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預防血栓?

▲ 測量血壓

4月2日,67歲的肖先生因身體不適來到醫院檢查。「他說話吐字不清、不停的流口水,還伴有頭暈、頭痛。」陪肖先生看病的小夥子向醫生介紹說。

經過一系列檢查,醫生進一步考慮肖先生罹患了腦血栓。

血栓是一種較常見的疾病,但也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血栓有哪些表現?哪些人群需要提高警惕?如何預防?4月3日,記者採訪了我市醫生羅秀華。

「經常流口水、出現頭暈目眩,甚至暈厥的人,要注意隨時就診,警惕血栓;腿部出現不同程度的麻木、腫脹,感覺緊繃、沉重、怕冷、走路不穩且顏色蒼白,一旦出現這些癥狀要及時就診,檢查體內是否有靜脈血栓;胸部經常疼痛、發悶等癥狀的人群,也要警惕體內是否有血栓。」羅秀華表示,一些患有基礎疾病、免疫力低下、常處於亞健康狀態的老年人群,需要時刻觀察身體的不良癥狀,預防血栓的形成。其中,高血壓、高血糖、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是血栓易發的高危人群,需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另外,經常出成屋顫的患者,也可能會因為心房正常的收縮運動消失導致心腔內形成血栓,因此,也需要提高警惕,加強預防。

如何預防血栓?羅秀華給出提醒。

總的來說,預防血栓形成,需要養成規律的作息、保證均衡的飲食、良好的心態,以及持續、正確的運動。

「作息上,要早睡早起,切忘熬夜;飲食上,要遠離油膩、刺激、辛辣等食物。可適當食用洋蔥、木耳、薑、蒜等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阻止血栓形成、清潔血管的作用。 每天清晨定時定量喝水,建議飲水時間控制在八點左右;心理上, 盡量避免精神緊張、情緒激動、焦慮、抑鬱,以免代謝紊亂;日常鍛煉上, 可適當加強散步、徒步、游泳等運動, 注意勞逸結合。」羅秀華表示。

羅秀華提醒說,罹患基礎疾病的患者,要注意測量血壓等各項基礎指標,嚴格控制血壓、血糖、血脂,以免出現心臟、腦部、腎臟等處的損害。過於肥胖的人群,體內蓄積的脂肪多、血液粘稠度高,血液就會有凝結成血塊的危險,從而發生靜脈血栓。因此,建議肥胖者要嚴格控制體重。此外,長期臥床的病人,往往會因為血流滯緩等因素增加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如果家中有這類病患,家屬要為其增加翻身的次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