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麼老年人傳謠能力是年輕人的7倍?

《環球科學》雜誌,2019年第3期,發表一篇文章:老年人傳謠能力是年輕人的7倍」。這一篇文章分析的原因有兩點,第一,老年人與年輕人相比缺少數字媒體的素養;第二,老年人比年輕人的認知能力有所下降,這是老年人容易相信謠言、相信虛假信息的原因。研究者是怎樣得出這一結論的呢?他們以1500名用戶傳播信息為例子,假新聞平均傳播時間是10個小時,而真實新聞的傳播就需要60個小時,相差6倍,他們從這個當中發現了上述規律。

這一發現和研究有沒有普遍性?這一結論是否全面?是否對老年人有所偏見呢?

老年人分布在各個層面,在農村、工廠、學校、研究機構,他們的文化水準和科學素養,本身是不同的,而現在老年人在佔的比例正逐步上升,以1500人為例,確實是少了一點,然而這種調查,與我國的古話說的,「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話本身並沒有說老年人是這樣,而年輕人就不是這樣,因此筆者認為,上述結論,根據不很充分。

現在的老年人,確實有一些人,對網路支付,對銀行卡等使用不放心,這與過去網路的騙局,在他們的心目中造成的影響有很大關係,他們從電話上也遇到過騙子,這不等於他們沒有數字技術的素養。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反應速度變慢,記憶力下降,這是正常現象,這一變化與數字技術有什麼樣的關聯?筆者認為缺少這方面研究,不能憑斷想、猜測,就認為他們會傳謠。

目前的真假新聞,在老年人群裡,主要是健康飲食,疾病的搶救,這方面問題最多,一種食物,可以這麼說,也可以那麼說,到底一種食物能治病嗎?就憑一種食物某種含量就斷言它能致癌或治療癌症,這是科學還是謠言?怎麼斷定?這是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特別是老年人更為關心,可是當今的媒體的說法太多,讓民眾無所適從,因此有人就用頂級科學家,知名科學家這些牌子來讓人相信,是真是假說不清楚,因此有的名家站出來闢謠,可是事事都能闢謠嗎?實際上是做不到的,因此闢謠的內容是越來越多,有人還說,闢謠應該在謠言到來之前就要能解決,可是闢謠的人怎麼知道有人造什麼謠呢?這不是很奇怪嗎?

有人說用科普來解決,要趕潮流,要趕時髦,這對嗎?提高民族素質,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科普是有讀者群的,對不同的讀者群應該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首先要讓他們懂,還要有科學性,趣味性。科普是一種創作!有的科普文章用學術語言、英文縮寫、專業名詞,讓讀者摸不著頭腦,這樣能達到提高素質嗎?更讓人驚訝的是,有些科普文章沒有中國的傳統文化,只是一味的追求科學名詞,介紹國外的某項研究的結果,沒有結合國情,就認為這就是科普。實際上就是某種調查方式,口頭的敘述,然後得出分析結論,外國人的生活方式與中國人生活方式不同,他們的飲食習慣,與中國人也是有差異的。中醫裡有「水土不服」的說法,也就是說中國人到外國生活會遇到一些問題,我們不能把外國人的生活和他們的飲食習慣,照搬到中國來,一定要結合國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