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專業導論課還能這樣“奢侈”?恕我沒見過

好的專業導論課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專業的熱愛,而且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這個專業,所以這類課程很重要。但這類課程又很難教。

6名院士和4名教授共同講授一門課,只為講清楚一個問題:什麽是測繪。如此高規格的師資配置一堅持就是20年。這也難怪有人將武漢大學的這門“測繪學概論”課稱作“最奢侈的基礎課”了。

讓優質師資投入到專業入門課的教學中去,這到底是“大材小用”還是“理所應當”?網友一度對此爭論不休。可如果你看過最近幾年高等教育學界的一些研究成果,就會發現原來這所大學一直在做一件極聰明的事情。

教師是專業吸引力的“關鍵”

不論是美國大學普遍實行的新生入校要先接受一年的通識教育,還是最近幾年逐步在中國高校推廣的大類招生,學生選專業都被“推遲”到二年級甚至三年級。或許學生在高考時選擇專業多少有些盲目,但在對各專業有了初步的認識之後,為什麽有的專業更受學生歡迎?是這些專業畢業後更容易找到收入高的工作?還是它們對本屆新生有特殊的吸引力?或者選這些專業更容易拿到獎學金?

美國漢密爾頓學院社會學教授丹尼爾?F. 錢布裡斯與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研究生克里斯托弗?G. 塔卡斯合作開展的一項研究認為,或許這個問題答案的關鍵在於這個專業的導論課教師。根據研究撰寫的文章也被收錄進2014年出版的《大學如何運行》一書中。

兩位研究者通過訪談的形式追蹤了某所高校約100名大學生在校期間和畢業後的教育選擇。結果發現,科學和技術學科領域想要吸引更多的學生,更需要多關注教學品質,而不僅僅是學習這個專業將為學生帶來多少經濟回報。書中寫道,扮演專業“守門人”角色的導論課教師決定了學生對專業的選擇。激勵學生走進專業領域並進一步探索的教師,甚至可以讓學生學習以前並不喜歡的專業。而不具有魅力的教師則可能讓學生遠離學科領域,有時甚至是永久性的。研究還發現,無論學生在入校初期是否已經決定好要進入哪個學科領域,他們在專業學習中遇到的第一位教師都很重要。

既然如此,是不是把專業導論課“交給”慕課上的學術大咖講授就能解決專業吸引力的問題?錢布裡斯並不這麽認為。他注意到,雖然研究中部分學生對教師的判斷是基於授課品質,但更多還涉及師生間的交流,比如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況的了解等。

專業導論課驚豔亮相

好的專業導論課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專業的熱愛,而且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這個專業,所以這類課程很重要。但這類課程又很難教,並不是學術能力強就一定能教好。首先,很多專業導論課都是以大型講座的形式授課,可大班教學往往很難讓學生有參與感,結果反饋也不好。其次,導論課主要是介紹本專業的發展、形成,以及一些基礎的專業知識,怎麽讓這些平淡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

● 大型課堂也可以讓學習很主動

專業導論課知識要點的講授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因此大多數導論課都會選擇傳統講座式授課,好處是能夠迅速傳遞大量資訊,但缺點也很明顯——知識被動地灌輸給學生,缺少自主思考過程,在大型講座式課堂上更是如此。雖然近些年高等教育界一直提倡通過翻轉課堂、小班研討式教學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但是對於入門級的基礎課而言,由於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的限制,很多學校很難實現這一點。

“主動學習”和“大型課堂教學”天生就是矛盾體嗎?對華盛頓大學為期三年的課程創新評估表明,大班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的弱化並非不可避免。該校物理系講授的“活學物理”結合了主動學習技術,同樣適用於大班教學。

2004年,該校物理教授湯姆?J. 伯納托其希望用一種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方式講授物理專業導論課。他選擇了托馬斯?A. 摩爾博士設計的創新課程,並將其所著的《六大思想構建物理學》作為導論課的教材。

在傳統的物理課堂上,教師來到黑板前先解釋步驟一,通過討論來到步驟二,接下來再是步驟三。這讓學生養成了兩個不好的習慣:不看教材,死記硬背。而“活學物理”課前,學生先閱讀需要學習的章節,然後根據章節中的內容回答教師提出的兩道作業題。上課時,學生首先需要提交兩道問題的答案,然後再討論他們的答案,並向班級其他同學解釋他們的推理。之後,教師會通過實驗揭曉答案。而通過觀看實驗獲知的“正確答案”令學生印象深刻。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作業也被一種非傳統的方式打分——不僅要看他們的答案是否正確,還要看他們對答案的推理和闡釋是否合理。更關鍵的是,學生可以在課後對學習的內容消化理解後,再登錄電腦對已經提交的作業進行修改。

總之,“活學物理”在課前學習、課堂教學、完成作業等多方面,推動學生更多地參與學習,主動思考。研究表明,該課程在概念學習方面獲得了預期收益,保留了一些小型研討式課堂的好處。

● 建立基礎知識與現實世界的聯繫

引起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是導論課的重要作用之一。但專業導論課的內容過於基礎,讓一些教師難有發揮的余地。大量資訊向學生湧來,可這些和他們熟悉的現實世界沒有什麽關係,“枯燥無聊”“毫無意義”將很自然地成為這些知識的形容詞。嘗試引導學生用這些知識解決當下實際問題成為改進導論課的方式之一,但僅僅想到這些可能還不夠。

有著幾十年教學經驗的聖路易斯大學商學院運營和資訊技術管理副教授馬克?E. 費裡斯很早就意識到,在統計學入門課上用“從一個罐子裡取出黑色和白色棋子”的例子已經過時了。為了與現實世界建立起聯繫,最近幾年他在教學中經常引用在商業領域使用統計學的例子。但是後來他發現,由於剛進入大學的學生實際上並沒有什麽從商經驗,所以在學這部分內容時其實是增加了他們的負擔。怎麽辦?他想到把Twitter用作輔助教學工具。

首先,費裡斯要求學生為課程專門開設一個Twitter账戶,每周關注10個推文中經常引用和鏈接統計數據(包括新聞報導或研究報告),且活躍的Twitter账戶,比如《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皮尤研究中心,或者某位統計學家的账號,直至關注滿50個。每周,學生要根據費裡斯指定的不同主題發布7條引用相關統計數據的推文,以及再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統計主題撰寫2~3條推文。

作為家庭作業,每周學生要從他們發布的推文中選出一條,用兩句話總結推文內容,再用兩句話評價文章來源的可信度,最後提出關於這篇文章的兩個問題。到了上課時,學生們被分成三組,討論他們的作業。之後費裡斯會隨機叫學生用10~15分鐘的時間走上講台報告他們的發現,並回答他追加的問題。從教學的角度來看,這是翻轉課堂的一種形式。課程中,學生們不僅共享大量且豐富的統計事實和證據,同時對使用統計學的背景有了更細致、更全面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他們實踐用以證據為基礎的思維方式,批判性思維能力在此期間也得到塑造。

● 跨學科思維從入門課程開始

康涅狄格學院對入門級課程進行改革可謂是一次更為大膽的嘗試。當下,這所文理學院正在推出一項最新的通識教育計劃——“連接”,旨在培養世界需要的具有創造性的思考者。作為近40年來該校課程上的首次重大變革,“連接”計劃提出了一系列促進跨學科思考的新要求。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現在本科新生學習的入門級課程被稱作ConnCourses,帶有跨學科性質。

作為大學課程的主要組成部分,入門級課程通常要為學生講授一門學科的基本知識。但ConnCourses可以說完全是對入門級課程的重新思考。簡單來說,雖然它也是以具體的學科為基礎設計,但展示了該學科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聯繫,並要求學生考慮關於如何在現實世界應用的問題。

2015年,康涅狄格學院共推出12門ConnCourses試點課程。今年,已經獲批的此類課程達到將近50門。例如在最早一批試點課程中,該校古典文學系主任達裡爾?菲利普斯在講授“羅馬世界”這門課程時邀請美術史系的一位同事進行了一次客座講座,內容是古羅馬奧古斯都與意大利墨索裡尼之間的相似之處。這位同事強調說,奧古斯都和墨索裡尼都豎起了方尖碑作為勝利紀念碑,使他們的政權合法化。

菲利普斯表示,對這門課程的改造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讓學生從過去對古老東西的關注擴展到思考它對今天產生怎樣的影響。並且他認為學校應該確保學生在校期間經常用跨學科的方式思考。這樣當他們離開校園走進職場時,跨學科思維就將成為一種習慣。

無論是跨學科思維,還是之前提到的主動學習、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些恰恰都是當下人才競爭中非常重要的能力。

主要參考文獻:

[1] Scott, Jaschik. 'Majoring in a Professor'[EB/OL]. Inside Higher Ed, 2013-08-12.

[2] Mark, E, Ferris. With Twitter, Statistics 101 Takes Flight[EB/OL].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15-04-20.

[3] Maxine, Joselow. Fostering Connections[EB/OL]. Inside Higher Ed, 2016-06-30.

[4]華盛頓大學網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