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球加密貨幣訴訟案件暴增,用戶如何防範風險?

文/零界

9月28日,據Coinpost消息,日本國民生活中心近日公示了一起虛擬貨幣投資糾紛案。

一名男子向某虛擬貨幣項目投資50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31萬,但該項目並未履行其上市承諾。日本國民生活中心對項目方的宣傳內容提出質疑,經多次溝通,該項目方已同意退還該男子的投資款項,同時收回對應數額的代幣。

無獨有偶,9月27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也介入調查了一起加密貨幣相關案件。

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官網消息,一家國際證券交易商及其駐奧地利首席執行官遭SEC起訴,罪名是違規使用比特幣進行基於證券的掉期貨易。

這家公司名稱為1pool Ltd. a/k/a 1Broker,注冊地是馬紹爾群島共和國。該公司所提供的服務,允許投資者只需提供電子郵件地址和用戶名就可以開立账戶,使用比特幣為自己的账戶提供資金。

簡單注冊就能夠接觸到加密貨幣,這讓就將風險承壓能力的散戶輕易暴露在風險中。同時,SEC稱,Brunner和其首席執行官其實並未能取得合法的掉期貨易牌照。

兩天,兩起“紛爭”,不可謂頻率不高。國內這方面的糾紛也不斷出現。

經濟參考報報導,從2017年至今,“區塊鏈”“虛擬貨幣”相關訴訟糾紛已經接近600起,廣東、浙江、北京等地較為集中。

為何這方面的糾紛會如此之多?我們該如何防範這樣的風險呢?

對此,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曾光建議,一方面應客觀理性看待區塊鏈的價值,不要相信“天花亂墜”的承諾,尤其要避免盲目、從眾的投資心態;另一方面,遇到區塊鏈相關的投資項目時,不要隨意點擊不明鏈接,更不要輕易向個人账戶轉账,務必通過官方管道驗證其公司資訊,以防輕信虛假投資騙局。

作為新生事物,抱著參與的心態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抱著一夜暴富的幻想,多數情況下會蒙受損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