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監管醞釀提高保險公司權益資產監管比例 資本市場或又迎重大利好

21世紀經濟報導 李致鴻 北京報導

資本市場或將再迎利好。

6月9日,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在答《金融時報》記者問時表示,為深化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優化保險資產配置結構,銀保監會正在積極研究提高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的監管比例事宜。

其總體方向是在審慎監管的原則下,賦予保險公司更多投資自主權,更好地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優勢,提高證券投資比重,促進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受保險資金特性以及風險偏好等因素影響,保險資金配置以固收為主,入市規模仍有上升空間。一些市場人士認為,保險資金權益投資比例上限一旦提升,預計將會吸引更多新增保險資金流入資本市場。

債券投資佔比近四成

目前,保險資金配置以固收為主,這與保險資金的風險偏好不無關係。

一位壽險公司資管部人士稱,保險業務,特別是壽險業務的長期性,決定了資產配置的長期性、穩定性和可預測性。這一類的投資,不以短線盈利為目標,而是以長期的資產負債匹配為指導,不僅體現於久期匹配,還體現於長期現金流的匹配。在收益回報上,不要求超高的短期收益,而是追求長期、穩定、合理的投資回報。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最新發布的《2018-2019保險資管業調研報告》顯示,保險公司資產配置以固收為主,截至2018年末,債券投資佔比39%,銀行存款佔比12.3%,金融產品類資產佔比18.5%,股票和公募基金合計佔比10.8%,未上市股權投資佔比5.7%,境外投資佔比4.6%。

根據《關於加強和改進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管的通知》,保險資金運用相關監管指標將股票、股權統稱為權益類資產,同時《通知》也明確投資權益類資產的餘額佔上季度末總資產比例不超過30%。

銀保監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4月末,保險業的資金運用餘額為16.9922兆元,其中投向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金額為2.137兆元,佔比約為12.58%。

某大型保險公司負責人表示,目前,保險資管公司的債券投資能力已經得到市場充分認可,在股票市場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伴隨著保險業務的持續健康發展,保險資金的特性和久期優勢將得到資本市場更多的認識和重視。

此前,對於權益類資產的投資策略,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官陳德賢在中國平安2018年年度業績發布會後表示,首先,考慮資產負債匹配的原則,每項資產的額度都會對利潤等指標產生影響,必須通過不同的模型構建最優化的配置比例。如果權益資產佔比過大,一旦發生波動就會影響業績報表和償付能力,所以要綜合平衡財務、產品和投資等各個方面因素。此外,權益類資產不僅取決於企業本身,還要看企業所在的行業,尋找好的資產標的並不容易。

資產管理規模超15兆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的調研顯示,保險資管行業當前正呈現五大發展趨勢,包括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強職能建設,提升資產負債管理和資產配置能力;保險資管機構正積極加強受託管理第三方資金業務,提升產品創設能力、養老金管理能力,以及加大委外力度。

目前,163家保險公司成立了專業化的投資管理職能部門或中心。保險公司投資管理部共3156人,平均每家17人。整體來看,壽險公司投資人才最多,平均每家26人,再保險公司平均僅為5人。

截至2018年末,保險資管公司總資產管理規模15.56兆元,2018年規模增長率10.02%。其中,管理系統內保險資金佔比77.14%;管理第三方保險資金佔比6.39%;管理銀行資金佔比3.53%;管理養老金及企業年金佔比6.60%;管理其他資金佔比6.34%。

目前,行業已基本形成了保險機構為主,業外受託管理機構為輔的基本管理模式。

除保險資管公司外,保險公司也會選擇業外管理人管理保險資金。以保險資管公司與銀行合作為例,21家保險資管公司管理了銀行資金,12家保險資管公司管理銀行資金超100億元。

此前不久,工銀安盛資管公司、交銀康聯資管公司相繼獲批開業,這是2018年我國提出加快銀行業、保險業對外開放進程以來,頭兩家獲準開業的合資保險資管公司。

對此,交銀康聯資管公司表示,一方面以受託管理母公司資產為起點,建設具備行業競爭力的資產管理團隊,加強與母公司負債端的協同;另一方面借助交通銀行和交銀康聯人壽風險管控的長期經驗,依托品牌、渠道、客戶等方面的綜合優勢,積極拓展第三方受託管理業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