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8年我國已發布實施了茶葉國家標準?20多項

2018年,中國茶行業迎來了茶葉新標修訂的「大年」,國家密集推出新的推薦性國家標準。從2018年1月1日起至今,有二十餘項茶葉推薦性國家標準陸續推出、實施,對中國茶行業將產生諸多積極的作用。

首先是從茶葉生產、流通、品評等各個環節,對茶行業的規範、發展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其次,還將推動茶葉消費市場、茶葉消費人群發揮出有益的「眾星捧月」效應。因此,如何發揮這些國標的「雙重價值」,的的確確需要全行業重視、推動。

茶葉國標如何為茶行業「保駕護航」?

今年茶行業「國標」的密集頒布,首先是對茶行業標準化工作的巨大推動,補足了短板、提升了理念、完善了領域。

如果從英國工業革命算起,世界上最早的產業革命帶來的標準化、規模化已經有二百年以上的歷史了。但直到今天,中國茶葉仍然沒有完全實現工業化、標準化。作為中國茶業現狀最典型表述的「七萬家茶企比不過一家立頓」,不僅說的是中國茶企業「小、散、弱」的尷尬景象,背後還隱藏著一個產經事實: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生產和消費的大國,但茶產業生產管理粗放、技術水準不高、組織化程度較低。這些痛點都可以歸結到「沒有標準化」!以致於早些年茶葉在淘寶上都被劃入「非標產品」,極大影響了形象和銷售。因此,標準化無疑是解決中國茶產業完成工業化的最顯著、最直接的抓手。

從今年茶產業國家標準建設的總體看,這20多項「國標」涵蓋了行業的方方面面。第一,2018年實施的茶葉「產品標準」有12項,新制定4項,修訂8項。新標準集中在單叢、佛手、茯茶和抹茶等,體現了茶葉市場的最新變化和標準的及時跟進;綠茶、紅茶、白茶、黃茶、茉莉花茶和袋泡茶等標準的修訂體現了市場和需求帶來的產品標準的提升和完善。第二,全面接受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對農殘等的檢測方法標準逐步完善。從汙染物、農殘限量和添加劑使用標準,全面與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對接。說明茶葉的屬性定位,也明確了對茶葉品質強安全「概莫能外」的理念。第三,理化指標進一步完善。根據不同產品的特性,規定了產品定義、產品的分類以及不同理化指標要求。第四,明確茶葉貯存的要求和保存期限。《茶葉貯存》(GB/T30375-2013)標準要求對茶葉貯存應符合該項國標的規定。對茶葉包裝入庫及保質措施、庫房要求、包裝材料,袋泡茶濾袋的安全要求等等,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第五,對茶葉中感官審評、部分理化品質指標等5個標準做出修訂並於2018年開始實施,確保了茶葉產品品質評價和檢測數據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第六,據了解,目前有關部門組織相關專家,對茶藝和茶藝師的職業標準也在進行修訂完善。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18年中國茶行業的標準化建設的確進入了一個加速期,實現了全鏈的覆蓋。「國家標準」對行業發展的規範、引領作用將會逐步顯現出來。說它「保駕護航」,一點不為過!

如何讓茶葉國標「眾星捧月」?

但長期以來,行業人士提到茶葉的國家標準總覺得這是行業內部的事情,不足為外人道也。造成此觀念的原因不外乎:一是誤認為市場需要的是產品和服務這個「雞蛋」,對「母雞」興趣不大;二是覺得茶葉國標太專業,消費者搞不明白。事實果真如此嗎?

這個觀念存在著一個誤區、一個盲點,對茶行業及茶葉消費市場的健康發展極為不利。事實上,茶葉標準關係著千千萬萬的茶葉消費者、愛好者。不管懂與不懂,任何有關茶葉品質問題的風吹草動,都會引起市場的波動並傳導到上遊茶區和企業。尤其是數字化時代的消費者,資訊越來越透明,學習能力越來越強,他們絕不再是盲從的跟風消費,也不再會對產品品質等涉及自身安全的問題漠視;但另一方面,茶葉的專業性知識和認識又需要一定的管道和手段來獲取。這個認識需求與資訊供應不對稱的現狀,正是茶行業可以抓住,並有所作為的空白領域。茶企業豈可白白浪費?如果行業和企業拿出一定精力,採取市場喜聞樂見的形式,把茶行業的標準建設、自身產品的標準化背景與水準,巧妙通俗地傳達給消費人群,不僅能夠贏得消費者的認可;反過來通過高品質高水準的消費人群的「倒逼」與「引領」,一定會帶來市場與產業關註標準、執行標準的局面,形成對企業和產品的消費帶動,這樣「眾星捧月」的效應是消費與供應良性互動的絕佳關係。

根據2018年茶葉國標建設的現有成果和材料,《茶周刊》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宣傳和推廣:第一,茶葉標準與食品安全的對接,告訴市場現在的茶葉會是更加安全、更加可靠的飲品。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2016)規定,茶葉對48項農殘中苯醚甲環唑等31個農藥有限量要求和檢測方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汙染物限量標準》(GB2762-2017),對茶葉中鉛的汙染物限量做了規定;食品添加劑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規定,茶葉生產不允許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劑,使用鉛鉻綠、檸檬黃、日落黃,莧菜紅,胭脂紅,亮藍等著色劑或其他工業染料等加工茶葉均屬違法。這些資訊會告訴市場:這些標準的落地實施將從源頭上最終解決茶業安不安全的疑問。最終大家可以放心喝茶。

第二,讓市場知道中國茶葉的標準與檢測的科學性、嚴謹性越來越高。《茶葉中茶氨酸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GB/T23193-2017)與原標準有較大變化:測定原理和前處理過程完全不一樣;前處理從原來加水80℃水浴浸提改為直接加沸水浸提。再比如《茶葉感官審評術語》(GB/T14487-2017),不僅增加了黑茶中六堡茶、緊壓烏龍茶、緊壓白茶等的術語,還滿足創新品種類茶葉的需求。這些塑造茶業與時俱進形象的內容,一定會給消費者帶來更大的信心和信任。

第三,告訴普通消費者,這些茶葉國標的最終實施目的就在於確保茶葉產品的品質安全。比如今年頒布的茶葉農產品追溯標準,有了對茶園管理及茶葉生產、茶葉加工、茶葉流通、茶葉銷售各環節的追溯要求。通過這些傳播,對消費者真正關心的事情是個積極的回應,給市場以信心:國家茶葉標準將不斷完善,過度包裝或缺斤短兩、以次充好等冒充品質等級、添加色素等汙染物現象將會越來越少,以致最終消失。茶行業在努力確保茶葉產品的品質安全,讓老百姓都能喝上放心茶、喝上好茶!(來源:中華合作時報;作者:趙光輝)

關於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南茗佳人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