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點滴=小型手術?當心濫用抗生素,這53種疾病不準點滴

人人喊「打」?但其實,頭孢唑林、頭孢克肟、阿莫西林、青黴素等抗生素,對80%的感冒沒有效!因此,打吊瓶是公認的最危險的給藥方式!

1 我國抗生素年使用量高 16.2萬噸,約佔 世界總量的一半

95%的人不知道點滴的危害

70%以上的點滴是不必要的

1 我國抗生素年使用量高 16.2萬噸,約佔 世界總量的一半

95%的人不知道點滴的危害

70%以上的點滴是不必要的


2 點滴=小型手術?

我國人均點滴8瓶,遠高於國際2.5至3.3瓶

每年因注射點滴導致的死亡人數在39萬以上

中國抗菌藥物人均使用量是美國的10倍

據了解,外國人視點滴為小手術,澳大利亞人看病基本沒有點滴

53種疾病不準點滴

濫用抗生素的結果,就是會讓人體產生抗藥性你以後生病,再用抗生素,就可能效果不好了,甚至沒有效果了。

「能不吃藥就不吃藥、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點滴」是世衛組織確定的合理用藥原則。但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把醫院當保健院、抗生素當消炎藥,長期濫用抗生素,不僅不會殺死身體裡的病毒,反而會導致免疫力下降,促使疾病周期延長!

據統計:

孩子點滴一次,大腦七天不發育,且免疫力下降,藥物的毒素要2~4年才能排出體外。中國每年點滴104億瓶,平均每人8瓶,多麼可怕的數據,在國外是嚴格禁止醫生為病人和孩子點滴的。

全國多家大醫院禁止點滴

靜脈點滴是公認的最危險的給藥方式。醫院門診點滴全面叫停!

據了解,全國最早實行門診不點滴的醫院位於浙江杭州的邵逸夫醫院。該院早在1998年即停止門診點滴,醫院也沒有點滴大廳。

而全國第一個提出在二級以上醫院全面停止門診點滴的省則是江蘇省。

2016年7月1日起,江蘇全省二級以上醫院(除兒童醫院)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注抗菌藥物;到2016年底前,全省二級以上醫院(除兒童醫院)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點滴。

據國家衛計委統計公報,截至2014年底,江蘇省共有三級醫療機構141個,二級醫療機構332個,一級醫療機構653個。除十餘個兒童醫院,最終不能門診點滴的醫院將達到460個左右。

停止門診點滴在全國蔓延

據了解,截至目前,安徽、浙江、江蘇、江西已明確頒布對門診點滴的限制性措施,直至全面取消。還有不少省份、地市以及醫療機構都在逐步明確限制門診點滴的政策。

460多家醫院全面停止門診點滴

重要通知!

頭痛感冒,去醫院門診掛個水

這種司空見慣的看病模式將終結啦!

點滴常見的危害有哪幾種?

在醫學界當中,認為通過靜脈點滴的方式給葯相當於給人做一次小型手術,相對比來說,點滴是給藥方式中最危險的一種。在治療方法上,點滴雖然是一種非常有效地方法,但是過度的點滴則往往能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傷害。

(1)

耐葯菌產生的根源:人體固有菌群在正常情況下是相互平衡的,以保證我們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當人體大量的點滴時往往會造成菌群的失調,甚至產生耐葯菌,對治療造成難以想像的後果。

(2)

對肝、腎功能造成一定的影響:點滴中進來的藥物以及液體主要通過肝、腎來代謝排出人體,當大量的藥物、液體進入人體時,對肝腎來說是巨大的負荷,長期點滴的人群,往往伴有肝腎功能不。此外,有一些藥物更能直接對人體的器官造成傷害,如氨基糖苷類藥物不僅可能造成腎功能低下,亦可能造成聽力障礙。

(3)

免疫力下降,容易發生感染:由於藥物對人體來說都是有利有害的,而點滴中藥物的毒副作用更加明顯。一遇到生病就點滴,更會造成免疫系統的抑製,干擾機體正常的免疫系統的更新,從而減弱人體的正常防禦功能。

(4)

藥物不良反應更常見:靜脈點滴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比例是總多給藥方式裡面發生率最高的。常見的反應主要有發熱、紅疹、瘙癢、腫脹等過敏性反應,嚴重者還可能休克甚至死亡。

內科慢性病建議長期規律性口服藥

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2.急性氣管支氣管炎,體溫38℃以下

3.支氣管擴張無急性炎症者

4.支氣管哮喘處於慢性持續期和緩解期

5.肺結核(播散型肺結核除外)

6.間質性肺疾病無明顯呼吸窘迫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

8.無併發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風疹

9.高血壓亞急症

10.慢性淺表性胃炎

11.無水、電解質紊亂的非感染性腹瀉

12.單純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13.輕度結腸炎

14.無併發症的消化性潰瘍

15.具有明確病因的輕度肝功能損害

16.多次就診未發現器質性病變考慮功能性胃腸病

17.急性膀胱炎

18.無合併症的自發性氣胸

19.單純的房早、室早

20 無急性併發症的內分泌代謝疾病

21.無特殊併發症的老年癡呆、面肌痙攣、運動神經元疾病、多發性抽動症、睡眠障礙、焦慮、抑鬱症、偏頭痛

22.癲癇(癲癇持續狀態、癲癇頻繁發作除外)

23.無特殊併發症的腦血管疾病的一、二級預防(腦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

24.無特殊併發症的腎性貧血、腎病綜合征、慢性腎小球腎炎、蛋白尿

外科能簡單治療,不靜脈注射

1.體表腫塊切除術後

2.輕症體表感染(無發熱,血象正常)

3.輕度軟組織挫傷

4.小型體表清創術後

5.淺靜脈炎

6.老年性骨關節炎

7.非急性期腰椎間盤突出症和椎管狹窄症

8.閉合性非手術治療的四肢骨折

9.慢性勞損性疾病

10.慢性膀胱炎

11.慢性攝護腺炎

12.攝護腺增生

13.無合併症的腎結石

14.精囊炎

15.急性鼻炎、各類慢性鼻-鼻竇炎、過敏性鼻炎、急性鼻竇炎無併發症者

16.急性單純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單純性扁桃體炎

17.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18.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無併發症者、外耳道濕疹、鼓膜炎

兒科根據患兒情況決定是否點滴

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內,體溫38℃以下,精神狀態好。

2.小兒腹瀉病:輕度脫水可以口服補液者。

3.毛細支氣管炎:輕度喘息者。

4.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峽炎:無發熱、精神狀態好,血象不高者。

婦科抗生素可能破壞「微生態環境」

1.慢性盆腔炎

2.慢性子宮頸炎

3.無癥狀的子宮肌瘤

4.前庭大腺囊腫

5.陰道炎、外陰炎

6.原發性痛經

7.不合併貧血月經不調

總結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