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文藝騎士”閆士傑和他的紅磚美術館

紅磚美術館館長、創辦人、企業家、收藏家、策展人閆士傑

七年前,閆士傑在眾人的一片詫異中果斷決定收藏中國當代著名藝術家黃永砅高達18米的巨型裝置《千手觀音》,當時就連存放這件作品的空間都成為一件棘手的事兒。

五年前,北京城五環外的標誌建築紅磚美術館正式開館,當《千手觀音》第一次出現在這座大型園林建築中時,有人開始理解彼時閆士傑的決定。

2014年 紅磚美術館“‘太平廣記’之結束——《馬戲團》的到來”

《千手觀音》(1997-2012)展出現場

7月18日,早已經成為打卡聖地的紅磚美術館迎來開館五周年,閆士傑策劃了一場與《千手觀音》同名的展覽,和第一次從上海把這件作品運回北京時十幾個人齊上陣不同,閆士傑十分嫻熟的指揮工人調整《千手觀音》的布展。

這也是紅磚美術館2014年舉辦的“‘太平廣記’之結束——《馬戲團》的到來”後,《千手觀音》再次公開展出。

黃永砅《千手觀音》1997-2012 鑄鐵、鋼架、各種物品

黃永砅 紅磚美術館收藏 攝影:邢宇

《千手觀音》 私人美術館收藏的里程碑之作

2012年,邱志傑擔任第九屆上海雙年展策展人,要把握這樣一個大體量的展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有一件作品能夠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某種程度上,這一屆雙年展便是成功的。於是,邱志傑找到黃永砅,希望他可以做一件足夠支撐整個雙年展的作品。展覽開幕時,入口處一件高達18米的大型裝置《千手觀音》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極具視覺震撼力,成為支撐整個展覽的靈魂之作。

《千手觀音》細節

這件作品凝聚了藝術家十多年的思考。原型是他1997年參加明斯特雕塑展時創作的一件作品,但當時並沒有做成“千手觀音”。15年之後再做《千手觀音》時,黃永砅實現這一最初的想法:鐵製的一千隻手,或拿或托著各種法器及日常用品,完成了對宗教、藝術史和現實的諸多指涉。

《千手觀音》細節

當黃永砅受邱志傑之邀創作這件作品時,只想到了對於他個人創作歷程,以及整個當代藝術生態的價值與意義。並沒有過多地考慮這件作品該如何收藏,更沒有想到,這件作品的收藏,會成為開啟一座中國私人當代美術館收藏大型裝置的里程碑之作。

北京打卡聖地:紅磚美術館外景

而收藏它的,正是當時在圈內還比較低調,後來成為執掌位於北京五環外有“網紅美術館”之稱的紅磚美術館館長——閆士傑。

要收就得收大的!

2012年,閆士傑在一位收藏家朋友的介紹下來到上海雙年展的現場,見到這個“張牙舞爪”的大型裝置時,他感到了一種壓迫感。朋友鼓勵他可以考慮收藏這件作品,當時他的紅磚美術館還在籌劃中,距離開幕還有2年的時間。雖然在這之前也有收藏一些小的作品,但這麽大型的裝置,卻從未觸碰過。

2012年上海雙年展 黃永砅《千手觀音》展出現場

這位收藏家朋友正是最早收藏中國當代藝術的大藏家——管藝,早在2000年開始,他便力圖通過收藏建立一部完整的“中國當代藝術史”,並在2001年創建“管藝當代藝術文獻館”。其完整的藝術收藏被認為是中國當代藝術收藏的代表人物,被西方人認為是了解中國當代藝術的最佳途徑。閆士傑將其視為自己收藏路上亦師亦友的同行人。也是在他的鼓勵下,他做出了這一重要的決定。

收藏家管藝

當時,包括余德耀、龍美術館在內的幾家具有代表性的國內私人美術館均未開館,不僅這類大型裝置作品在國內鮮少有人收藏,就是當代藝術本身的市場,也正遭遇經濟危機之後的滑鐵盧。閆士傑的這一收藏舉動一時間在圈子裡引起了不小的議論:好作品不見得就得要大體量,這樣的作品未來如何變現......人們不僅懷疑他的收藏動機,亦對他的收藏趣味表示擔憂,認為他肯定撐不了多久。

但閆士傑卻底氣十足,他打破了收藏從小的,容易的入手套路:要收就得收大的!這樣大的決心更是“不給自己留後路”。而且說乾就乾,他甚至親自帶了十幾個人從北京去到上海,在短短幾天內完成作品的撤展,並運回北京。

2014年開館展“太平廣記”,由高士明擔任學術主持,郭曉彥和張健伶策展,邀請黃永砅、吳山專&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爾、張永和、汪建偉、陳界仁、邱志傑、楊福東、白雙全、馮冰伊、郭熙十位藝術家共同參與

兩年後,紅磚美術館開幕,在開幕展結束之際,這件作品與黃永砅的《馬戲團》一同展出,當這座大型的園林建築出現在大家面前時,所有人都明白了閆士傑當初那魄力的原因。5周年的館藏展是《千手觀音》的第二次展出,閆士傑選擇它作為展覽的名字,正是希望借由這件藏品來重新審視他的收藏與美術館建館的初衷。

從收藏《千手觀音》到現在已經過了7年,美術館也運營了5年,回首當年收藏《千手觀音》這一舉動,他用“非常正確”四個字作答。在他看來:“收藏是一種傳承,美術館的館藏,是要留給後人去看的,因此在收藏的選擇上,要考慮的是作品本身,它是否代表了藝術家最重要的節點性的作品。如果是,便不惜代價去收藏。”

紅磚美術館建築

從藝術史的角度考量收藏

除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千手觀音》,另一件閆士傑認為極具代表性的收藏是2016年年底收藏的德國新表現主義代表人物之一:基弗的《軍械庫》。

嚴格意義來說,這不是一件實物的作品,而是基弗的工作室。閆士傑是在英國白立方畫廊基弗的個展上看到這件作品的,這是唯一一件來自藝術家工作室的作品,也是基弗思想的源泉。

藝術家基弗在其工作室裡創作

2010年,荷蘭導演索菲亞·菲尼斯(Sophie Fiennes)完成了她的紀錄片《故城草木深》(Over Your Cities Grass Will)。這部影片深入探訪了安塞姆·基弗在法國南部巴爾雅克的工作室和其創作過程。關注類似題材的還有丹尼爾•科恩(Danièle Cohn),他的著作《安塞姆•基弗的工作室》(Anselm Kiefer Studios)包含超過300幅插圖,完整闡釋了基弗的工作室對他的視野、工作和理念產生的影響。作為戰後德國新表現主義代表人物,基弗在過去46年來在法國、德國和意大利共擁有7間工作室。

安塞姆·基弗 《軍械庫》

為此,閆士傑親自去拜訪了基弗的工作室,其中一個佔地幾百畝的工作室,一眼望不到頭。親眼見證了藝術家的工作方式,閆士傑堅信他必將會是藝術史上留下非常濃重一筆的藝術家。但收藏他的油畫,並不能凸顯藝術家最有價值的東西,而收藏他的工作室,則會有更加特殊的意義。“在這件作品裡,是一個化學反應的容器,可以對基弗做出無限的反應。”閆士傑說到。

除此之外,收藏這件作品又在閆士傑之前的收藏理念上更進了一步:除了是“藝術家最重要的節點性作品”,這件作品還具有唯一性:藝術家隻創作了兩件,一件由藝術家工作室自留,另一件則來到了紅磚美術館。閆士傑堅信:收藏在藝術史上留名的藝術家,也是為美術館的傳承使命負責。

藝術家安塞姆·基弗

很多人奇怪,開館短短5年的美術館,是如何與許多國內外如此重要的藝術家建立聯繫,打通關係,並且成功舉辦他們的個展。正是館長閆士傑對於收藏獨特的理念為他鋪平了一條又一條道路。

通過這件作品的收藏,閆士傑與藝術家基弗建立了聯繫,2017年3月,在前一年的基弗中央美術學院大展風波之後,基弗本人親自來到北京考察,這一出行的背後推動者便是閆士傑,短短兩天的行程,其中一站就考察了紅磚美術館的空間。

紅磚美術館內的大型裝置作品

紅磚美術館:為什麽可以成為打卡勝地?

2014年,是中國私人當代美術館創建的標誌性一年,這一年,位於上海的余德耀美術館、龍美術館浦西館相繼開館,紅磚美術館也在北京的五環外建成對外開放。然而從美術館本身的“基因”上,紅磚便具有其獨特之處。

紅磚美術館園林

在當初建館時,閆士傑對美術館的設計理念便是:建立一個“藝術生態濕地”。這座建築不僅由獨特的紅色磚砌成,裡面園林、流水、石橋、竹林,使其成為一座最接近自然的美術館。這是紅磚不同於其他當代私人美術館不同之處。當忙碌的都市人,被網絡綁架的上班族需要逃離,享受休閑的時光,這兒成了最佳場所。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道隱無名”展覽現場,2018年

5年來,美術館的展覽,則是另一個吸引觀眾的“殺手鐧”。2018年,“道隱無名:埃利亞松”的個展,成為京城最知名的“網紅展”,當時,美術館一天最多一次接待的人流量達到數千人。

“識別區:中國·丹麥家具設計”展覽現場,2016年

除此之外,美術館始終關注當代藝術的歷史與現狀,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切面呈現多場大型展覽,如觀照亞洲文化、哲學、政治與社會現實的“儀禮·兆與易”展覽;將享有國際盛譽的法國“杜尚獎”通過“高壓 - 杜尚獎·法國當代藝術現場”,全面介紹給中國觀眾;第一次將中國古家具以“設計”之名與歐洲丹麥家具設計大師的作品對話,舉辦了“識別區:中國·丹麥家具設計”展;黃永砅“蛇杖 II”大型國際巡展等展覽,從不同視角建構起紅磚美術館對當代藝術多維度的思考。

而讓紅磚美術館與其他美術館根本上不同的,則是美術館的收藏內核。在閆士傑喜歡的藏家中,有一位日本收藏當代家具的藏家。這位藏家收藏家具時至少收藏兩件,一件自己用,一件做研究、做展覽。閆士傑認為這便是收藏的價值與意義所在:一是收藏要與生活發生關係,二是要與更多的人共享,而不是佔為己有。在他看來,藝術是人類思想的凝結史,收藏家的義務便是將這些偉大的思想傳承下去。這也成為他做美術館最大的願景。

1月8日,蓬皮杜藝術中心主席謝爾蓋·拉斯維涅斯在紅磚美術館園林區參觀

這樣的願景在5周年館藏展呈現的藏品中體現了出來。這其中包括:奧拉維爾·埃利亞松,丹·格雷厄姆,何子彥,黃孫權,黃永砅,加藤泉,安德裡亞斯·穆埃,勞拉·普羅沃斯特,邱志傑,安德烈斯·塞拉諾,沈遠,吳山專&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爾,裡克力·提拉瓦尼,溫普林中國前衛藝術檔案,肖魯,邢丹文共17位藝術家的代表性作品。

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在紅磚文獻區進行現場創作

下一步,閆士傑要做便是如何共享美術館的藏品,並將其傳承下去。此次五周年特展,除了展示館藏作品,還特別開設了一個館藏文獻圖書區、公眾借閱體驗區。接下來,美術館還將在二層開設一個閱覽空間,供所有觀眾、研究者、藝術家免費閱讀。

與此同時,美術館於去年成立了“紅磚美術館藝術文獻中心”,這些館藏文獻主要自於個人、機構、畫廊、藝術媒體捐贈,包括東八時區、余德耀美術館、泰康空間、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Artforum》雜誌、《典藏》雜誌,藝術家方力鈞、王廣義、汪建偉等。並致力於對藝術家、當代藝術史文獻的研究、發掘、整理和傳播。

紅磚院子咖啡廳

“一個美術館一定不是做幾年展覽,只有做學術的研究,有大量的館藏,有自己的運營理念,才能真正的活的更長。只有對歷史有價值,才能夠被欣賞、被關注。”閆士傑對雅昌藝術網及藝術頭條說到。

接下來,他還有許多要具體落地的措施,比如大力推行美術館會員制度,舉辦更多的會員活動;完善美術館的商業讚助、捐贈體系等等。但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做好館藏,做好展覽。“這樣別人才會認同你,不僅認同你的空間、建築,更認同你的理念、品質,和對學術的態度。這樣才會有藝術家、機構的捐贈,才會有觀眾的門票,才會有讚助,也會商業展覽的補貼,才會有一個美術館良性的運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