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和我的經紀人》再現靈魂叩問:演員應不應該參與綜藝?

作者/吧啦

首次真實反映行業日常的職場綜藝《我和我的經紀人》曾引發行業內外對經紀人業務能力的熱議,更曾擴大到針對整個社會職場的討論:職場溝通是該婉轉還是直接?最新一期又真實地呈現了行業一個赤裸裸的現實——演員對於上綜藝與否存在很大的內心掙扎,帶動了行業內外的熱議。

演員春夏的宣傳經紀認為,春夏身上有很多閃光點是影視作品展現不出來的,希望她可以通過別的節目展現出來。但作為演員的春夏卻只想踏踏實實地演戲,通過角色去面對觀眾,甚至已經對參與綜藝產生了抵觸情緒。

事實上,不願意參與綜藝的演員不只春夏一個人。像胡歌、葛優這些比較有聲望的演員也曾經公開表示過不想參與綜藝。但同時,也有不少演員是通過綜藝才獲得知名度的提升從而獲得更多的角色機會。我們今天就來理討一下,演員到底應不應該參加綜藝?

過度消費、降低專業投入,

綜藝易模糊演員的職業定位?

“我為什麽暫時沒有接受真人秀邀約的原因,因為我不想被過度消費。演員不能快速消耗自己,如果一味追求市場容易喪失自己的個性。”演員胡歌曾經接受媒體採訪時表達過拒絕綜藝的原因是:參與綜藝對於演員來說是一種過度消費。

演員葛優也曾表達過類似的觀點,“薪酬確實高,比拍電影掙錢又多又快。但為了市場和收視率,(節目組)肯定得耍你、折騰你,讓你這兒劈個叉、那兒撅個屁股搞怪……太消費了,而且是過度消費”。

從導演的角度出發,這種觀點也並非沒有道理。某知名電影導演談及對影視演員參與電視綜藝節目這一熱點現象的看法時表示,一個好的電影演員,如果頻繁在電視中出現,會很難保持神秘感。

本質上,這種過度消費和降低神秘感對演員來說,都意味著作為演員的職業定位被模糊。過多展現角色以外的其他方面,會影響觀眾對其作品的觀感,甚至很容易讓觀眾出戲,出現“一看見這張臉就忍不住想起ta在某綜藝的表現”這類情況。在前兩期的《我和我的經紀人》中,白宇就明確表達過自己對於因參與綜藝而導致觀眾看影視作品時“跳戲”的擔心。同樣作為演員的朱亞文則希望通過塑造一個令觀眾印象深刻的角色,來覆蓋掉由參與綜藝帶來的跳戲感。

而對於演員來說,參與綜藝也就意味著對演員本職工作的時間投入減少。一般來說,一名專業演員除了需要花時間進組演戲之外,還需要體驗生活、觀察生活、廣泛涉獵以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但花時間上綜藝就意味著放在這些專業事情上的時間減少。《我和我的經紀人》中,朱亞文也曾談到,在工作之外,演員確實需要時間去學習,去補充。

也正是以上種種弊端,不少演員都極少參與綜藝。

收入高、保持曝光,

綜藝是演員的商業價值提升機?

然而,我們依然能看到,國內大多數綜藝節目中都有演員的身影,甚至已經出現以演員為主要嘉賓、以演戲為主題的綜藝,比如《演員的誕生》。這就意味著,對於演員來說,參與綜藝有更多難以拒絕的好處。

一般來說,作品上線期間才是演員集中曝光的階段。但演員的商業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曝光度,如果只在作品、採訪和其他商業活動中曝光,恐怕很難保證商業價值不掉隊。

這個時候,在作品待播期,綜藝便是一種很好的曝光方式。

由於劇本痕跡相較於影視作品少很多,綜藝可以成為演員展現自身人格魅力的平台,豐富演員作為一名藝人的整體形象。如果內容合適,綜藝還可以直接改善演員的口碑,樹立親民的形象。比如黃子韜通過《真正男子漢》這檔綜藝樹立了耿直、搞笑的形象,口碑開始逐漸扭轉,而《創造101》則展示了他作為發起人的嚴厲和對學員義氣的一面,大量的語言表達也強化了幽默風趣的大眾印象,讓他的形象更加豐滿。

正如春夏的宣傳經紀所言,綜藝還可以展現出影視作品所不能展現的那一面,甚至可以在演員困囿於同類型角色的時候拓展戲路。比如周冬雨在《我們相愛吧》中將她古靈精怪的一面表現出來,獲得了觀眾的喜愛,後續的影視作品角色開始向這個類型傾斜,觀眾也有很高的接受度。

一些演戲方向的綜藝,也確實需要和適合演員來參與。比如《演員的誕生》、《聲臨其境》等。如果發揮得好,對於演員來說是絕對的加分項。比如已經參演了多部影視劇的彭昱暢直到參與《演員的誕生》之後才得到大範圍認知。朱亞文參與配音節目《聲臨其境》也讓觀眾發現了他在聲線和台詞上的優勢。

現階段的大部分綜藝都是針對年輕人市場,對於一些出道多年的演員來說,參與綜藝也是使自身閱聽人年輕化、擴大閱聽人面的上佳渠道,從而帶動商業價值的提升。有時候參與綜藝更是宣傳作品的一種渠道。

參與綜藝最直接的效果,莫過於能夠帶來影視作品之外的強曝光,提升人氣,一檔爆款綜藝帶動演員翻紅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憑借《爸爸去哪兒》人氣暴漲的吳尊、林永健等人。

更直接點,無論是對於經紀公司還是對於藝人本身來說,一檔綜藝帶來的收入性價比往往比一部影視作品高出許多。雖然這往往成為大眾批判演員“棄劇從綜”的理由,但也未必全部演員都應該因此被批判。

知名導演還曾表示,他遇到一些演員在綜藝節目中賺了錢,又將這部分經費投入到資金尚且不足的電影創作中,“以綜藝補影視”。影視綜全面開花,這並非是不值得看好的現象。

“一些演員為了讓觀眾今後看大銀幕的時候‘不出戲‘,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角色,而不是自己,他們堅持不參加綜藝,這是一種好現象;另外一些演員,也有在綜藝領域賺了錢之後,在電影拍攝上樂於自降片酬,甚至是以友情的方式,盡全力去演的,這都是應該肯定的現象。”該知名導演說道。

這樣看來,參與綜藝的好處也是數不過來。

參與or不參與,

演員都不應該因綜藝而被用有色眼鏡看待

演員應不應該參與綜藝這個話題早已有討論,目前輿論環境中甚至形成了一種鄙視鏈:不上綜藝的演員更為高貴,也更值得粉絲驕傲。

事實上,很多綜藝對於現實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導意義,比如《爸爸去哪兒》這類親子綜藝、《心動的信號》這類戀愛觀察綜藝。每檔綜藝都有自己的價值觀,而演員的價值觀很多時候也是在綜藝中得到呈現,讓粉絲從喜歡作品上升到對演員價值觀的認可。

以《我和我的經紀人》為例,這檔節目真實地反映演員和經紀人的工作環境和狀態,引起大眾對職場的討論,這個時候,演員作為綜藝節目參與者的價值也得到了體現。如果演員都不參與綜藝,行業內對於演員這個職業的討論只會越來越少。不被討論的行業很難樹立清晰得當的價值觀。

從行業角度來看,沒有必要存在這樣的鄙視鏈。本質上,演員參與綜藝是作為藝人的工作的一部分,也並非所有綜藝都會模糊演員的職業定位,有些綜藝反而能加深觀眾對於藝人的演員身份的認知。

演員是否參與綜藝,是需要根據演員自身的發展階段和綜藝的類型來確定,一概而論的做法都不是明智的。演員參與綜藝固然不值得大力鼓吹,但不參與綜藝也並非就顯得身份高貴。

像《我和我的經紀人》這類能夠真實呈現經紀人行業日常情況,引發相關話題的探討,最後帶來了行業自省的綜藝,無論是對於行業、對於演員本身還是對於觀眾都有莫大的意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