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營收增長淨利下滑,千億市值順豐短期業績承壓

記者 | 曹恩惠

千億市值的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順豐控股,002352.SZ)交出了一份不完美的2018年業績成績單。

2月26日,順豐控股發布2018年業績快報—該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909.43億元,同比增長27.6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5.56億元,同比下滑4.57%。

這是順豐控股借殼上市以來,首次遭遇年度淨利潤下滑。而淨利潤下滑的背後,是這家快遞龍頭企業短期內面臨成本高企、新業務拖累毛利率的困境。

2018年,順豐控股業務量累計約38.69億票,同比增速約26.7%,與行業增速幾乎持平。但從市場份額上看,順豐控股的市佔率幾乎未實現增長,意味著該公司在業務規模上不佔優勢。

事實上,定位中高端商務件的順豐控股的確在業務量上吃虧。但由於其較高的議價能力和品牌效應,為該公司獲得了遠高於行業平均水準的單價,這使得順豐控股能在去年實現業務量增速不突出,但其營收依然能維持較快增長。

然而,順豐控股去年增收不增利。該公司對此稱,“除成本上漲的影響外,公司主動應對市場需求,對新業務進行了開拓性投入,以擴展多元化的物流服務。”

營業成本高企,一直“困擾”著順豐控股。儘管該公司在接受機構調研時多次表態正采取多種措施來降本,但實際效果不算太顯著。

2018年前三季度,採用直營模式的順豐控股出現營收成本增速高於營業收入增速的現象——報告期內,該公司營業成本533.36億元,同比增長34.7%,增長率高於同期營業收入3個百分點。受此影響,在去年前三季度,順豐控股淨利潤開始下滑。

此外,自上市以來,順豐控股的新業務一直是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但新業務目前尚未具備成熟的盈利能力。

目前,順豐控股的新業務已經開始貢獻營收,尤其是重貨快運業務和冷運業務的表現最為突出。2018年上半年,這項兩業務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4.51億元、15.28億元,營收佔比合計超過11%。

然而,該公司新業務距離規模化效應還有一定差距。這意味著後續投入力度不能減弱,但投入加大也預示著成本的增加。短期內,順豐控股的業績恐需繼續承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