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保胃健康|立秋莫急貼秋膘,調護脾胃更重要

播放GIF

醫學指導: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脾胃病科大科主任黃穗平教授

今年立秋節氣是8月7日至8月22日。「秋者,揫?也,物於此而揫斂」,立秋是秋季的開始,萬物結實成形,收穫的季節到來了。

民間有句俗語:立秋到,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說的是天涼以後,人們應該多吃些肉食,補充一下因伏天食慾差、加上流汗而帶來的虧虛,提高免疫力。然而,我國地域遼闊、幅員廣大,實際上是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涼爽的秋季的,「立秋涼風至」通常是北方人才能體會到的幸福,南方往往還是「秋後一伏熱死人」,盛夏餘熱未消,此時進補為時尚早,飲食以清淡容易消化為主,不宜出大汗,早睡早起,收斂心神,以順應秋氣之收斂。

立秋養生需注意

1.精神調養

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寧神定志, 做到內心寧靜。同時, 秋後天高雲淡, 適當參加一些郊遊或者登山等活動, 登高望遠, 非常有助於緩解悲憂的情緒。

2.起居調養

立秋時節, 暑熱未盡, 雖有金風送爽, 但氣象變化無常, 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 十裡不同天」的特點。因而著衣不宜太多, 否則會影響肌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 易受涼感冒, 人們常說的「春捂秋凍」就是這個意思。但要注意的是, 「秋凍」並不是「遇冷少穿衣」。當氣象驟然變冷時, 也應適當地增衣, 以涼而不寒為宜。另外, 由於臍部是人體最易受涼的部位, 著涼會影響脾胃功能, 因此「秋凍」時要注意臍部保暖。

立秋節氣過後, 起居調養宜早臥早起, 是因為「早臥」可調養人體中的陽氣, 「早起」則可使肺氣得以舒展, 防止收斂太多。因此, 一般立秋過後以晚10點入睡, 早晨6點起床為宜, 既順應陽氣的收斂, 又能舒展肺氣。

3.運動調養

進入立秋,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但南方仍氣象炎熱,劇烈運動過後,大量出汗易傷津耗氣,

這裡給大家介紹一種秋季養生功,即《道臧·玉軸經》所載「秋季吐納健身法」,具體做法: 清晨洗漱後,於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 36 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裡液滿,漱練幾遍,分三次咽下,並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齶,用鼻吸氣,用意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聲。如此反覆 30 次。立秋堅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調理脾胃是關鍵

1.規律飲食

立秋過後,身體的水分特別容易蒸發,身體在缺乏水分的情況下,血管會較脆弱。尤其是對胃潰瘍、胃下垂、胃出血等患者來說,要特別注意飲食、作息的規律性,以免加重胃部負擔,導致病情惡化。

2.以淡補為主

一些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朋友而言,立秋時節一定要與滋膩的養陰之品如鹿角膠、阿膠等 " 劃清界限 ",否則,非常容易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立秋後應以 「淡補」為主,與肉食相比,葉類、白花椰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補功效更為突出。因此選擇一些清淡食物,如茄子、鮮藕、豆苗、絲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濕的功效。

3.飲食營養要加強

可適當吃肉食。人們不能只為了追求清熱解暑,而使飲食過於清淡。事實上,到了立秋可以適當吃一些肉食,有許多食品如鴨肉、泥鰍、魚、瘦豬肉、海產品等,既有清暑熱又有補益的作用,可以放心食用。

4.吃祛濕熱的葯膳

脾胃虛弱者若適當多喝點具有健脾利濕作用的葯膳,對身體大有裨益。祛濕的藥材最常用的莫過於香薷了,《本草綱目》稱:「世醫治暑病,以香薷飲為首葯,此外,還有薏米、扁豆等。

5.多吃一些健脾和胃的食物

茯苓、芡實、山藥、豆角、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神農本草經》更把茯苓列為上品,稱其「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因此葯膳粥是此時調節脾胃最好的飲食。立秋後早晨喝碗粥,既可瀉秋涼,又能防秋燥。

6.吃「果」不吃「瓜」

在江浙一帶,立秋有吃瓜的習慣,稱為啃秋或咬秋。吃香瓜、西瓜等瓜類有助於消除立秋後的暑氣,但立秋後不宜多吃寒涼瓜類,否則易拉肚子。民間有句俗語叫做「秋瓜壞肚」,一些美味的瓜類多屬陰寒性質,吃多了會損傷脾胃,因此要適可而止。但一些「果類」卻可以多吃。梨可潤肺,能夠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蘋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鉀,不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還可止瀉。龍眼有滋補、強壯、安神、補血等作用,對夜間失眠的老人尤為適宜。

杭州一帶還有立秋日食秋桃的習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來。等到除夕,不為人知地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桃子有補益氣血,養陰生津的作用,大病之後氣血虧虛、面黃肌瘦、心悸氣短者宜多吃;且桃子的含鐵量高,食用桃子具有促進血紅蛋白再生的能力,是缺鐵性貧血病人的理想輔助食物。

立秋時節怎麼吃

1.炒藕片

生藕能清熱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開胃益血。有「暑天宜生藕,秋涼宜熟藕,生食宜鮮嫩,熟食宜壯老」的說法。

原料:蓮藕半斤,馬蹄、胡蘿蔔、荷蘭豆適量。

做法 :蓮藕切片,過水後下鍋與其他食材一起炒熟,適量調味即可。

功效 :開胃健脾。

2.沙爹茭白肉絲

立秋吃茄子是很多地方都有的習俗,因為,這時的茄子最為柔嫩爽口,另一件讓人喜愛的時蔬,便是茭白。它一般在秋季收穫,口感最佳,也是「江南三大名菜」之一。茭白含有賴氨酸等17種氨基酸以及豐富的維生素,味甘、微寒,具有祛熱、生津、除濕的功效。

原料:2根茭白 、1根胡蘿蔔 、150g豬肉 、1茶匙沙爹醬、1/2茶匙鹽、白鬍椒粉 、 1茶匙澱粉、 2茶匙料酒

做法:1.茭白剝去外皮,洗凈剖開切絲。胡蘿蔔洗凈去皮切絲。豬肉用清水沖洗乾淨,切絲備用。2.在豬肉絲中加入鹽、料酒、白鬍椒粉和澱粉抓勻,醃製10分鐘。鍋中注入清水煮沸,茭白絲和胡蘿蔔絲分別焯水後撈出瀝乾備用。3.鍋中加入沙爹醬,翻炒片刻後放入豬肉絲大火翻炒至變色,加入胡蘿蔔絲和茭白絲繼續翻炒均勻即可。

功效:祛暑除濕

專家介紹

黃穗平,男,醫學博士、主任中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廣東省名中醫。現任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科大科行政主任,國家中醫脾胃病重點專科學科帶頭人,兼任廣州中醫藥大學脾胃研究所副所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民族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副會長、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內鏡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消化內鏡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嶺南(華南)中西醫結合診治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病學術聯盟主席、廣東省中醫院中醫藥辨治慢性胃病創新團隊領頭人,專攻中醫優勢病種慢性胃炎、胃癌前病變及胃早癌。擅長中醫、中西醫結合診治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內鏡診治技術,培養碩士生、博士生60多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廣東省科技廳等各級科研課題20多項。曾獲廣州中醫藥大學科技進步獎、廣東省中醫藥科技進步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獎和著作獎。主編著作7本,副主編著作8本,發表醫學論文180多篇。獲得「首屆嶺南名醫」、「首屆羊城好醫生」、"2017胡潤-平安中國好醫生"稱號。

出診時間:周二上午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3樓特需門診,周三上午健康顧問及夜間內科門診廣東省中醫院總院(大德路111號),周四下午固生堂嶺南國醫館東山分館(廣州市中山一路48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