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考新政之下,初中教育將發生哪些改變?

考試評價

教育改革攻堅必須跨過的坎

1

考試評價發生深刻變革,必定會觸發教育教學的真實變革,進而撬動課堂教與學持續、生動的改變。今天,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意識到,這種變革已然發生,都不該漠然置之。

中考新政的發布,顯性的標誌是全學全考,計分分值從630分變為750分,潛在的指向卻是促進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具有三個導向功能:能力導向、實踐導向、綜合導向。

能力導向體現在更加關注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體現在靠刷題操練應對不了的開卷考、綜合評價等。

實踐導向體現在英語不但考聽,還要說,促進英語教學比以往更重視聽說,而不能只是紙筆答題啞巴英語;體現在理化生實驗;體現在要走出校門,走進社會的實踐。

綜合導向體現在跨學科案例分析的考試評價方式,凸顯跨學科學習的分量;體現在對初中學生的綜合評價。

或許可以這麽說,在教育過程中,練出來的是技能,學出來的是知識,悟出來的才是素養和能力。

在新中考方案發布實施的背景下,單純的補課、刷題,重複性操練,即便能掌握知識和技能,卻解決不了學生能力的發展需求。

不難預見,跨學科學習,發展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多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成為初中教育的熱點、難點、關鍵點。

學校教學的應對策略,是更好的落實基礎型課程校本化實施,改進教與學的方式;同時,加大拓展型、探究型課程開發開設,完善學校課程體系,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

課程學習

讓個體生命充滿靈性的思考與實踐

2

對於孩子們而言,初中學段是從兒童向青少年轉進的關鍵時期,開啟他們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段。在這個黃金般的時期,有意義的學習才值得孩子們付出寶貴年華,為參與更高水準的學習蓄能,為未來的人生發展奠基。

時間對師生而言都是寶貴的稀缺資源,我們要更加關注、研究學生學什麽、怎麽學。從人的成長來看,孩子們在生活中經歷的每一件事都是學習。學校應該精耕學校課程,創設“經歷挑戰,學有所長,和諧發展,收獲成功”的學習情境,讓孩子們不斷經歷挑戰,戰勝挫折,收獲成功,逐漸變得身心強大而自信、自強。

從這個角度看,面對新中考評價機制,不斷完善課程教學,形成以豐富性、系統性、挑戰性、選擇性、綜合性為標誌的學校課程體系,是當下學校重要的使命。

維度一:學校課程要體現豐富性

曾經有歐洲文化心理學專家到訪延安初中,在了解到延安初中每學期有七八十門拓展課、探究課之後發問:開設戲劇和科技、藝術、體育等拓展課,對提高孩子們可以測量的學習成績有用嗎?

學校教學實踐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很好的回應:開發開設豐富的拓展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

具體顯現在:

當孩子們經歷了豐富的、可選擇性的學習後,他們會更加喜愛校園生活,對學習產生更多的興趣與熱情。見多識廣,眼界的開闊,帶來閱歷的豐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他們在自己選擇、自己喜愛的拓展學習中,會養成更加專注、認真的習慣,形成探索的意識,掌握實踐、研究的方法,這樣的習慣、意識、方法,毫無疑問會遷移到更多的學習領域中,對基礎課的學習必定會起到正向促進作用。

▲科技節趣味比賽

維度二:學校課程要體現系統性

如果學校在課程建設中只是追求豐富性,難免亂花漸欲迷人眼,迷失方向。學校課程教學必須服務於促進辦學理念的落實、育人目標的達成和辦學特色的發展。重要的是緊扣學校的辦學理念、育人目標、辦學特色,對學校的課程進行整體設計、重構。

只有做好頂層設計,對課程資源、課程實踐積累不斷進行梳理、整合,形成課程建設的靈魂、主線,才能把學校現有的、不斷積累的課程實踐,從散亂的珍珠,串成熠熠生輝的項鏈,才能使課程建設持續有效推進,不斷完善使之有系統成體系而不至於雜亂無章。

基礎型課程如何校本化實施,拓展課、探究型課程開設什麽課,要順應時代要求,對接評價機制,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和選擇願望,不可隨心所欲。

在辦學實踐中,延安初中以“激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為辦學理念,緊扣發展“數學特色、科技見長、人文相濟、和諧發展”辦學特色的效用與價值,開展課程建設。

在數學教學中,數學特色體現在注重數學思維、數學文化、數學應用。

在課堂裡,引導學生關注數學知識背後的思想方法,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解決數學問題,發展數學思維。

在數學周學習活動中,開展數學閱讀,幫助學生了解數學文化,從而更好的理解數學;開展數學遊戲比賽,提高學數學的興趣。

借助作業開放性研究,開發多種形態的數學作業。

在拓展課開發建設中,開設《數學文化》、《財經中的數學》、《密碼的故事》等拓展課,幫助學生開闊視野,理解數學源於生活,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學生在校園劇場上閱讀領航課

▲在圖書館上《三國演義》閱讀領航課

維度三:學校課程要體現挑戰性

PISA之父Andreas Schleicher在題為《利用數據創建更好的學校》的TED演講中說:“你想讓一個學生變得有創新能力的話,你必須要讓他經常去冒一些風險。只要冒風險就會犯錯誤,犯錯誤承受失敗以後是否能夠從原地繼續前行,這一點非常的重要。”

如果孩子們的學習始終處於思維舒適區,那麽,他們的思維發展很可能就會停滯或發展遲緩。根據最近發展區原理,讓孩子經歷富有挑戰性而又跳起來能夠摘得著果子的學習,他們所獲得的成功,就不僅是知識和能力的增長,還有心智成熟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收獲。

例如,在學校的學生的社會實踐課程中,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了解社會。但是,當他們走出校門,是走馬觀花,還是有確定的挑戰性任務?兩種形式的收獲將是完全不同的。

近年來,延安初中的“社會觀察”課程中,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選定主題,設計方案,深入調查,撰寫報告,交流分享,接受質疑,修訂完善。他們就鄰裡關係、流浪貓狗、網約新政下的網約車發展、中運量公交利弊分析等諸多課題,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開展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成果,獲得挑戰之後的成功,有效地發展了認知能力。

在這樣的挑戰性課程學習中,學生經歷社會調查的過程,掌握調查研究的方法,能力的提高也就不難水到渠成了。

▲模擬劇場理事會

▲校園大亨-校園銷售一搶而空

▲校園大亨-校外銷售現場

維度四:學校課程要體現選擇性

人的千差萬別,決定了教育理當千姿百態。有品質的教育,一定是關注到每一個孩子,順應人的成長規律,因材施教,發展多元智能。

一刀切的要求、規定,未必能體現教育的公平,遑論品質。學校應該被打造成為一個大平台,有內容豐富的、不同的課程供選擇學習,或者就同樣的學習內容,有不同學習過程、學習方法的選擇機會,讓每個孩子都能獲得真實、有效的個性化學習體驗,獲得滿足個體發展興趣、愛好、特長的機會,從而學有所長,形成寬基礎、高興趣、大視界、強能力。

延安初中作為一所公辦學校,尊重每一個孩子的興趣、能力的差異,為學生開設了豐富的、可供自主選擇的拓展課。在基礎型課程教學中,更加注重校本化實施。

比如,在六年級的古詩文教學中,對於講解學習四十首古詩這樣的學習任務,教師把教學目標設定為:理解詞句,了解詩意,想象畫面和品味意境。教學內容則包括課內鑒賞,課外背誦,課後改寫等。

一個月後,要求學生以主題閱讀的方式,從“四季詩歌”、“傳統節日”、“山水詩”、“鄉愁”、“邊塞詩”、“哲理詩”等各類詩歌中自選角度,寫成讀書報告。

考慮到孩子們表達能力、表達習慣的差異,語文組教師還設計了“詩歌寫畫”作業,“讀”、“寫”、“畫”相結合,要求學生把學過的詩歌改寫成白話散文,或者“看詩寫畫”,用繪畫表達對古詩文的理解,並遴選優秀作品選入《小荷》校刊。

該項作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更對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提升都大有助益。

▲高爾夫課程

▲擊劍課程

維度五:學校課程要體現綜合性

社會發展的趨勢,決定著教育改革的走向。

學校課程教學逐漸打破學科界限,開展跨學科整合,有助於發展學生分析、綜合、評價和創造的高階思維能力,以及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使他們有能力應對未來的生活。

這是學校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也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任務,需要整合教學資源,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改進教與學的方式。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延安初中以“輕負擔、高效益、多類別、有層次、綜合化”為教學追求,探索研究教師跨學科整合教學,學生綜合學習的有效的途徑。

學校先後嘗試過英語與科學,英語與音樂,歷史、美術與勞技,思品與戲劇,語文與戲劇,思品與寫作、演講,科學與數學、物理、勞技、資訊等學科的跨學科綜合學習,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有效發展提高,獲得了強勁的發展後勁。

為促進不同學科的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進行跨學科融合,延安初中開設STEM拓展課,內容覆蓋了生命科學、物質科學、技術與設計、地球與環境科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等學科。

通過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相結合的綜合性學習,讓學生了解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交叉學科知識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提升跨學科思維能力和跨學科解決問題能力。

▲建築科技比賽

靜能生定,定能生慧

教育智慧的應有之義

3

中考新方案的發布引發課程教學改革,全社會對教育的關注、討論,深刻影響著教育。當其時,教育人應該積極應對,理性思考,理性面對而不偏激。

1

不要誤解“減負”

減負≠減量、降低難度

教育的過程是人學習成長的過程。學習就會有聽、說、讀、寫、動手實踐等等任務,當然就會有一定的學習負荷。對每一個孩子而言,學習是必須的,但學什麽、怎麽學很值得研究。

就全社會廣泛關注的減負而言,教考一致,按照課標教學、考試,不超綱、不超難,這是底線。更重要的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讓學生在靈動的課堂,用喜歡的方式,學習適合他們心智發展水準的內容,戰勝挑戰,增長才乾,孩子們就會收獲成功對輕鬆愉悅,而不是亟待減去的負擔。

從這個意義上講,與其說減負增效,不如說是增效減負,增效才能真減負!如同認為快樂等同於不學、少學的輕鬆,是典型的誤讀快樂教育,一味的靠減量、降低難度,同樣是對減負的誤解。

2

不要誤讀“靜待花開”

靜待花開≠放任不管

很多人把教育比作農業,這很好很對。教育,理當有春播夏種秋收的美好。

但是,我們應該反對以散養的名義放任!在現實中,哪有農人在田地裡撒上一把種子,啥也不做,就能靜待好苗好花好果好收成的?

以靜待花開的心態,不揠苗助長,但必定要精心澆灌、除草、施肥……孩子的成長亦當如此,需要耐心的教育引導,科學、持續、有效的呵護、引導,涵養靈性,讓孩子有好習慣、高興趣、寬基礎,才會有開花結果的那一天。

3

不趕時髦

教育創新≠拋棄教育本質

教育是育人的大事,不能想當然,不可恣意妄為。

無論教育形式怎麽發展、變化,人才的培養,根基依然是知識。即便到了大數據、人工智能快步走來的今天,教育依然當如雅斯貝爾斯所言:“教育是人們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搖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教育的創新,應體現在通過改進教育形式、教學方法,更好地塑造學生的意志品格,更深刻的揭示隱藏在知識背後的思維方法,培養創新意識、發展批判性思維、提高問題解決、溝通協作、數據分析能力,而不是輕率的批判否定和標新立異。

高爾基曾說過:“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的事,可是,要善於教育他們,這就是國家的一樁大事了,這需要有才能和淵博的生活教育。”

考試評價變革已然到來,教育人應該以勇氣、智慧和專業精神,精耕學校課程,讓每個孩子的潛能得到更加充分的激發。

* 小編個人微信號:2432274540,對“第一教育”內容感興趣的朋友,歡迎私信深入交流哦

關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驚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