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倘若朱棣靖難失敗,年輕的建文帝能否振興帝國霸業?

太祖朱元璋為保住皇孫的位置,對功臣名將大肆屠戮,朱重八出身貧農,身世甚是淒慘,所以他對官員沒有絲毫好感。朱元璋和劉邦一樣,都是在建國之後卸磨殺驢。歷史上做的比較好的皇帝比如宋太祖趙匡胤,在酒桌上就把手下將領軍權給奪了,史稱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

朱重八殺的將領太多,以至於建文帝上台之後無人可用。加上朱元璋給朱允炆的三個顧命大臣,都非“等閑之輩”,這三人分別是齊泰、黃子澄、方孝孺,其中以黃子澄最為奇葩。建文元年(1399年),快到了太祖的忌日,然而當時情況危急,燕王朱棣是不敢再去京師祭拜的,只能在家裝病。

(朱元璋)

但是兒子祭拜父親是規矩,無奈之下朱棣派了三個兒子去京城,這三人都是後來靖難的主要將領,都身負大才。齊泰還是個明白人,奉勸建文帝把三人扣押,來牽製燕王朱棣。黃子澄跑出來提出反對意見,扣押三人可能要打草驚蛇,朱允炆是個不拿主意的人,就聽從了黃子澄的建議,把三人放虎歸山。

(靖難成功)

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都是朱棣的左膀右臂,後來證明放走了三人是個錯誤的決定。這就罷了,在靖難開始的時候,老將耿秉文不敵朱棣,回守真定(河北正定),黃子澄此時又跳出來了,說服皇帝,換成了不懂用兵的李景隆。黃子澄的這個決定給朱棣幫了大忙,朱棣和李景隆自小就是發小,朱棣深知李景隆是個地道的廢柴。

後來李景隆兩次敗兵,損失了幾十萬軍隊,證明了有的時候將門真的可以出犬子,李文忠在天有靈肯定會哭死。齊泰是個明白人,每次黃子澄的建議都要反駁一番,但最後都無法改變朱允炆的決定。朱允炆、黃子澄、李景隆等人的槽糕舉動,成就了朱棣的霸業。

假若朱棣靖難失敗,前提就是朱允炆需要有一定的手段和魄力,而且需要一名優秀的將領。

如果朱標(太祖的大兒子)不死,那麽朱棣八成不會造反,如果太祖剩下一兩個名將,那麽朱棣也贏不了。

(燕王朱棣)

如果沒靖難,或者靖難失敗,朱允炆靠著他這個班子,如何統治天下呢?但凡盛世治國,就需要英明的皇帝比如宣德帝朱瞻基、弘治帝朱佑樘,或者有賢明的重臣,比如楊士奇、徐階、高拱、張居正等等,不過太祖剝奪了宰相的權力,內閣還沒有崛起,朱允炆缺乏賢明的大臣輔佐。

自古北方遊牧民族都是我們民族最大的敵人,太祖雖然建立大明,趕跑了北元,然而北方的韃靼、瓦剌依舊強大,一旦有機會韃虜必定趁虛而入。從後來的土木堡之變就可以看到,如果沒有強力的統帥,那麽國家也將陷入危局,然而建文帝身邊就真的沒有什麽可靠的將領。這也是為什麽朱棣靖難當上了皇帝,每次征討蒙古必須要親自上場,因為當時並沒有能當此任的將領。而且戰爭非同兒戲,一旦戰敗後果不堪設想。

(建文帝朱允炆)

我們再說說建文帝朱允炆,他天資聰慧不假,卻不是個做皇帝的料,一方面他性格軟弱不能統領群臣,另一方他不通曉權謀手段,一旦被有心人抓住把柄,大明危矣。從朱允炆聽從黃子澄的糟糕建議上可以看到出來,他沒有什麽主見,從他要求軍隊不能傷害叔父朱棣,可以看出他不僅不通權謀還缺乏魄力。

從明成化帝開始,皇帝的權力有所下降,基本上朝廷上說的算都是內閣大臣,假如沒有權臣掌握大局、皇帝也不做主,那麽小人就會鑽空子,大明的幾個大太監王振、劉瑾、汪直、魏忠賢都是如此上位。朱棣靖難成功,名聲上很不好聽,其實就是造反,但是他對大明帝國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因為成祖的舉世之功,明帝國才能走向強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