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7周認知訓練對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效果

#這很科學#

【7周認知訓練對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效果】

來源:賽博爾 功能磁共振

血管性認知損傷(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是最常見的獲得性認知障礙的原因,僅次於阿爾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指那些因潛在血管相關的認知缺陷,但不足以診斷為癡呆。根據中國認知與老化研究,VCIND造成中國42%的輕度認知障礙。一項5年的跟蹤研究顯示50%的VCIND患者會導致AD在內的癡呆。

本研究關注該疾病最常見的亞表型——由皮質下缺血性小血管疾病造成的VCIND,這些病人具有很高的同質性特徵。研究者實施一項隨機的、主動控制的乾預試次,觀察對患者的改變。

僅發現長達7周認知訓練對總體認知功能的改善,但未發現執行功能的提高,這與之前的元分析研究一致,對於輕度認知損傷的病人,計算機認知訓練能夠較小但顯著地提高認知功能,但缺乏改善執行功能的效果。

過去的研究發現,默認網路和中央執行網路之間的功能連接在AD病人和認知損傷病人中減弱,本研究發現這種連接可以通過認知訓練重建,也暗示了大腦的可塑性進而實現認知提升。但這種改變在6個月後消失,很可能訓練時間不足以達到結構上的長時效應。

計算機化的、多領域的、適應性的認知訓練,能夠改善VCIND病人的全腦認知功能以及兩個重要認知網路間的連接。恢復的連接與改善的全局認知功能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這表明:功能連接——作為腦可塑性效應的生物標記,應當被納入認知訓練試驗中作為結果。

閱讀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Wq89EH7wkYNk5v3_O5Ge6A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