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白茶要有倉味?請不要用普洱茶的老茶標準來衡量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喝過正宗(此處,是一大重點)老白茶的朋友都知道,老白茶的香氣,是乾爽、舒爽的葯香,稻穀香、乾粽葉香,若是壽眉餅,則還會帶有棗香。整體香氣,乾淨、清爽、明朗。

但某日,遇到一位常年喝普洱茶的朋友,卻對老白茶的香氣,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

「你們這個老白茶,不夠老。」

(難道是年份不夠正宗,不對呀,看了葉片,喝了茶,年份上絕對沒有問題,準五年老白茶。繼續了解原因。)

「那是因為,老白茶裡沒有倉味。」

(咦,倉味不是普洱茶才有的觀念麽,怎麼樣用到老白茶上了?)

「沒有倉味的老白茶,不算老。」

聽完茶友的理論,您是否也被驚醒了?原來,這位茶友用了普洱茶的標準來衡量老白茶,認為所有的老茶,都應該像普洱茶一樣,有倉味才行。

然,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首先要了解茶友口中所謂的「倉味」到底是什麼,它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2》

倉味是什麼?

倉味,倉庫產生的味道。目前會說到倉味的,多指普洱茶。

倉味,是一股低沉、悶、不夠清爽,甚至帶有輕微的臭味。

這種氣味,聞著就像老房子(木頭的那種)很久沒人住,一個木頭衣櫃很多年沒有打開,密不透風地下室的氣味,又有點像衣服在陰雨天沒能及時乾透的那種味道。

倉味,給人的感覺,一直都是壓抑的,不舒服的,甚至帶有濃烈刺激性氣味。若是要用詞性來形容,那「倉味」,屬於貶義詞,是品質不好的代表。

總的來說,倉味就是在不恰當的倉貯環境中,產生的一種令人感覺不愉悅的氣味。

試想一下,一餅茶裡頭,聞到了這麼多讓人不舒服的氣味,你還有心情繼續喝嗎?

換作是村姑陳,早早避而遠之。

《3》

倉味是怎麼產生的?

倉味的產生,是因為儲存環境有弊端,如不通風,容易產生異味,空氣濕度大,加上茶葉具有吸附力極強的特點,因此非常容易受到空氣中的水分和異雜氣息的影響,時間久了就會吸收周圍環境的味道。

比如存茶的紙箱受潮發霉後沒有及時更換,茶葉長期存在裡頭,吸收了氣味。

而普洱茶會有倉味產生,是受到了陳化條件的影響。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人們偶然發現普洱茶在低溫高濕的防空洞裡發酵更為快速。

於是他們就以類似防空洞的倉儲環境用於儲存普洱茶,以達到加快陳化的效果。

可是,防空洞的空氣並不流通,普洱茶在後發酵過程中所產生的氣味,並不能有效疏通,這些氣味又反覆被普洱茶吸收,這種惡性循環下,普洱茶的倉味,也就產生了。

倉味,是普洱茶裡才有的理念,如乾倉、濕倉下,所產生的倉味,這是為了讓普洱茶更快的發酵所產生的副作用。

而品質正常、陳化正常、倉儲正常的老白茶,不應該出現倉味。

我們來看看白茶的倉儲條件。

根據茶葉儲存標準,白茶的儲存環境,要求濕度≤50%,溫度≤25℃。同時,存茶環境,清潔、乾燥、無異味、無汙染,要採取防雨、防潮、防曬。

按照這些要求建立的倉儲條件,倉味根本沒有機會出現,更不會禍害白茶。

若是老白茶出現倉味,這可不是什麼好事,您也別認為這是撿到寶了。恰恰相反,這茶,成了草。

興許,這是茶掌櫃選擇的倉庫不合格,沒法保證環境的濕度、溫度以及整潔程度,最後導致白茶變質。

劃重點——品質正常、年份正宗的老白茶,不應該出現倉味。

《4》

正宗、陳化好的老白茶,該具備哪些香氣?

接下來,重點聊聊品質正宗的老白茶,該具備什麼香氣。

一款倉儲到位,年份正宗的老白茶,它至少具備六種香型。

乾茶香

1、稻穀香

2、葯香

3、乾粽葉香

蓋香

1、花香(某些品質好的老白茶會出現,如2014年白露散茶)

2、葯香

3、果香(出現在壽眉餅當中)

4、陳香

5、乾粽葉香

落水香

好茶,香氣方可落水。

這些落水的香氣,與蓋香如出一轍,香型類似,花香、葯香、果香、陳香、粽葉香,細細啜飲,大家就可以感受到。

正宗老白茶香氣特點:乾淨、清爽、舒服,令人心情愉悅。

《5》

若老白茶出現這些氣味,對不起,它變質了!

不可避免的,白茶喝得多了,總會遇到個別品質有問題的茶。

這些品質有問題的茶,從香氣上就開始露出馬腳。

下文提到的這些香氣,都不該出現在老白茶當中。

1、酸梅味、梅子味

2、霉臭味(比如茶友說的倉味,就是臭味的一種)

3、火焦味

4、煙味

這些氣味的出現,意味著倉儲出現問題,白茶品質受損,已經失去了飲用價值。

《6》

老白茶的香氣,是舒服的,清爽的,乾淨的,純凈的。葯香也好、稻穀香也罷,這些香氣,沒有刺激感,更不會破壞我們的味蕾和嗅覺,喝茶時,會帶給我們愉悅感。

相反,倉味,是一種極不舒服的味道,聞著總覺得黏膩,鼻子彷彿都被捂住,難以順暢呼吸。

興許,喜歡普洱茶的茶友,能欣喜地接受這種倉味。

但,請不要用普洱茶的老茶標準來衡量白茶。

它們,不一樣!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