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話說補土 | 久咳不止可用它,口感軟糯又補脾

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療養。自然的產物是最適合脾胃的「補品」,草木蟲魚,瓜果菜蔬,無分貴賤,皆可成為有益於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學活用,當自己的「調養師」。

醫學指導: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廣東省中醫院嶺南補土學術流派學術帶頭人 盧傳堅 教授

相傳明朝時,有位張禦史為官清正,剛正不阿,深受百姓愛戴。有年秋天,張禦史的老母親感受風寒,咳喘不止,禦史為此訪遍京城名醫,但卻依舊醫治乏效。張禦史只得將母親送回山東老家,交給家人悉心照顧。但老夫人回家後因連日咳嗽,胃口也不好,不思茶飯,小輩們都十分擔憂。張家有個貼身婢女叫白果,平素服侍張老夫人十分盡心,這天姑娘的家人從老家捎來一些果子,外殼很硬,但砸開來後是又黃又軟的果肉。白果姑娘試吃後覺得香甜可口,於是試著煮給老夫人吃,沒想到連吃數天后老人家的咳喘就好了很多,最終逐漸痊癒了。後來張禦史辭官回家,在母親的主持下與這位姑娘成婚,並將這種果樹在鄉中廣泛栽種,這一地區便成為了「銀杏之鄉」。

細解本草

白果又名銀杏,苦、澀、平,有小毒,有化痰、止咳平喘、止帶、縮尿的作用。《本草述鉤元》中說這種果子「經霜乃熟」,大多數秋季成熟的果子都是在「霜降」之前收穫的,否則寒冷的秋霜會把新鮮嬌嫩的果子凍壞。然而白果偏偏要經過「霜打」後才成熟,中醫認為,秋季在五行中屬金,與臟腑中的「肺」相合,而且秋季以後氣象轉涼,陽氣有潛降之勢,根據天人相應的原則, 「經霜乃熟」 的白果可以助「肺金之氣」下降,而咳喘多以肺氣上逆為主,肺氣下行,則咳喘自止。

且它的果肉色黃而軟,色黃在五行中屬土,與臟腑中的「脾」相合,所以對脾有一定的補養作用。根據五行的順序,土為金之母,中醫認為,「虛則補其母」,這種通過補脾而養肺的方法中醫稱之為「補土生金」,白果既可以降肺氣,又可以補肺虛,所以對於肺氣虧虛所致的咳喘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本草功效

白果適合於痰多喘咳合併氣虛者,一般在新發或突發的咳嗽中很少用到白果的,但久咳不治者倒不妨一試。這是因為久咳者,肺氣的上逆已經成了「慣性」,就像一輛高速行駛的車輛,要使它剎車掉頭的話,沒有一定的力量可不行。而久咳又體弱的人肺氣已虛,要「調轉」氣機的話不太容易。而白果的作用在於「收降」,在降氣的同時能把外散的氣收攏回來,給肺氣補充「力量」。因此白果多用於久咳而外邪已去的情況下,如果還有發熱怕冷的外感癥狀則不宜用,身強體健的人吃了白果作用也不大,它比較適合體質虛弱,長年咳嗽的老人。

活用本草

明代著作《本草發明》記載白果:「生則辛澀,戟人喉。炒食味甘苦,宜少用,堪點茶,壓酒。僅治白濁。多食動風作痰。小兒食之易發驚。如食一千,令人少亡,陰果之毒,可不慎歟?」可見白果是有小毒的,不宜一次性大量服用,這種毒在加熱後會大幅度減小,因此白果不能生食,必須保證煮得熟透。預防白果中毒,可作如下處理——將白果碾去皮,除去肉中綠色的胚,經長時間的浸泡,並燒熟,煮透再吃。

香菇炒白果

材料:白果30克,香菇150克,綠花椰菜200克,麻油、食鹽、砂糖適量。

做法:食材洗凈,香菇切片,綠花椰菜切成小段。將香菇、綠花椰菜焯水後過冷備用,白果去胚後切半,煮得熟透。熱油熗鍋,放入香菇、白果爆炒,加入麻油、食鹽、砂糖,香菇吸汁後撈出。大火翻炒綠花椰菜,兌入香菇、白果即可。

本品適用於肺氣不足、多汗、咳嗽的人群體質調理。

南瓜白果盅

材料:南瓜1個,白果15克,腰果50克,松子50克,橄欖油、食鹽適量。

做法:南瓜開蓋,去除內瓤,蓋上蓋子隔水蒸30分鐘。鍋內加入適量的橄欖油燒開,放入白果、腰果、松子,過油後撈出。在鍋內加入白果、腰果、松子,加鹽,爆炒。把處理好的食材倒入南瓜中,炸熟的白果、腰果、松子撒在上面即可。

本品適用於咳喘兼大便欠通暢的人群,對於久瀉而脾胃虛弱的人群應慎服。

點擊「閱讀原文」,瀏覽補土論壇,還可獲取更多資訊哦~

專家介紹

盧 傳 堅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醫大師禤國維教授弟子,全國首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國家級人才培養對象,廣東省中醫院嶺南補土學術流派學術帶頭人,銀屑病臨床與基礎研究創新團隊負責人。現任廣東省中醫院、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副院長。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免疫學分會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藥免疫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銀屑病專委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皮膚性病分會銀屑病學組副組長,廣東省中醫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標準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標準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組織生物樣本庫分會中醫藥學組組長等職務。

主持並完成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多項;主編出版專著20部(英文專著6部);以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SCI收錄60多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和軟體著作權共9項,國家中藥新葯臨床批件1項,中藥新葯研發成功轉讓2項,獲省部級教學、科研成果獎共12項。曾榮獲「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首屆傑出女中醫師"、「中國女醫師協會五洲女子科技獎」、「南粵巾幗創新十傑」、「廣東省三八紅旗手標兵」等稱號。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嶺南補土流派

編輯:朱海媚 責編:宋莉萍

圖片源自網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