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PPP行業入冬樣本:東方園林資金緊繃 PPP項目融資難度加大

曾經,東方園林(002310.SZ)被認為是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的“典範”,自2014年開始,這一模式的井噴式發展,帶動東方園林業績爆發增長。

2015年東方園林累計得標PPP項目約330億元,2016年得標金額約380億元,兩年簽了600多億PPP合約,數量是之前5年合約總額的兩倍。截至今年上半年,東方園林已經累計中了100多個PPP標,遍布全國各地。

公司股價也隨之一路上漲,並在2017年10月創下了22.90元的歷史新高。

但PPP模式需要巨額資金,考驗企業的融資能力,而大跨步的進擊使東方園林逐漸開始缺乏足夠的彈藥,特別是在去杠杆的背景下,流動性“灰犀牛”悄然來臨。

今年5月,東方園林發布了2018年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第一期)的發行結果,原計劃兩個品種發行規模不超過10億元補充資金流,票面利率高達7.00%,但最終兩個產品卻隻募得了5000萬,其中一個債券產品更是無人問津,被市場稱為“史上最涼發債”。

由此,二級市場對東方園林的資金鏈擔憂加劇,甚至出現債務違約的猜疑,造成股價加速殺跌墜落,到10月16日,東方園林股價跌至階段新低7.34元/股,已經較5月公司債券發行結果出來前下挫60%。

除了債券市場融資遇阻以外,公司還面臨高質押,這讓實際控制人何巧女及丈夫唐凱遭遇前所未有的打擊,甚至計劃出讓不低於10%的股權降低質押率。

隨後,在各方馳援下,今年8月份公司成功發行12億元債券,東方園林資金鏈略微有所緩解,但這也只是解決了燃眉之急但想恢復投資者的信心可能還需要更長時間。

業內人士認為,東方園林資金負擔重源自其在PPP領域擴張太快,投資體系較為激進,而融資體系和管理體系明顯並沒有準備好。

實際上,東方園林所面臨的問題也不是個案。過去幾年,各地競相上馬PPP,但由於管理水準、體制機制等各種原因,部分PPP項目魚目混珠、良莠不齊,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劣幣驅除良幣”的情況,造成效率損失。

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中央深改委、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資委、“一行兩會”等國家主要經濟主管部門密集頒布了一系列規範PPP發展的政策檔案。有行業專家稱,未來PPP減量、減速和降溫不可避免,規範理性是主基調。

企業如何才能規避財務風險呢?國投信達(北京)投資基金集團有限公司政信事業中心總經理孔慶銘表示,從企業角度來看,應通過加強前期參與來為項目提質增效,從項目的頂層設計入手,分析產業太空、戰略、投融資,整合區域內土地、科技、人才、資訊、品牌、創新等資源和要素,凝聚項目的優勢資源,財務良性化才能水到渠成。

PPP融資取決於政府支持

事實上,何巧女的困境一方面來自於盲目的擴張,另一方面也受去杠杆等政策不穩定因素的影響。政策的變化使很多銀行等金融機構采取了收縮策略,加之PPP的另一方——地方政府債務高企,PPP項目融資雪上加霜,“也導致一些半拉子工程的存在”。

9月初,危機中的何巧女在央行行長易綱面前直言:“現在民營企業太難了,如果易行長給我批準一個銀行,我一定拯救那些企業於血泊之中,一個一個地救。”

近日,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中國PPP投資論壇主席孫曉華在“2018中國PPP投資論壇”上表示,我國自2013年大力推進PPP模式以來,實現了PPP模式的中國特色、中國速度,下一步必將向中國品質方面提升。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注重提質增效成為關鍵,加強政信能力建設至為重要,保持良性發展是根本”,孫曉華如是說。

那麽,未來如何才能提質增效、保持PPP業態良性發展呢?

中央財經大學PPP智庫專家,惠誠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薛起堂表示,政府信用對於PPP項目順利的運作是一個基礎,政府一定要重履約。

清華大學建設管理系教授、清華大學PPP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王守清也認同這種觀點,他表示,PPP項目融資是基於具體的項目,首先項目要好,財務測算完能賺錢;同時,項目主體包括政府、投資者的信用也要好,這其中政府信用能力建設至關重要。

根據王守清的分析,政府信用情況,決定了PPP項目長期前景,這也可以解釋過去的很多項目寧願重建設,不重運營,願意做短期項目,而不願意做長期項目;也可以解釋為什麽過去幾年,地方政府寧願選擇央企,不選擇民企。

PPP來源於英法市場經濟比較完善的國家,在法律制度體系比較健全的制度環境下,所總結出來的基礎設施項目運作的方式,而我國運用的時候,無論政策、法律、政府信用,包括資訊公開等存在一系列問題,使得我們國家PPP實行過程當中政信能力建設面臨的問題,比西方國家要嚴峻地很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