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公募大佬楊東“奔私”落地,下一站寧泉資產

近日,興全基金原總經理楊東確定了人生的下一站——上海寧泉資產,正式開啟自己的私募生涯。

工商資料顯示,上海寧泉資產成立於2018年1月9日,注冊資金為2000萬元,楊東個人認繳了1400萬元,持有70%的股權。公司經營範圍是投資管理、資產管理,主要進行二級市場的投資,法定代表人楊東。

楊東成立私募控股70%

原興全基金總經理楊東正式確定了人生的下一站——上海寧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寧泉資產)。

自2017年1月19日,楊東正式從興全基金離職後,關於其將創辦私募的消息沸沸揚揚。隨著上海寧泉資產在工商管理部門完成登記注冊,這位曾經的“公募大佬”已經正式開啟自己的私募生涯。

啟信寶資訊顯示,上海寧泉資產成立於2018年1月9日,注冊資金為2000萬元,經營範圍是投資管理、資產管理,主要進行二級市場的投資,法定代表人楊東。

作為一家完全由自然人持股的私募機構,楊東個人認繳了1400萬元,持有70%的股權;李智峰、張優勤分別認繳560萬元、40萬元,分別持有公司28%、2%的股權。除此之外,工商登記資料顯示,楊東是公司的執行董事,公司股東李智峰同時擔任公司經理職務。而公司監事則由余璟鈺擔任,其並未持有公司股權。

按照監管的相關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均需要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完成管理人登記、私募基金產品備案等要求。截至目前,在協會的登記備案系統上,尚不能查到上海寧泉資產的相關資訊。

興全基金13年

2018年,公募基金20周年。2018年3月7日,陳光明從東方證券資管董事長任上離職,行業的焦點迅速匯集在這家近兩年大紅大紫的券商資管上。隨著私募的創立,楊東再次被拉至聚光燈下。

正如陳光明之於東方證券資管,提及興全基金,很自然會想到楊東,亦或是談及楊東,總也無法擺脫對興全基金的關注。

公開資料顯示,1970年出生的楊東,畢業於複旦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碩士。其資管生涯與興業證券息息相關。從福建興業證券公司上海業務部總經理助理做起,直至後來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投資總監。

2002年,公募基金行業方興未艾。時年三十多歲的楊東,已經奮鬥至興業證券自營部總經理要職,其投資能力也在那時得到了證明。在老東家興業證券的委託下,楊東在2002年承擔起籌建興業基金的重任,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興業基金在2003年9月30日正式成立。

2008年,楊東帶領公司引入外方股東——全國人壽保險國際公司,公司也隨之改名為“興業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13年,興業銀行成立了控股基金公司——興業基金。由此,這家由興業證券控股的基金公司,也正式改名為“興全基金”。

自2003年9月公司成立,至2017年1月楊東正式離職,楊東在興全整整工作了13年。從2004年發行成立公司的第一隻基金——興全可轉債後,興全保持著平均每年發行成立1-2隻產品的節奏,每隻產品都在行業裡積累起一定的口碑。反觀些許同行,大舉擴張,發行了眾多小微基金,業績卻遲遲不見效。

Wind數據統計顯示,目前興全旗下共有21隻公募產品,包括2隻股票型基金、11隻混合型基金、5隻債券型基金、3隻貨幣基金。上述21隻產品自成立以來,均取得正收益,權益類產品的平均管理規模為67.60億元。其中,分別成立於2012年、2005年的興全輕資產、興全趨勢投資兩隻混合型基金,成立以來的年化回報高於24%。

創業之初的興全基金匯集了王曉明、陳揚帆、董承非、傅鵬博、楊雲、杜昌勇等知名基金經理,公司也打造了高度重視投研的公司文化。這些都成為興全在“雙匯瘦肉精”、“紫鑫藥業”等一系列投研風險事件中,最終化險為夷的資本。

楊東在行業中最為人稱道的當屬“敢於在牛市最瘋狂的時候唱空”。2007年,A股牛市行情愈演愈烈,楊東卻以公開信的方式提示投資者,A股市場存在潛在風險,事後證明楊東思維的前瞻性。

8年之後的2015年,在興全基金一季報中,楊東帶領下的投研團隊表達了對A股市場熱度的擔憂和悲觀情緒。興全旗下的權益類基金也做出了相應調整,降低股票倉位,最大程度降低了2015年股災對產品持有人收益的影響。

如今的興全基金,資產管理規模近2000億元,在120多家公募管理人中,居於第21位。經過近15年的發展,其主動管理能力在行業內,具備了較好的口碑。然而,楊東、王曉明、陳揚帆等明星管理人的離開,暗示著如何激勵人才或將是興全面臨的一大問題。

“公轉私”之百億級私募

2007年牛市,最早的一批明星基金經理離開公募,加入到陽光私募基金的創業行列,成為首批“公奔私”的弄潮兒。2014年下半年開始,牛市行情勢不可擋,直接帶動一大波公募基金經理“奔私”。

Wind數據統計顯示,2015年度共299位基金經理離職,創下基金業年離職人數的歷史新高,遠超2014年的203位,以及2013年的133位。即便私募並非是離職經理的唯一去處,但彼時的牛市確實讓眾多基金經理蠢蠢欲動,最終毅然辭職,選擇“下海淘金”。

淡水泉投資的趙軍、星石投資的江暉、朱雀投資的李華輪、千合資本的王亞偉等等,這群曾經的明星公募基金經理,如今在私募行業也做的風生水起。

3月9日,中基協公布的私募基金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2月末,我國私募基金的總規模首次突破12兆元。已登記的有管理規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 19923 家,平均管理基金規模 6.03 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規模在 100 億元之上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就有 210 家之多,數十家是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

相比之下,目前取得公募牌照的37家公募管理人,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仍在百億元之下,其中,多數公司的管理業績和規模遲遲不見增長。

業內人士分析稱,隨著監管層對私募基金監管的加強,此前瘋狂生長的私募基金或面臨分化。朱雀投資、淡水泉投資等百億級私募在行業具備高知名度,而多數公募淪為泛泛之輩。

牛市的繁榮,夾雜著巨大的泡沫。A股泡沫的破碎,也深度考驗著這群“公奔私”的基金經理。嘉實基金前明星基金經理王貴文,“公奔私”後並不如意,在低落的熊市中,旗下產品折戟。

多位業內人士向藍鯨財經表達了對楊東的肯定。“過往業績是私募基金開疆拓土的最佳法寶,楊東轉做私募,過去的行業成就和經歷也能幫其迅速打開局面。”

公募牌照放開紅利

有人“公奔私”,當然也有人選擇回歸公募。

2016年7月,陽光私募進軍公募因鵬揚基金的設立,終於有了突破。鵬揚基金總經理楊愛斌曾任華夏基金固收投資總監,公奔私後,創辦私募“北京鵬揚投資”。隨著政策的放開,公募牌照申請向個人開放,鵬揚順勢“棄私轉公”,楊愛斌本人也持有公司52.29%的股份。

2017年3月,曾經的公募大佬陳繼武成功拿到了證監會的批複,由他控股的凱石基金成為繼鵬揚基金後的第二家“私轉公”的公募,同時也成為首家全部由自然人持股的“私募系”公募。

值得注意的是,知名私募朱雀也在申請公募牌照,目前仍在等待證監會審批。除私募回歸公募之外,也有公募大佬辭職,自己申請公募牌照的。3月8日,上海東方證券資管發布高管變更公告,董事長陳光明因個人原因離任,轉而自己申請公募牌照——睿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在等待牌照批複中。

隨著公募牌照申請的放開,可以預見,未來有更多的專業投資者去申請公募牌照。公募奔私募,以及私募回歸公募,人才的雙向流動助推著資管行業的成熟與壯大。

(藍鯨財經 蘇巨集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