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到九洞天,除了欣賞美麗的風景,請一定要品茶

春風輕拂,茶香滿園。在大方縣貓場鎮九洞天1000多畝茶場,一壟壟茶樹吐露出嫩綠的新芽,在陽光下散發出陣陣清香。

提到九洞天茶場,還得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

當時,有一些知識分子看到山中有野生茶生長,採摘製成成品後,發現這種茶口感圓潤,回味甘甜,於是種了300畝,並成立了茶場。

1989年,當時的大方縣坡腳區委、區政府牽頭,貓場鎮政府具體實施,在碧腳村種茶600畝。2005年,九洞天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投資600萬元,種茶1200畝,採用「公司+農戶+基地」經營的形式發展茶產業並註冊了「九洞天」品牌,把散茶包裝成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從此,「九洞天」茶葉逐漸走出大山,名聞遐邇。

九洞天茶場屬典型的高海拔、寡日照地區,年降水量800至1200毫米,海拔平均在1700米左右,土壤偏酸性,常年雲霧繚繞,是理想的高山有機生態茶生產基地,產品供不應求。

九洞天茶場在發展中,始終以質量求生存,堅持發展有機茶產業,做乾淨茶,為貴州綠茶這一品牌貢獻自己的力量。「九洞天」茶葉備受消費者青睞,並多次獲得各種榮譽——

2009年,獲上海博覽會金獎;

2010年,獲中茶杯名優茶一等獎;

2015年,獲貴州鬥茶大賽銀獎;

2016年,獲貴州鬥茶大賽金獎,一舉拿下「貴州茶王」稱號。

近年來,貓場鎮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鼓勵群眾種植高山生態有機茶,做大做強茶葉產業,讓茶葉成為當地富民產業。目前,九洞天茶場可採摘面積1000餘畝,年採茶葉2500公斤,產值達200多萬元,帶動當地農戶實現增收致富。

3月28日,正值春茶採摘加工最為繁忙的日子。在九洞天茶場上,20餘名村民正忙著採摘明前茶,她們嫻熟地將一片片嫩芽裝進竹簍裡,不時還傳來陣陣動聽的歌聲,在茶山上飛揚。

碧腳村村民左少先一大早就來到茶場採茶,由於手法熟練,到中午的時候,她就採摘了近1公斤青茶,標準有100元的收入。左少先說,她已經在茶場上採摘了10多年的茶葉,不用出門也有事做,去年光採摘茶葉的收入就有5000多元。

據茶場生產及加工負責人李健介紹,每年春節剛結束,就開始為下一步採摘春茶做準備,著手組織村民到茶場務工。春茶採摘期間,每天有150餘名村民在茶場採茶,平均每人每天都能拿到100多元的務工費。

李健說:「茶場每年能夠帶動村民200人以上,平均每年每人的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這幾天採摘的是明前茶,由於芽葉細嫩,味醇形美,茶香持久,明前茶可以賣個好價錢,每斤的價格高達1000多元。」

距離茶葉基地不遠處,是以利茶場加工廠,走近生產車間,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一陣陣茶葉清香迎面撲來。從收青、攤青、殺青、理條做行、烘乾體香……員工們認真地重複著每一道工序。經過她們的精心製作,一包包九洞天茶葉走進了千家萬戶。

來自碧腳村的村民黃書琴正在茶場裡加工茶葉,她說,由於沒有多少文化,加上要照顧三個正在讀書的孩子,不能外出打工,就在家門口的茶場裡打點臨時工,一天有150元,一年下來可以掙4萬元左右。

2018年,九洞天茶場在發展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九洞天茶場距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九洞天只有5公里,為做大做強茶產業,畢節市旅遊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接轉了茶場經營權,並新種茶樹2000多畝,把茶景觀、茶文化、茶工藝等與九洞天旅遊景點有機融合起來,通過以茶促旅遊,以旅遊帶動茶產業發展,走茶旅一體化之路,推動茶產業和旅遊產業的共同發展。

前5年,基地每年帶動土地流轉收入達80多萬元,每年帶來務工收入250萬元。5年後,每畝茶葉每年收益在3000元以上,可帶動群眾就近就地就業,作為畢節市旅遊開放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九洞天茶業,開啟了發展的「升級版」。

品九洞天綠茶,賞大自然神韻。據了解,茶場實現茶旅一體化後,茶場與景區互為依託,將為發展鄉村旅遊推動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基礎,讓綠水青山變成實實在在的金山銀山。

推薦

閱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