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寒假不想孩子寒假沉迷手機,家長可以試試這幾招

全民手機時代,孩子開始接觸手機的年齡也越來越小。家長們在引導孩子了解和合理使用手機的同時,更要注意避免孩子沉迷於玩手機而不能自拔。

寒假馬上到了,不想讓孩子沉迷手機,家長應該怎麽做?一起來聽教育專家、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錢志亮怎麽說

3-6歲

讓孩子發現比手機更好玩的事情

很多孩子沉迷手機,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樂趣,所以他們才通過螢幕去接觸網絡世界。

想要讓孩子遠離手機,我們得幫助孩子找到比手機更好玩的事情,帶著他去接觸有趣的世界。

有個朋友有了孩子之後,一直堅持孩子做親子閱讀,在孩子接觸到電子產品前,已經先把閱讀的習慣培養起來了。

你如果去她家,就會發現客廳的一角堆滿了繪本、桌遊和積木,孩子很喜歡在這個角落裡玩。

孩子在3歲多的時候,也曾癡迷過手機裡小遊戲一段時間,朋友買回來一些桌遊陪著他玩,孩子發現比起冷冰冰的螢幕,和媽媽互動著玩,更有意思。

比起明令禁止、嚴防死守,擴大孩子的接觸面,培養孩子一些健康的興趣愛好,顯得明智多了。

控制使用時間

如今的時代,完全阻隔孩子與手機是不現實的,就算在家裡接觸不到手機,在親朋好友、同學那裡,孩子也能接觸到。

重要的是要控制好時間,一般來說,3到6歲的孩子,每天的時間最多不能超過1小時,每次最好在20分鐘上下,差不多是一集卡通片的時間,玩完就讓孩子放下手機休息一會。

這個過程最重要的是,父母一開始要堅定立場,守住底線。

最怕有的孩子包著手機不撒手,又哭又鬧,家長就舉白旗投降,隨他去了。

注意場合

有的場合也不適宜讓孩子玩手機,比如吃飯的時候。

有一次回老家探親,吃飯的時候,親戚5歲的孩子一邊認真看手機裡的卡通片,一邊等著媽媽喂飯,全程心不在焉。

孩子媽媽說:“孩子經常這樣,而且話很少。”

吃飯是一家人輕鬆溝通的最佳時機,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不應該被手機吸引注意力。

不僅是吃飯,在睡覺、走路時候,都應該拒絕孩子玩手機的要求。

6歲以上

和孩子“約法三章”

對於6歲以上的孩子沉迷手機,堵則潰,疏則通。

為什麽這麽說?

心理學中有一種效應叫做禁果效應,指的是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會激發人們更強烈的探究欲望。

簡單來說,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越要得到手。

玩手機也是一樣,不管你多麽嚴肅地告訴孩子,手機玩多了不好,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卻絲毫不減。

與其每天擔心孩子沉迷手機,不如和孩子約法三章,比如什麽時候可以用手機、什麽時候不行,比如玩手機必須是在完成作業以後。

這種約定,必須讓孩子參與進來,盡量吸取孩子的意見。

我在網上看到過一位媽媽,為了讓兒子正確地使用手機,給他制定了一系列規定,寫得特別好。

分享幾點與大家共勉:

1.這是我的手機,我付錢買的。我現在把他借給你用了。

2.手機密碼必須讓我知道。

3.手機不能帶到學校。你要學會與那些你用簡訊聯繫的人面對面聊聊天,因為這是一種生活技能。如果遇到只上半天課,可另行考慮。

4.如果手機掉進廁所、摔到地上或是不翼而飛,你得承擔更換零件的費用或負責維修。你可以做家務、存零花錢或者把一部分生日禮金存起來。這樣的事難免發生,你應當做好準備。

5.遠離色情內容。用手機上網時,只能搜索和瀏覽那些可以坦然與我分享的資訊。如果你對任何事情有疑問,可以找個人問問,最好是問我或者你爸。

6.在公共場合要把手機調成靜音,並且收起來放好,尤其是在餐廳、電影院或者與另一個人交談的時候。你不是一個無理的人,不要讓手機改變這一點。

7.不要無休止地拍照和錄像,沒有必要把一切都記錄下來。要用心體驗生活,這些生活經歷將在你的記憶中永存。

8.不要總盯著手機,抬起頭來。留意你周圍發生的事情。看看窗外,聽聽鳥鳴,散散步,和陌生人說說話。保持一顆好奇之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