能少。

其中,一把剪刀,是必備良品。

我們現在購買的岩茶,多數是以複合鋁膜牛皮紙袋包裝好,8克一泡,一次泡一袋即可。

在沖泡時,就體現剪刀的重要性。

剪刀將泡袋剪開,可保留條索的完整性,如果直接用手蠻力撕開,會大大破壞條索完整。

岩茶條索越碎,沖泡難度越大!(因條索碎了,沖泡後浸出物多,容易導致茶湯太濃烈)

為美觀,我們可選擇鶴嘴形小簡單,古樸、典雅、簡潔、大方。

此外,我們還可以準備一台家庭克秤,以備不時之需。

興許,也有的茶友會選擇購買岩茶散茶,或者是覺得口感太淡,想增大投茶量,喝濃一點的茶。這時候,秤的作用就體現出。

準確的投茶量,泡茶才能畫龍點睛,錦上添花。

(如圖右,大家可置辦一把這樣的小剪刀)

(剪開泡袋,能保持條索完整)

【寫在最後】

本文所分享的沖泡小知識,適用於所有岩茶。

此處,可提煉出岩茶沖泡的要點。

第一,用110-120毫升的白瓷蓋碗沖泡

第二,用礦泉水、山泉水沖泡

第三,用100℃沸水泡茶

不論是水仙、肉桂、大紅袍,還是鐵羅漢、黃觀音、黃玫瑰、水金龜、半天妖、白雞冠,均用此法!

這些萬能的小技巧,請收下。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