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柴胡東加味》調理胃痛沒效果?這樣用,效果加倍!

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中醫對於胃痛的調理,一般情況下都會選擇《半夏瀉心湯》,其次是《四逆散合半夏厚樸湯》,但是為什麼有一部分醫師選擇《大柴胡東加味》呢?

《大柴胡東加味》,不是主治少陽陽明合病的嗎?為什麼能被用來調理胃痛?怎樣用才能效果加倍呢?我們通過下面這個案例來進行深入的了解!

謝某,女,51歲,身材短粗,形豐胖壯,喘促。血壓110/85mmHg。2012年11月10日初診。因胃痛1周來診。患者於1周前因生氣而胃痛發作,曾服疏肝和胃丸不效。胃痛昨日加劇,疼痛難忍,晝夜不息,引右脅痛,頭暈,口苦,咽乾,有痰易咯,胃脘部、右脅下按之疼痛,納差眠差,大便偏乾,舌質淡而嫩,脈沉。8年前因胃上口息肉6cm×6cm行微創手術切除。

對於這個患者,胃痛源於情志不暢,當屬肝鬱為患,然疏肝和胃丸不效,必定有著其他的原因。「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患者除胃痛、右脅痛外,口苦、咽乾、頭暈,是典型的少陽病,必用柴胡劑。然患者大便偏乾,屬陽明胃實。再加上患者胃脘部、右脅下按之痛,與《金匱要略》之「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相符,故《大柴胡湯》更好一些。配伍香附以增強其疏肝理氣止痛之功,配伍金鈴子散(延胡索、川楝子)既能疏肝,也能止痛。

於是筆者選用了《大柴胡東加味》:

柴胡,黃芩,薑半夏,枳實,白芍,製大黃,乾薑,大棗,香附,延胡索,川楝子,肉桂。

服藥6劑,胃痛、脅痛痊癒,口苦消除,大便通暢,但是仍有少量痰易咯,因而讓她選用《蛇膽川貝液》1盒,用來祛痰,《疏肝和胃丸》1盒,用來鞏固療效。

12月22日因他病來診,胃痛、脅痛未作。

就筆者臨床所見,《大柴胡湯》證患者的舌苔多黃厚或黃膩,而該患者舌淡質嫩,有其虛寒的一面,所以可以配伍少量肉桂。這是筆者當時的選方用藥思路。

最後,為大家介紹《大柴胡湯》的8種加減合方用法,讓你在運用的時候,效果加倍!

1、大柴胡東加石膏。不但裡實,而且裡熱,表現為大便難,舌苔黃。凡感冒之後,表證已去,而高燒不退,大便不乾的,用小柴胡加石膏;大便乾的,用大柴胡加石膏。百試百驗。

2、大柴胡加芒硝。就是大柴胡湯與調胃承氣湯的合方。有柴胡證,同時發潮熱,大便秘結,就加芒硝。中毒性痢疾,發高燒,口乾舌燥,就用大柴胡東加芒硝,再加石膏。

3、大柴胡加橘皮。積食,有宿食,現柴胡證,大便不通,打嗝,可用大柴胡東加橘皮。

4、大柴胡與《葛根湯》合方。在哮喘時用的多。既有表證,又有半表半裡證,還有裡證,如果大便不通,舌苔黃,心下部位拒按,可以用。葛根湯(葛根、麻黃、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

5、大柴胡與《桃仁承氣湯》合方。熱入血室,其人如狂,少腹急結,得用大柴胡湯配合桃仁承氣湯(桃仁、甘草、大黃、芒硝)。

6、大柴胡與《桂枝茯苓丸》合方。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芍藥、丹皮、桃仁)去瘀滯。腦血管、心血管病的瘀血證用得多。如冠心病、心絞痛,很好使。高血壓可以加石膏,石膏對血壓很起作用。

7、大柴胡與《牡丹皮湯》合方。 在身體上部的瘀血症,一般用核桃承氣湯、桂枝茯苓丸(帶桂枝的治腦系疾病多),下部的一般用大黃牡丹皮湯(大黃、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主要是消癰腫,如腸癰,即闌尾炎。治闌尾炎、膽囊炎、胰腺炎用大柴胡合大黃牡丹皮的時候多。

8、大柴胡與《茵陳蒿湯》合方。 黃疸,包括黃疸型急性傳染性肝炎,顯柴胡證的,用得很多。《茵陳蒿湯》就是:大黃、梔子和茵陳。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是劉醫生,個人微信:housheng68 有問必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