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獨角獸大傷亡:21家上市10家破發 最高跌幅達98.6%

  來源:市界

  作者 :甄祥晴

  編輯 :邢   昀

  2018年上半年,“獨角獸”迎來上市潮。據市界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截至8月28日,共有21家獨角獸企業上市,其中美股6家,港股11家,A股4家。這21家獨角獸企業中,截至8月27日已有10家破發,相較於發行價最高跌幅達98.6%。

  你以為頭上長角的都是獨角獸?來的也可能是灰犀牛。

  2018年上半年,國內培育的“獨角獸”迎來上市潮,成為資本市場最閃亮的存在。據市界(ID:newsseeker)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截至8月28日,共有21家獨角獸企業上市,其中美股6家,港股11家,A股4家。

  在“明星”獨角獸小米成功登陸港交所後,近期又一新經濟巨頭即將上市。8月23日,美團點評已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並將於9月初進行IPO路演。

  各種版本的獨角獸名單成為資本追逐的方向,而這其中,獨角獸養成的時間越來越短。今年7月,胡潤研究院聯合吳曉波頻道發布的《2018第二季度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顯示,2015年,中國僅有60家企業加入獨角獸俱樂部,2018年上半年增加到162家,其中新晉的有52家,相當於今年平均每3.5天就會誕生一家新的中國獨角獸。

  資本寒冬之下,獨角獸們不是流血上市,就是在準備上市的路上。上市,就代表成功上岸了嗎?

  搶奪獨角獸

  2018年年初,A股、美股、港股三大資本市場正在上演一場搶奪獨角獸大戰。

  3月底,中國證監會為部分行業的獨角獸開辟IPO快速通道,同時,海外上市的“獨角獸”也紛紛表態回歸A股。曾錯過阿里和騰訊的A股想要在獨角獸上市盛宴中分一杯羹。工業富聯、藥明康德從申請招股書、過會到上市,速度之快令市場驚歎。

  紐交所和港交所也相繼行動。2月初,紐交所允許公司直接上市的提案獲得SEC批準;4月30日,港交所修訂後的主機板《上市規則》生效,允許擁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上市,此舉被市場人士視為,25年以來港交所意義最為重大的上市制度改革。

  在三大資本市場政策改革背景下,轟轟烈烈的獨角獸上市潮就此展開。截至8月28日,共有21家中國獨角獸企業上市,其中6家登陸美股,11家前往港股,4家選擇A股。

  除了已經上市的獨角獸,還有一大波獨角獸在來上市的路上。已經在港交所遞交申請的企業有同程藝龍、美團點評、寶寶樹、滬江教育、新東方在線等;騰訊音樂娛樂、蔚來汽車、趣頭條等則在排隊美股的進程中。

  港股已然成為大贏家。最熱鬧的時候,港交所一天之內有八家公司上市,被戲稱開市鑼都不夠用了。

  但是今年以來,恆生指數已從年初34000點跌到27100點附近,一直處於下降通道;美股則已經創造史上最長牛市。趁著牛市行情上市,在美股顯然能比港股拿到更高的估值,為何港股卻贏得了更多青睞?

  經濟學家宋清輝對市界(ID:newsseeker)表示,港交所力推的同股不同權制度,對內地“新經濟”企業吸引力很大。而美股上漲或與美國上市公司湧現股票回購潮有關。在此背景下,預計這輪美股牛市持續不了太長的時間,當前美股總體上已處於牛市後期。

  點拾投資創始人朱昂則認為,越來越多的企業會選擇港股而非美股。“有些公司的商業模式,海外投資者是比較難以去理解的,比如影片網站公司,愛奇藝在海外是能夠理解的,但像虎牙和嗶哩嗶哩就不太能夠理解。”朱昂對市界(ID:newsseeker)分析稱。

  不得不上市了

  現在是上市的好時機嗎?

  2017年,恆生指數一度突破30000點,創近十年新高,香港股市領跑全球市場。因此,去年在港交所上市的獨角獸公司備受歡迎,閱文集團獲得620倍超額認購,平安好醫生獲得653倍超額認購。但是今年,香港股市沉寂,即使是明星獨角獸小米也僅僅收獲9.5倍超額認購。

▲ 小米創始人雷軍敲響了港交所特製的加大版銅鑼▲ 小米創始人雷軍敲響了港交所特製的加大版銅鑼

  前海開源董事總經理楊德龍對市界(ID:newsseeker)表示,現在港股出現大跌,A股市場走勢非常低迷,確實不是一個很好的上市時機。不過,宋清輝認為,目前國家對新經濟很重視,獨角獸公司作為新經濟的代表,現在正是上市好時機。

  實際上,無論時機好壞,對於很多企業來說,上市與否已非他們所能控制。在金融去杠杆、資金鏈緊張的大環境下,獲得融資已成為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

  在一家FA機構任職的何夕對市界(ID:newsseeker)表示,由於募資難,創業公司,甚至獨角獸,在一級市場拿錢越來越難。他分析道,IPO冰點和大規模破發,退出管道受阻,誘發了一級市場的投資熱情下降;去杠杆,二級市場一地雞毛,導致資金大部分來自二級市場的LP沒錢了;前些年投資太瘋狂,陸續到期的基金回報率堪憂,嚴重影響了後續的基金募資。

▲ 2017年11月8日,閱文集團在香港上市▲ 2017年11月8日,閱文集團在香港上市

  投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完成募集基金的規模為341億美元,2017年上半年則為1342億美元,同比降幅達74.59%。

  清科集團投資總監何豔對市界(ID:newsseeker)表示,募資難,能夠接企業下輪的合適投資方也將變少。今年下半年,隨著很多投資方的錢越來越難搞,手裡的老錢也越來越少,投資會越來越謹慎,很多可投可不投的就會暫停。

  “太難了”,幾乎是所有人的心聲。

  今年年初,獨角獸最受追捧時,何夕對未來抱有很大希望,他對市界(ID:newsseeker)表示,當時手中有個獨角獸融資的案子,一旦做完三年衣食無憂,但目前無絲毫進展。“做了半年多,最後我發現根本做不了。”

  悲觀情緒正在一級市場蔓延。在何夕看來,由於企業融資難,融資項目減少,此時就必須用專業能力與服務才能拿下項目,而專門靠販賣資訊差的FA基本就沒市場了。“今年下來會死掉大部分FA。”何夕感歎,“我就快扛不住了。”

  為新三板做融資的王鼎告訴市界(ID:newsseeker),現在大小投資機構都隻管“撩”,“撩”了又不來真的,過去一般聊兩個月左右就會投資,現在聊4到6個月還沒動靜。據他透露,過去他所在的公司半年做的項目加起來能有兩億,今年只有5000萬。

  對於這些準備上市的獨角獸和創業公司來說,有資本輸血,才有籌碼繼續遊戲。所以很多項目方都開始想多拿點錢儲備過冬,對高估值不再那麽堅持。

  即使是雷軍,在小米上市方面也呈現了前所未有的低姿態,“最近資本市場跌宕起伏,小米能夠成功上市就意味著巨大的成功。”

  被割韭菜的不只散戶

  資本寒冬之下,獨角獸們能上市的準備上市,上不了市的準備融資,融不了資的準備捂緊口袋過冬。然而,上市之後就代表成功上岸了嗎?

  目前,上市破發已經頻繁發生。據市界(ID:newsseeker)統計,截至8月27日,這21家新上市獨角獸企業中,10家已經破發,相較於發行價最高跌幅達98.6%。

  為何破發?估值過高,市場不好是主要原因。宋清輝對市界(ID:newsseeker)表示,內地IPO企業讓港股供給激增,導致港股市場極度承壓,這也是這些企業上市後,股價大多都破發的原因之一。

  興業研究分析師林莎在7月發布的研報中表示,一級市場賺了估值(市值)的錢,二級市場賺了業績的錢,這是最好的結果。但一級市場將估值抬得太高,二級市場上市後又找不到流量變現的方式,就會形成負反饋,造成了一二級的割裂和破發的現象。

  並不是所有公司都在破發。

  A股中,企業均未破發,除工業富聯已跌近發行價外,寧德時代漲幅達180.27%,而藥明康德股價已經漲了3倍多。朱昂對市界(ID:newsseeker)表示,這是因為獨角獸在A股具有稀缺性,真正新興成長股的好公司太少。宋清輝則認為,A股上市的獨角獸都沒有破發,甚至翻倍,與A股“賭場”的性質有關,依靠炒概念、講故事。

  在這輪獨角獸上市潮與破發之間,韭菜被割了一波又一波。然而,不僅僅是這些上市後進入的投資人,最後一輪進入的那些投資人也隨時面臨著虧損的可能,甚至已然虧損。

▲ 董事長兼CEO戴琨現身納斯達克交易所,敲響上市鍾聲▲ 董事長兼CEO戴琨現身納斯達克交易所,敲響上市鍾聲

  以“流血”上市的優信為例,其上市前已下調發行價和募資規模。在上市之前的最後一輪融資中,優信的估值約32億美元;而在2017年1月的G輪融資,優信的估值達到36億美元。

  但是,截至8月27日,優信美股收盤價是6.21元/股,較之9元/股的發行價下跌31%,總市值為17.55億美元。目前的股價與市值則意味著部分投資人已經虧損。

  興業研究分析師林莎在其研報中表示,如果一、二級市場割裂和破發現象繼續演化,將二級市場的定價壓低,一級資本會出現虧損,對新企業的資金投入減少,進而影響新企業的成長,由此形成負反饋效應。

  誰能撐過寒冬

  2000年,互聯網公司也曾掀起一波上市潮,新浪、網易、搜狐等互聯網公司奔赴資本市場,但不到半年時間市場巨變,迎接他們的是泡沫破裂。新浪一度跌破發行價,網易則是上市即破發,2002年甚至被停牌。

  但此後的發展歷程證明,許多公司靠著上市融資在互聯網泡沫破滅中發展下來。截至8月27日,網易市值為278.13億美元,新浪為51.14億美元,而由新浪孵化上市的微博市值則為181.44億美元。

  那麽,這一次獨角獸上市潮,未來會給出怎樣的答案?

  宋清輝認為,這次互聯網上市潮,對這些企業來說並不意味著機遇,其背後都是缺錢惹的禍,股價下跌將會是持續性的。

  “不看好這批獨角獸企業未來的發展,一些獨角獸企業估值過高,將會遭到市場的嚴厲懲罰,甚至有一批會中途折腰。”宋清輝對市界(ID:newsseeker)表示。

  不過也有人抱有樂觀。朱昂對市界(ID: newsseeker)表示,2000年更類似風險投資,很多公司都根本不需要拿VC的錢,直接上市完成融資,但如今這一波上市潮中,很多公司的商業模式已經被驗證。

  實際上,在這輪上市的公司中,除A股外,美股與港股市場僅有6家企業2017年實現微小盈利,大多在3億元以下,最高僅中國鐵塔的19.43億元。虧損情況則較為明顯,大多在10億元上下,虧損最高的公司為愛奇藝的37億元。小米因受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等因素影響虧損達438億元,經調整 2017年經營淨利潤為53.6億元。

  楊德龍則認為,這一批獨角獸中許多都有發展潛力,只是這兩年市場資金鏈緊張,如果資金能跟得上,再加上經濟未來好轉,會比較有發展前景。

  未來,誰會中途折腰,誰又能撐過寒冬一躍而上,給投資人帶來豐厚的回報?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何夕,王鼎均為化名)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白仲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