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人,你的睡眠去哪了

(本文由電影鋪子原創:movpuzi)

世間三種東西有利於緩解生命的辛勞。

希望,睡眠與微笑。


而如今我們彷彿進入了一個失眠時代


中國睡眠研究會發布的《2017中國青年睡眠指數白皮書》顯示,接受調查的44308名青年中,能「一覺到天明」的僅有11.2%


並且中國成年人的失眠發生率高達38.2%超過3億中國人有睡眠障礙。


今天要聊的這部片子,便試圖追問那些丟失的睡眠。


《追眠記》


這是中國首部睡眠紀錄片,由曾經製作過《水果傳》、《本草中國》的雲集將來傳媒公司拍攝。


播出在東方衛視夜間十點檔,剛開播就竄到同時段各大衛視的收視榜首。


紀錄片的主題很簡單:


人生三分之一時間在床上度過,可為什麼我們躺在床上卻睡不著?


播放GIF


馬爾克斯曾在《百年孤獨》裡寫道,失眠症是時疫性疾病


的確,不同年齡、不同身份、不同境遇的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不眠之夜。


翟曼婷,18歲,一個即將面臨高考的高三學生。



她就讀於河南鄭州某全日製寄宿中學。


晚上十點半宿舍熄燈,早上五點多陸續起床,每天固定的學習時間不低於12小時。


即使這樣,宿舍統一熄燈後,她和同學大都還會再學習一段時間。


直到實在困得不行,她們才會去睡覺。


畢竟等在他們前面的是80萬考生的競爭。


翟曼婷最近模擬考狀態不穩定,她對自己的目標大學有些焦慮。


「好學校人人都想去,好專業人人都會報,學霸那麼多,學渣也挺多就像我。



小姑娘自嘲之後,嘿嘿一笑。

然後說道:「太憂慮了,其實我是一個很歡快的人啊。


攤手,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的。


但是成績就在那裡,高考就在那裡,能怎麼辦?


「考完後我要睡他個三天三夜。」



可人生哪有睡三天三夜那麼簡單?


忻雨,一個中重度抑鬱症患者。



她出生於河南農村,大學就讀於上海某重點大學。


大二時被診斷出患有抑鬱症,從此就踏上了漫長的治療路線。


也因為經常性的精神崩潰,她沒有一次工作能挨過2個月。


家境貧寒,治病除了自己工作就只有借錢,不知不覺她已經欠下了10萬。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有5400萬人患有抑鬱症。


而長期生活在身心煎熬中的,失眠是他們最大的共性。


忻雨也不例外。


播放GIF


她現在獨自居住在出租屋裡,失眠了就在晚上寫作到深夜。


她不想依賴安眠藥,她恐懼安眠藥:


我明明不困,但吃了葯之後,身上所有的力氣和血,都像被抽空了一樣。


那一瞬間我覺得,世界上沒有比那更痛苦的事了。



而偌大的中國,又何止975萬高考考生和5400萬抑鬱症患者睡不著。


江西撫州,凌晨四點。


一群七八十歲的婆婆走在窄窄的河壩上,準備開始迎接新一天的生活。


鄭秀花便是其中之一,她今年78歲。


丈夫早逝,她一個人把四個孩子拉扯成人。


如今,四個孩子三個在上海,一個在南昌。


孩子們給鄭婆婆蓋了新房,每個月給她寄生活費。


她就一個人在老家,過著完全自理的生活。



每晚凌晨三點之後,婆婆就再也睡不著了。


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想來想去都是壞事,沒有好事,我這把年紀,將來怎麼辦?什麼時候走掉都不知道。」


更多的時候,她是掛念著自己的幾個孩子。

在外邊生活還順利嗎?最近工作累嗎?他們肯定又吃了苦吧?



心事湧上心頭,便再也睡不著了。

她就這樣一個人,度過一個個不眠之夜。


鄭婆婆不是孤例,根據民政部統計,國內留守老人總數超過5000萬


他們留守在鄉村,因為思念或者病痛,每夜難以入眠。


留守老人睡不著,那些外地漂泊的年輕人也睡不著。


李海名是上海的一個程式員。



他在小時候父母就不在了,奶奶一手把他帶大。


奶奶最近打電話說,希望他可以考慮回老家發展。


他一直希望可以陪在自己奶奶身邊,好好孝敬奶奶。


但又覺得互聯網行業回家不好找工作,發展機會非常少。


曾經高考全校第一的李海名感到困擾:想想也不知道自己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而其實這個問題一直都在。



在上海高昂的房價與巨大的生活成本面前,李海名理想中體面的生活,對於他來說是遙不可及的。


而回到故鄉又不知道做什麼,甚至連工作都找不到。


失敗感與否定感如影隨形,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輾轉難眠。


留不下也回不去,他成了剩下那一批。


讓李海名更加心情複雜的是,他發小們的孩子都會打醬油了,而年近30的自己卻依舊沒有歸宿。


播放GIF


而那些有了歸宿的年輕人,也有他們的困擾。


韓佳,一位新生兒媽媽。


當媽媽的這一年,生活完全超出了她的預料 。



孩子出生後,夫妻雙方家長都各有困難不能幫兩人,她便辭職自己帶娃。


韓佳幾乎是一個人從早到晚照顧孩子,餓了要餵奶、拉了換尿布、苦惱要不停哄。


尤其是晚上,小孩子睡一會醒一會,一點兩點三點四點時刻都不停歇。


她開始產後抑鬱。

有一次,韓佳忍不住打了孩子的臉。


丈夫第一次對她動粗,用力推開了她的手。


入夜後,她看著身邊熟睡的丈夫和孩子,韓佳留下了眼淚。


她想到:我為什麼要發脾氣,他還這麼小。



而不久之前,韓佳也是被捧在手心,從來不做家務的獨生女。


如今,丈夫要工作加班養家,而她則要操持著一家人的生活。


各種家務雜事一大堆,再加上哭鬧個不停的娃,韓佳身心疲憊到極點。


她已經一年沒有睡過超過四個小時的覺了。


再回頭看學生時代她的照片,一切恍如隔日。



而國人之中,睡眠最少的還是都市人。


南曦供職於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是名懷二胎6個月之久孕婦。



她的價值觀就是追求卓越,一切都要求高效率快節奏。


什麼時候入睡取決於何時解決工作。


無論睡的多晚,每天早上五六點鐘準時起床。


無論是周末,還是懷孕期間。


張成是一名互聯網創業者,他自3年前開始創業,就一直睡在辦公室裡。



每天晚上3點半開始入睡,8點半起床,臉上一直掛著濃重的黑眼圈。


他的人生信條就是:人活著要留下點什麼,反正死後自會長眠。


對於他5歲的兒子,張成只在電話裡出現的父親。


零點調查機構給出的報告顯示:城市層級越發達,人們的睡眠品質就越差。


上海是睡得最少的城市,平均不足7小時。


北京是通宵加班最瘋狂的城市,平均一年通宵加班次數12次。


深圳是最愛在車裡睡覺的城市,18%的深圳人在上下班時睡著。

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地方,乃至整個中國。


我們已經跑的夠快了。


然而,結果卻常常是——追不上一個緩慢平和的好覺。


播放GIF


中國人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困。


而睡眠的背後,其實是一個時代的生存印記。


少年少女面對著高考,壓力巨大難以入睡;


青年面對著房價,焦慮重重難以入睡;


中年面對著沼澤般的生活,身心疲憊難以入睡;


老人擔憂著少年青年中年的孩子們,同樣難以入睡。


德國攝影師貝爾恩德·哈格曼旅居中國7年,拍攝的數百張普通中國人在公共太空休息的照片


失眠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癥狀,所以叫做失眠症。


而這種癥狀便是我們時代的陣痛。


或許放在更巨集觀的歷史長河中,這陣痛不值一提。


但具體到每一個活生生的個體身上,那便是天大之事。


睡眠是對醒著時苦惱的最佳治療,也是如同呼吸飲水一樣的天賦人權。


已經忙碌一整天,拋掉你還掛念的人和事,放下還亮著的手機。


各位,閉上眼,睡吧。



電影鋪子原創,微信ID:movpuzi

微信搜索關註:電影鋪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