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悅品閩茶—湖州老白茶品鑒會

悅品閩茶---老白茶湖州品鑒會

湖州歷史上就與茶有較深的淵源,1990年,浙江省湖州市博物館在一座東漢晚期的磚室墓中,清理出一隻完整的青瓷貯茶甕。器戶部有一荼字。說明漢代民間是用荼指茶的。

中唐時期,在浙江湖州就設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專門採製宮廷用茶的貢焙院,組織浙江長興、江蘇宜興兩地生產貢茶。生產的顧渚紫筍、陽羨茶頗為有名。如唐張文規《湖州貢焙新茶》一詩稱:「鳳輦尋春半醉歸,仙娥進水禦簾開。牡丹花笑金鈿動,傳奏湖州紫筍來」。

今天非常有幸來到茶史之鄉湖州,與茶友共品一盞清茗,傳承傳習優秀的茶文化,通過老白茶品鑒交流閩浙茶史。

一、白茶的分類

(一)按工藝分:按採摘標準分

1、白毫銀針:采單芽,身披茸毛毫香顯,毫芽壯實

要注意抽芽劑,其芽心空心葉麵糊爛,味澀麻寡淡

2、白牡丹:采一芽一二葉,芽葉連枝,沖泡後打開像朵牡丹花得名。較有品飲價值,即有毫香又有茶味。

3、壽眉:粗枝大葉帶點小芽頭的。這樣的茶最有轉化空間。

4、貢眉:新國標定義:以群體種的嫩稍為原料,建陽小白茶就是這個品種

(二)按產地分:南路與北路

1、福鼎白茶:以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為主要品種採製而成,這裡主產區有磻溪、柳柏、白琳為主。主要特徵是毫香顯

2、政和白茶:以政和大白、政和大毫為主要品種,這裡海拔平均800米以高山生態茶為主,常年積溫氣象成就味醇的特點。

3、建陽白茶:以菜茶為主叫小白茶,檢測其遊離子氨基酸含量最高,鮮醇甘爽。

采自水仙嫩稍叫水仙白,也是歷史名茶,茶香味醇。

二、白茶的製作工藝

1、鮮葉養護:不碰傷,用竹筐透氣,減少苦澀味

2、實質萎凋:最大程度保有鮮葉內酶的活性,保持通風

A:全日曬,造成萎凋時間不夠,破壞酶活,鮮葉紅變

B:晾曬結合:大太陽移至室內陰乾,復工萎凋

C:萎凋槽:靠風機吹乾,常見於雨天青葉製作。易出青草味和乾樹葉味

3、拚篩走水(堆積):這是實現味醇厚的一個非常微妙的步驟,很多工廠已減少這個環節

4、文火定型:政和白茶和建陽統稱南路,多有文火炭焙工序,茶味呈米湯香。

三、白茶的功效:得益於不炒不揉的製作工藝,最大程度保留茶本身營養物質

(一)「功如犀牛角」:講述了白茶消炎、清熱解毒的功效;

檢測結果表明:氨基酸、黃酮類和可溶性糖,則以白茶含量最多;

1、氨基酸:使得茶湯鮮爽,安神、提高免疫力;

2、兒茶素:三降三抗,尤其是黃酮物質,年份越久的白茶含量越高,它抗衰老

3、茶多糖:粗枝大葉含量更高,所以老壽眉降血糖效果更好。

(二)白茶具有存儲價值:「一年茶、三年葯、七年寶」;所以送禮送健康!

四、老白茶的鑒別:

新國標指出:白茶的貯存宜控制溫度在25度以下、相對濕度50%以下。產品可長期保存。含水率調整為≤8.5%

(一)何為「做舊」:

有的是把含水率不好的茶品悶在塑膠袋裡一段時間,葉底變黑

有的是用紅糖水噴上去再烤乾,整個餅心都黑黑硬硬的燒心了。

(二)如何辨別:

1、看外觀:自然轉化的茶餅呈淺褐色。做舊的是一片黑乎乎色或新老不勻

2、撬茶餅:表裡如一才是真

3、觀湯色:自然轉化的呈琥珀色金黃色,透亮;做舊的渾濁

4、品茶香:自然的甘甜綿柔順滑;做舊的無茶味,或苦澀

5、耐泡度:十幾泡味道始終如一才是好茶,且越泡味越濃。

6、辨葉底:自然的要呈鮮活棕色;做舊的死黑色,過發酵色,爛爛糊糊

老白茶還是老的好,收藏有秘決!

讓我們在品鑒實踐中學會鑒別老白茶,收藏好茶。

一、迎賓茶:2011年老樹白茶煮出細滑甜

乾茶:餅形圓潤飽滿,餅面色澤灰褐,7年陳化,歲月沉澱,顏色由黃褐轉為深褐,帶有濃濃的荷香棗香。裡料與餅面一致,表裡如一,不作舊,全靠專業倉恆溫恆濕自然轉化 ,這是全國白茶倉儲管理規範制定部門的承諾。

滋味:7年陳韻,煮飲棗香濃鬱,糯糯的棗香如絲滑般縈繞在喉間。

湯色:湯色由淺褐至深褐,湯湯漸濃,煮後更是透亮稠滑。

香氣:由乾茶的荷葉香到泡飲的棗香,到煮茶的糯香,這是茶氨酸轉化出的穀物香。

葉底:葉脈清晰、葉片勻整、鮮活軟亮。

老白茶煮著喝,茶友們都知道壽眉粗枝大葉是最有可煮性的,枝葉裡豐富的多糖物質更是平衡血糖的良方。這個冬天陪著老人圍爐煮茶,煮出甜蜜的棗香,煮出醇厚柔順的家和。

二、品鑒散茶:2012年雪梨香牡丹

高氮環境:這款茶采自管陽七蒲村,海拔近800米,土地肥沃,常年雲霧繚繞,年平均氣溫12-14度,四周群山延綿逶迤,森林覆蓋率高達70%,負氧離子含量高,自然生態環境優異。茶園常年漫射光為主,茶樹氮含量升高,生成更多鮮甜茶氨酸物質。

嚴苛工藝:都說高山難做茶,全曝曬怕曬成樹葉乾無滋無味,山中霧氣大水份蒸發慢,室內陰乾又怕梅雨天返潮,全用萎凋槽又擔心吹傷葉片紅變不利於後轉化;每一次的不炒不揉細心呵護,只因老爺子做這茶就想讓後代安心喝好。何時該炭火升溫,何時該並篩堆青,老人家都小心翼翼嚴格要求。

標準倉儲:當人們還無意識白茶的好,我們已開始在原產地建專業倉;當人人都在說自己幾歲時,我們牽頭制定國家標準,為行業發聲。恆溫恆濕更科學,絕不因受潮等倉儲問題破壞老茶人當初用心製作的每一片茶餅。

乾茶:葉芽連枝、奶香蜜香飄逸。

湯色:泡飲金黃透亮,煮飲橙黃稠和。

滋味:泡飲甘甜爽口、尚有毫香嫩香,50°冷湯有冰糖雪梨的甜稠順;

煮飲醇香醉人,入口綿柔、棗香濃鬱。

葉底:均勻、柔韌、葉質肥厚、毫心顯,有花香。

三、品鑒高等級:2015年毫香蜜韻牡丹王茶餅

上世紀知青時代荒山老樹,生長於600多米高山上。在上世紀周恩來總理提倡建設「綠色油庫」時,飛機播種撒下很多茶籽,長在荒山間,長時無人照看,打葯施肥更是幻想。這裡山高、樹老,茶性淳樸,口感上佳。

優質的菁葉原材,嚴格的壓餅工藝,專業的倉儲技術。芽頭白毫銀裝素裹,葉花綠轉色均勻,茶餅緊實,餅面油潤。交纏的意義,在於每葉內在轉化之時猶能以更深刻的氛圍為旁葉保持純粹。歲月帶走了他輕狂的青澀,卻揚起自信的醇和。在物質緩慢消逝的時間維度裡,他也在徑自地轉化珍藏。遠眺青山莽莽,近偎紅泥小爐,給我一把茶刀,我能翹起一塊時光。

四、品鑒年份茶:2003年頭春牡丹老白茶餅

磻溪有片山,這片山總是很容易讓人迷路,爬上山頂彷彿能摸到雲,每次在山裡看著比我高的茶樹,摸著樹榦上的白斑青苔,總有股感動要哭的熱淚。百年樹木,屹立在這風裡雨裡,巍然不動的茶樹,已不知當年誰種下,總有後人來乘涼。秋冬季走上這片山,朵朵茶花開放隕落,風吹過陣陣糯糯的花粉香,它香不妖、香不飄,糯糯的花香是家人那穩穩的幸福,是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美好。

乾茶:毫芽顯露,乾香甜潤,沁人心脾

湯色:這茶泡20沖依然黃亮

滋味:如果說老茶甜是最好的標準,那麼甜醇潤厚就是一款好茶的標準

香氣:滿室清香、純正的甜糯棗香。如果說有葯香也是甜甜的

葉底:它不黑,不爛不糊。它鮮活的舒展著,它淺黃深褐自然的轉變著。

活動最後,評姐拿出反面教材--做舊茶,工藝不純的茶比對樣供大家學習;茶友們紛紛拿出自家藏品,請老師鑒定交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