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資管新規已成“舊聞” 債市有點漲不動

  2日,債市將前日漲幅回吐殆盡,資管新規“預期差”造就的樂觀情緒未能延續。分析人士認為,新規落地後,市場正尋找新主線,前期反彈較充分反映樂觀預期,雖然未必會出現大的調整,但債市收益率繼續下行難度加大。

  第一反應:利好

  半年來,一直懸在市場參與者心中的一塊巨石落地了。4月27日晚,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聯合發布《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銀發〔2018〕106號),資管新規正式發布。

  4月28日,仍然開市的銀行間債券市場,成為觀察市場反應的最佳視窗。當天早間,10年期國開債活躍券170215首筆成交於4.50%,較上日尾盤直接下行近5BP。很明顯,市場將資管新規正式稿當作“利好”看待,與半年前征求意見稿披露時引起的普遍擔憂甚至恐慌相比,新規落地似乎讓很多市場參與者長舒了一口氣。

  這裡所謂“利好”,可能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

  一是證券市場上慣有的利空出盡即利好的思維。2016年底以來,金融強監管格局確立,監管政策持續頒布,金融市場以及債券市場最大的主題就是金融監管。資管新規在諸多金融監管政策中,可以說是最受關注、最為重磅的一項,其進展一直牽動人心,任何有關消息都可能在市場上引起不小波動。如今“靴子”落地,短期內再出現力度更大、範圍更廣、影響更為深遠的監管政策繼續頒布的概率不高。

  “未來頒布的金融監管政策可能都是局部的修補,更多的在於過去系列政策的執行和落實。金融監管政策最密集頒布的階段應該已經告一段落。”中金公司利率周報指出。

  二是資管新規正式稿比征求意見稿寬鬆。最明顯的放鬆是過渡期,由原來的一年半延長至三年,即到2020年年底。市場對資管新規的利好解讀也主要基於這一條。還有一些條款出現一定的放鬆,比如允許過渡期內續發老產品,允許對部分金融資產以攤余成本計量,並未完全禁止資管產品質押融資,對資管產品的份額分級也略有放鬆,等等。

  “在經過了長時間的消化之後,資管新規的原則和內容都已經被市場所熟悉和預期,政策真正落地後,帶來的衝擊可能比較小。”有分析人士認為。

  然而,新規落地激起的樂觀情緒並未持續太久。4月28日,170215最後成交在4.52%,較早盤回升了2BP。5月2日,170215成交利率進一步回升至4.56%,已高於4月27日收盤時水準。5月2日是資管新規發布後國債期貨的首個交易日,但日內期債持續震蕩走低,10年期主力合約T1806收盤下跌0.18%,延續了4月下旬以來的回調勢頭。

  可能才剛剛開始

  資管新規靴子落地,債券市場先揚後抑,可能印證了監管政策對市場情緒的衝擊趨弱的判斷,也可能表明市場的解讀回歸理性。

  在一些條款設定上,資管新規正式稿的確有所放鬆,但也不完全是放鬆,也有局部收緊的情況。有券商研報指出,新規正式稿對非標的定義比原來更嚴格,或導致被定義為非標的資產增加,加大金融機構處理非標的難度。另外,合格投資者門檻提高,對資訊披露的要求更嚴格。

  中泰證券齊晟認為,與征求意見稿對比,資管新規正式稿的確在幾方面存在放鬆跡象,但更多的是許多需要在實際操作層面進一步明確的條款,在更多細則頒布之前,很難科學判斷新規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華創證券固收研究認為,與征求意見稿相比,資管新規正式稿打破剛兌、規範資金池、嚴控影子銀行、實施功能監管和穿透監管的整體方向和思路未變,除了過渡期有所延長外,其他條款的調整並未明顯放鬆,而是考慮業務實際情況作出的明確和規範。

  華創點評報告指出,延長過渡期是最顯著利好,但同時可能“說明實際問題不小”,存量業務需要更長的調整時間。報告還稱,資管新規作為資產管理行業監管規則的綱領性檔案,是統一規則的基礎,未來各金融監管部門還將在統一規則的框架下頒布監管細則,包括標準化債權的具體認定標準、各資管子行業的配套實施細則等,特別是銀行理財新規對於理財產品的具體要求仍需密切關注,輕言“監管利空出盡”為時尚早。

  中金公司固收研究認為,資管新規落地,表面上規定較原來征求意見稿有所放鬆,但實際上新規帶來的影響才剛剛開始。資管新規將對資管業態產生巨大影響,金融生態加速重塑。中長期來看,銀行理財及泛資管快速擴張時代已結束,債市走向更加取決於基本面和貨幣政策取向。

  華創證券固收團隊也表示,資管行業的革新勢在必行,短期對債市影響主要是情緒層面,雖然市場反應有所鈍化,但仍應關注未來監管細則頒布帶來的影響;中期機構行為和業務的調整會使得市場出現局部的流動性摩擦,影響機構配債行為;中長期內,監管將重塑現行資管行業格局,債券市場走勢重回基本面和流動性。

  中金固收研究認為,市場對於資管新規會帶來的影響存在低估或者顯得偏樂觀。“目前已經針對資管新規開始努力轉型的銀行寥寥無幾。換句話說,銀行理財都還沒開始行動,也無從見得最終的衝擊很小,因為衝擊還沒開始反應。”

  已經漲了不少

  不少機構認為,資管新規長期影響不小,短期影響不大,市場反饋最劇烈的階段已經過去。隨著這一重磅政策落地,對金融監管的擔憂情緒緩解,市場需要尋找新的主線和預期差,對金融監管的關注度可能會有所降低。

  就近期來看,貨幣政策及流動性貢獻了更多的債券市場波動。4月17日,央行意外宣布降準,一度刺激債市利率斷崖式下行,但隨後貨幣市場出現的緊張情況讓人始料未及,感覺像是經歷了“假降準”,市場開始修正對降準的過度樂觀情緒。當前,金融去杠杆和中美利差都構成貨幣政策放鬆的約束,前期資金面寬鬆刺激非銀機構重新加杠杆,可能引發了監管機構的警惕,而中美利差快速收窄,對匯率和資本流動的影響也不容忽視。研究人士認為,今年貨幣市場流動性有望好於去年,主要表現為穩定性增強,但未必會比一季度更寬鬆。

  一季度經濟增長穩中略緩,則構成前期債市利率下行的基本面基礎。不過,全球經濟共同復甦的趨勢沒有發生大變化,中央再度提出“擴大內需”,對穩增長的關注重新上升,也可能意味著基本面對債市的支撐難以進一步增強。

  另外,二季度債市供給壓力仍值得關注。今年前4個月,債市供給量一直偏弱,地方債發行進度慢於往年,但未來幾個月,利率債供給大概率放量,供需關係的考驗將真正到來。

  當然,當前市場最大的風險還是前期漲了不少。從1月下旬開始,10年期國開債收益率從5.13%一路回調到4月中旬最低的4.31%,累計下行近80BP,目前在4.4%左右,基本處於市場預測的下限位置。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來到3.5%-3.6%的重要阻力位。

  分析人士指出,利率快速下行後,債市相對性價比降低,對於一些機構尤其是銀行來說,因負債成本相對剛性,銀行理財收益率下行較為緩慢,當前的債市收益率已很難提供太大的吸引力。對於非銀機構來說,前期加回杠杆的不少,目前市場開始修正政策及流動性預期,繼續加杠杆的太空和動力都可能減弱。

  說到底,市場已經漲了不少,對樂觀情緒反應比較充分,市場利率在接近預期下限後,進一步下行需要更多實質利好。機構認為,未來更主要的策略是逆向交易,波動操作,調整時買入,大漲時止盈,但建議保持一定倉位滾動操作,避免錯失可能出現的牛市行情。

責任編輯:牛鵬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